分享

冀东大暴动,仅一个月就组建起十万人的抗日队伍

 Loading69 2022-09-27 发布于四川

(连载二十四)

金建军

当八路军在河北冀中、北岳、平西等地大刀阔斧地发展武装扩大根据地之时,中共中央的目光又落在了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地、河北省东北部——冀东。其实,早在平津沦陷之初,各界抗日志士纷纷撤离平津时,中共北方局就留下了马辉之、姚依林、李楚离等少数几人组成新的河北省委,只负责北平、天津、唐山、北宁线(北平—沈阳铁路线)和冀东的工作。后又根据北方局的指示,河北省委决定将抗战前在天津成立的华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改组为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简称自卫会),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参加自卫会的党派、政治和武装力量有: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教授杨十三、冀东滦县民团团总高志远、蒋介石中央系代表——天津电报局局长王若僖、电话局局长张子奇、国民政府西北军系洪麟阁、国民政府桂系人物刘绍襄以及天津《益世报》主笔罗隆基、《大公报》主笔王芸生等。其中,刘绍襄与军统头子戴笠有密切关系,家中安放有军统的电台;王若僖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系留学德国的同窗好友,属国民党CC系。[73]因此王若僖被推举为“自卫会”主任。我党为什么要将没有多少行动力的国民党人士推到前台,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自卫会”能成功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备案,并获得经费。[55]

1938年初,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和国民党方面的王若僖在天津正式会谈,会谈的结果决定成立“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王若僖任主任。这个机构把李楚离、朱其文、李运昌、王若僖、刘绍襄、洪麟阁、高志远等人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正式搞武装斗争。[56]

1938年5月,“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即将在冀东暴动的各抗日队伍。会议推举高志远(无党派)为司令,李运昌(共产党)、洪麟阁(国民党)为副司令。会后,又派自卫会负责人李楚离和王仲华分别到洪麟阁、高志远的部队指导工作。[57]

高志远,1907年6月出生在河北滦县多余屯村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4岁辍学。他性格豪爽,机敏好动,15岁开始习枪练武,到20岁时,已练就一手“举枪飞鸟落,顺枪逃兔亡”的好枪法。1933年7月,“长城抗战”开始,高志远在当地招募了200多人,准备去参加抗日义勇军。行军途中,被刘兰亭的土匪武装缴了械,队伍星散,高志远只身出走。

随后,高志远回到家乡,变卖家产,购买枪支,在马城一带组建民团。因他为人和气,仗义疏财,从者甚多,颇受拥戴,被推举为马城民团大队长。1934年旧历七月初七,高志远除掉了曾阻碍他抗日的土匪头子刘兰亭。

1933年,根据《塘沽协定》,将冀东划为“非武装区”,不允许中国正规军驻防。因此,在冀东驻防的是东北军于学忠的两个“保安队”总队,和随日军进关的两个汉奸“保安队”总队。其中汉奸第三保安总队刘佐周部驻滦县(辖昌、滦、乐三县),刘佐周一进驻滦县就试图收编各区、乡的民团。因厌恶刘佐周的汉奸行径,并为反抗刘佐周的吞并,高志远联合附近各民团大队,以反对刘佐周委派保安队人员到民团任队长为名,举事起义于马城。刘佐周派部队镇压,经过激烈战斗,高志远不支败走,刘佐周追高志远未获,随即将高家洗劫一空。

一九三五年八月四日中午时分,高志远为报家仇国恨,在滦县火车站将由日军警卫和护兵簇拥着的刘佐周击毙,自身受伤逃匿。大汉奸刘佐周被刺而死一事,顿时轰动了整个冀东乃至华北各地,人们奔走相告,拍手叫好。天津《益世报》、《大公报》都争先载文,发表消息和评论文章。

1937年9月,隐居在天津的高志远,应共产党的邀请,和玉田国民党人士洪麟阁、迁安教育界知名人士杨十三一齐参加了自卫会。

1938年5月,高被推举为冀东抗日联军司令后,立即回乡重新组建民团,准备举行冀东大暴动。

1938年7月,当由宋时轮和邓华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刚进入冀东时,按计划从1938年7月6日港北暴动和7月7日岩口暴动开始,先后在滦县、昌黎、乐亭、迁安、遵化、丰润、玉田、蓟县、平谷、三河地区和以开滦煤矿为中心的广大山地和平原发动起来,并推动了周围各县人民参加起义,如卢龙、抚宁、密云、通县、顺义、香河、宝坻、宁河、武清、兴隆、青龙县等,总计21个县参加暴动,抗联系统组建了有全副武装的7万多人的47个总队。国民党和其他抗日军还有3万多人。[58]高志远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一路总指挥;李运昌任第二路总指挥;洪麟阁任第三路总指挥。

冀东抗日联军建立以后,兵分多路,四处出击,相继攻克乐亭、卢龙、玉田等县城和唐山矿区,占领了冀东大部分乡镇,摧毁了农村全部敌伪政权。致使北宁铁路被拦腰切断,控制古冶至昌黎的铁路长达半个月之久。中外哗然。外国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等均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一事件。

