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拓访谈(三):生病、防病、养生、顺志

 绍文堂 2022-09-28 发布于浙江
🌒🌓🌔🌕🌖🌗🌘

🌕生病:形志苦乐,四种因由


《血气形志篇》是《黄帝内经》里非常重要的一篇,它将疾病简单分成了四大类。其中“形”指身体,“志”指志向,也代表我们的心。有一类人“形苦而志乐”,即身体劳累,但心情愉快,这类人病生于筋,容易颈肩腰腿痛,比如劳动者,平时有重活要干,筋骨容易受损伤。这类疾病,经典里认为要“治之以熨”,即用温敷、导引的方法治疗,如八段锦、马王堆导引图、瑜伽、太极等等,都是熨引之法。

另一类人“形乐而志苦”,身体没有什么劳累,但心经常处于一种担忧、忧虑的状态,经典认为这类人“病生于脉”。老子讲“心使气曰强”,心与气之间,古代有个概念叫“使道”。气脉的脉,就是此道,古人也称之为“水道”。脉者,渎也。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竹简《脉书》里记载“三焦者决渎之官”,很多人不知道渎是什么,其实《脉书》里就有明文:夫骨者柱也,筋者束也,血者濡也,脉者渎也,肉者附也,气者朐(昫)也。心主血脉,当我们处于一种揪心的状态时,临床当中会发现,身体出现诸如月经有血块,偏头痛、嘴唇发干、胸闷等症状。人没有受过外伤的情况下,这种血脉瘀滞是哪里来的呢?很多时候是心的状态所致,心完全能影响气脉,所以经典里描述,此类病人要治之以针,用灸刺、针灸的方法来调节气脉。

 南宋 李唐 炙艾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有一类人“形乐而志乐”,身体不劳累,心情也很愉快,为什么还会生病呢?乐不仅有愉悦,也可能有纵欲,会导致三高等问题。这类病在“肉”,通常是“富贵病”,要治之以砭石,包括刮痧,通经络等。古代医生经常为帝王和诸侯之类饮酒作乐的人治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仓公所治疗的二十多个病患当中,有十几个都死于“饮酒且内”,也就是酒后乱性,多食纵欲。经典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规律,《黄帝内经》开始就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之行”,都是从现实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还有一类人“形苦而志苦,病生于咽嗌”,其中的咽嗌并不仅指咽喉。我观察到,现在有很多人得甲状腺疾病,其原因都是“苦”,比如996让人劳心劳力,导致内分泌失调。人体之中有诸多腺体,如口腔唾液腺、甲状腺、胸腺、乳腺、前列腺等等,有各种内分泌,所有腺体其实都受到我们生命更底层的这套命脉系统的调控。

北宋 李公麟(传) 醉僧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现代西医研究内分泌系统,但也只研究到这里。我参加过第24届世界心身医学大会,看到全世界范围内,大家都试图想要把生命,从过去简单的生物医学的模式,转换到包括心理、社会、生物的整个新生医学的模式,而中医自古就是如此。中医不会像笛卡尔那样把心、物二元切割开,侧重于研究身体,而把心的问题交给宗教,以及后来发展的艺术。中医本身就要形与神俱,它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人的神、气和形的统一。在临床当中,很多时候医生会忽视这样的问题,其实在中医医学当中,对任何一个病人的关照,哪怕他得的是外感病,我们也需要去照顾他的精神状况。


《血气形志篇》: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引自《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

🌕防病:“卫生运动”与卫生之经


近代以来,我们有过全社会的卫生运动,从前国家有卫生部,现在称为“卫建委”,即卫生健康委员会,这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说到卫生,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干净,即clean,这不是中国人对于卫生两个字的真正认知。现在的卫生观念来自上个世纪。溥仪有一名老师,是英国传教士庄士敦,庄士敦在宫里给溥仪上课时,告诉他想要长生不死,必须远离细菌和病毒。溥仪对此十分听从,有苍蝇飞到身上,就要用酒精消毒,后来他在伪满洲国,如果有人拜访,进门后也要先消毒一遍。这是一种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卫生概念,与当时的鼠疫及防疫需要等情况结合在一起,才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当今的卫生观。今天,我们也认为光有卫生不够了,所以加上健康两个字,有了卫生健康委员会。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卫生概念恰恰是被替换了。在中国,“卫生”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庄子庚桑楚》一篇中,里面说老子有卫生之经,意思是老子有护卫生命的经典,而“卫生之经”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能婴儿乎?”(《庄子》里表述为“能儿子乎?”)意思是“你能回到像婴儿般的状态吗?”老子为此举了一个例子,说“草木之生也,柔脆”。春天,草木刚生长出来,柔嫩却有生机,古人认为这种初生的状态“元气俱足”,因此婴儿是纯阳之体,虽然身体尚且不够强壮,但具有赤子的元气,非常有生命力。而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老子说“其死也枯槁”,犹如一棵树木,枯死之后就变得僵硬,曰“木强则折”,“强”就是“僵”。如果一个人经常紧张,身体里的血脉就会加速硬化,这是我在临床当中发现的现象,从西医的角度则可以解释为,人紧张时会释放很多血管紧张素等。除了卫生之经,老子也说“知其雄,守其雌”,同样是我们中医的一种心法。


元 王蒙 桃源春晓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倪瓒 枯树图页



🌒🌓🌔🌕🌖🌗🌘

🌕养生:生而神灵,主明下安

《黄帝内经》第一句话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灵魂,是一个主体。马克思主义说“主观能动性”,主观与客观之中,什么被称之为“主”?

“主”就是你自己,你是有主观性的。而在生命的层面,古人用了一个“心”来代表“主”,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黄帝内经》第八篇名叫《灵兰秘典论》,可以说是整个中医传心法的一篇,至关重要。“灵兰秘典论”这个标题非常有趣,它把我们心里藏的神明,比喻为兰草,而上古的兰是君子的象征,是众香之主,香之王者。人的神灵之中,神偏于用,意识方面的用,而我们还有灵性,这一篇便以“灵兰秘典”为名。《灵兰秘典论》当中说,养生最重要的是“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如果我们心神不安,就容易出问题,比如人半夜不睡觉,并一直处于这样一种动荡的状况下;再比如天气寒冷,还坚持在户外跑步,表面上好像在用功锻炼,其实心反而会出问题。

我们的心,有神明清明的一面,但有时候也有神昏、昏沉的一面。昏沉是什么样的情况?举个例子,我们每天一睁眼,气就从脉里面出来,中医称之为卫气,如果这一天的事务冗杂繁乱,卫气就会在身体里面散行,人到了晚上就睡不着,所以现在失眠的人特别多。我们的“主”(心)要处于一种明的状态,它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明白人,这跟觉察的“觉”有关。



《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引自《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



🌕天人:日月更替,营卫生会

我说中医是天人之学,天人之学的意思是:古人在生活观察当中发现,人跟天之间其实是息息相应的。

古人首先观察到,每天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最大现象是日月轮转,昼夜更替,“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而随着昼夜交替,人的状态也在改变,晚上睡觉,白天醒来,眼皮就是开关。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古人将其原理应用到身体上,天之昼夜,就是人之营卫,其中卫气对应的是昼气,即白天,也有保卫之意。按经典所定义,营气和卫气都来自于中焦谷气的运化,卫气出上焦,是彪悍之气,白天循行在脉外,好似一个国家的军事,国家在建国之初都要发展重工业、武器等,这就是卫气,起到保卫作用。举个具体的例子,夏天开空调,如果卫气很弱,比如感冒的时候,就会弱不禁风,因此我们生活中有屏风家具,还有一种药叫玉屏风散,都可以用来固扶卫气。

卫气保卫边界,外有边界,内部还需要营造。古代的“营”并不是营养,首先是营造,比如一个人最初是受精卵,逐渐发展出五藏六腑,这就是营气,它建造整个身体。营气是一种水谷精微之气,循行在我们的经络当中,二十四小时依天道循行,这种循行是有规律的。我们生活中有一个词叫“经营”,人每天都要吃饭,商店每天都要开门营业,这种有规律的营造,称之为“经营”。营气表现在国家时,更多是在建设的层面上,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就是营造,所以近几十年大家都投入到了经营当中。

中医学背后这套“营卫生会”的道理,也影响到孟子。据我研究,扁鹊是齐国人,他给齐桓公治病,也曾经在稷下做过先生,而孟子的时代比扁鹊要晚。孟子说“存夜气”,也说守规矩的人是善良的人,这跟人的良知相关,也就是跟“心”有关。可见他在稷下,受到了中医学的影响。

元 雪窗 兰图

存夜气:夜存清正之气。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引自《孟子 卷十一》)


🌒🌓🌔🌕🌖🌗🌘



🌕治,唯顺而已

除了营卫之气以外,跟生命直接相关的,还有元气。元气也包括元神,即生命的主人,以及生命真正的原动力。好比营造了许多房舍,就要把主人请回来,而什么是主人?心是主人,我们国家也讲人民是主人,讲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最需要什么?不仅需要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有时候物质文化过度了,也可能是一种贪婪。拥有大量物质及财富的人,从我们医生的角度来看,也并不一定快乐。人更本质的需求是什么?《黄帝内经》认为,不管是治国与治家,治大与治小,治此与治彼,夫唯顺而已矣。

顺应天下,顺应每一个人自身,不仅阴阳气脉要顺,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即顺应心中的志向。

《师传》: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引自《黄帝素问灵枢经》)


(文章整理自黄拓老师与二十四节气研究所访谈,访谈视频见@二十四节气研究所视频号)
🌒🌓🌔🌕🌖🌗🌘
|绍文堂| 
乾坤清淑之气
在上为星辰
在下为河岳
在人为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