冀东暴动时,揭竿而起的群众多达二十多万人,仅手持武器者就有十万人,规模之大出乎所有领导者的意料。[59]为解决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1938年8月27日,由邓华主持,在遵化县铁厂举行了有四纵和抗日联军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提出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纪律,统一后勤供应等问题。最后会议决定:为了共同对敌,建立并长期坚持抗日根据地,成立冀察热宁军区,由宋时轮任司令,邓华任政委,高志远、洪麟阁、李运昌、季光顺任副司令并分兼军分区司令。会议还决定成立冀察热宁边区行政委员会,由国民党桂系人士刘绍襄任主任,以便统一政权领导,普遍建立各县抗日政权,负责筹款筹粮支持抗日部队。[60]

利用日军倾力发动武汉会战冀东兵力空虚之际,冀东暴动获得了空前的大胜利。但冀东不同于冀中、冀南,日军过后除交通沿线及主要城市外,其余各地均处于真空状态。而冀东是军事重地,交通要津,为日军所必争。进入10月,华北日军从武汉一带调来一个旅团,加上部署在长城沿线的关东军、伪满军共有十几万兵力,准备围剿整个冀东的抗日联军和八路军。

经对日伪军多次作战,抗日联军损失不小。为了能真正掌握这支暴动抗日武装,我党使用了行之有效地改造部队的方法——整训暴动部队。而参加这支暴动部队的有共产党、有著名的无党派人士、有国民党,对这样一支成分多元化的部队在战事不断,且日军势力强大的冀东进行政训,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10月9日,邓华主持在丰润县的九间房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河北省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冀热边特委和抗联部队的主要负责人,会议决定:除八路军四纵留下陈群、包森、单德贵三个小队(每队约200人左右)继续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外,宋时轮和邓华率领第四纵队和抗联部队约五万人,分三个梯队向北平以西的平西根据地转移。[61]

10月中旬,抗联和四纵开始了大规模的西撤。高志远部在前,洪麟阁、陈宇寰部居中,李运昌部断后。5万人的大军拉成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向平西根据地进发。

在蓟县,敌人截击了高志远部,抗联三路副司令陈宇寰率队抗击阵亡,他率领的三个总队瓦解溃散。洪麟阁率领的抗联队伍在马伸桥北遭到敌人的截击,抗联副司令洪麟阁牺牲,余部由李楚离、杨效昭带领继续西撤。冀东抗联昌黎支队西撤途中被堵截,昌黎支队司令丁万有壮烈牺牲。李运昌部的战斗在瓦罐头最为惨烈。上边有敌机轰炸扫射,两边有日伪军的夹击。抗日联军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其时,李运昌的部队和李楚离领导的原属洪麟阁的部队总共只剩下六千余人,如果再继续西进,必将前后受敌,全军覆没。于是,李运昌、胡锡奎和李楚离决定停止西进,率余部返回冀东,保存有生力量,坚持游击战争。随后率部经三河、宝坻,在国民党第七、九路军的帮助下,横渡蓟河,过玉田,绕丰润,途中遭到敌人不断地围追堵截,连日苦战,疲惫不堪,转战到迁安柳沟峪时,他们身边只剩下130人。抗联五总队被敌人打散,总队长李润民、政治主任高培之流落北平被捕,惨遭杀害。过了潮白河的高志远部,也连遭敌人袭击,部队成批地散去。最后到达平西根据地的只有高志远残部约1200余人。[62]为了达成西撤至平西根据地整训的目标,冀东抗日联军由暴动成功时的十万人,到西撤时的五万人,再到撤至平西时仅剩1200余人,可谓惨烈悲壮。

撤到西平根据地的由高志远所率的冀东抗日联军余部经整训,至1939年初春,联军与萧克(开国上将)率领的冀热察挺进军共同恢复、巩固平西斋堂地区。到1939年初,冀东抗日联军打了很多胜仗,解放了十八台,建立了房(山)涞(水)涿(县)联合县,扩大了原有根据地。此后,巩固且扩大的平西根据地包括北平西部的宛平、房山、涞水三个县的大部,良乡、昌平、延庆、涿县、蔚县、怀来等县的一部。大小村庄约有1100多个,人口20多万。[63]在这个过程中,高志远所率的冀东抗日联军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无法西进,返回冀东的李运昌和李楚离部,与八路军四纵队留在冀东的陈群、包森、单德贵三个小队(每队约200人左右)联合,继续坚持冀东游击战争。1939年3月,原冀热边特委改组为中共冀东地委,1939年7月,又改为冀热察区党委分委,李楚离、李运昌、李子光和周文彬为委员。1940年1月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东办事处,1940年7月撤销办事处,建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冀东专属),焦若愚任专员,同时成立冀东军分区,李运昌任司令员。[64]

至此,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已形成了以平西为中心的冀热察区(包括平西、平北、冀东三部分);以阜平为中心,平汉路以西的晋察冀三省交界的北岳区;平汉路以东津浦路以西的冀中区,共辖十几个军分区和相对应的政权机构。(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