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出上下焦

 一元堂中医张 2022-09-28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关于卫气所出,历代多所争论,主要有卫出上焦与卫出下焦两种意见。

一、“卫出上焦”说的提出

主张卫出上焦者,最先见于《中藏经》:“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而卫出于上,荣出于中。”隋·杨上善亦倡“卫出上焦”。《太素·营卫气》说:“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行?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上焦。”注谓:“卫出上焦者,出胃上口也”,这是从部位说明卫出上焦。《太素·营卫气行》杨注:“卫气起于上焦,上行至目,行手足三阳已,……”这是从卫气循行起源上说明卫出上焦。到了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引《删繁》文都作“卫出上焦”。自此“卫出上焦”之说渐兴。晚近不少学者也力持此说,有的并在校勘古医著中,将“卫出于下焦”句改为“卫出于上焦”,如《针灸甲乙经校释》。

二、卫气出于下焦确系《内经》原文

卫出于下焦,首先见于《灵枢·营卫生会》:“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据《宋以前经籍志》载现存《灵枢》的刊本、抄本十六种,均来源宋·史崧藏本,而史本是目前有文献记载的《灵枢》最早刊刻蓝本。史本虽然至宋中世而始出,但对《内经》仍属可信。此外,《针灸甲乙经》为皇甫谧撰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而成,其中也明载“卫出于下焦”。皇甫谧其生活年代距《内经》成书未远,其书所言似较可信。可见卫气出于下焦确系《内经》原文。

图片

三、卫气出于下焦是《内经》的一贯思想

我们仔细研读《内经》,发现“卫出于下焦”不仅是《内经》原文,而且也是《内经》的一贯思想。

根据之一,是卫气的运行。《灵枢·卫气行》说:“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又说:“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脾复注于肾为周。”目,指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张景岳注称“太阳始于睛明,故出于目”。膀胱又为肾之府,卫气循行出于目,而入注于肾,是其所出所入皆在于肾。而且无论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都必经足少阴出入方为一周,由此可见卫气出入运行均不离于肾经。

此外,《内经》论卫气行时,始终与目相关连。昼行于阳是“出于目……复合于目,故为—周”(《灵枢·卫气行》),夜行于阴是“从足少阴注于肾……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灵枢·卫气行》)。盖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而“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目之睛明又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肾与膀胱相表里,可见经论卫气的运行不离于目,正是示人卫气源出于肾。

图片

根据之二,《灵枢·邪客》说:“地有泉脉,人有卫气水自地出谓泉,泉脉是指伏流地中之水源。天为上,地为下,水可化气,气可化水,这里《内经》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用泉脉以喻水出地下,卫出下焦。

根据之三,《素问·水热穴论》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汗,是人体卫气调节作用,即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或病理活动的产物,古人认为是正邪相争的表现,所以营卫不和,卫失功用就可以出现有汗或无汗的症状。“勇而劳甚”,王冰注“谓力房也”,就是指强力入房。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所谓“因而强力,肾气乃伤”。强力伤肾即可引起卫气失调而汗出,可见卫气出于下焦。

根据之四,《灵枢·口问》指出欠病病机与卫气相关,治当“泻足少阴,补足太阳。”张最岳注谓:“卫气之行于阳者自足太阳始,行于阴者自足少阴始,阴盛阳衰,所以为欠,故当泻少阴之照海,补太阳之申脉。”(《类经》)进一步说明欠病与卫气关系,针对阴盛阳衰而泻阴补阳,治在肾与膀胱,示人欠病虽为卫病,但当治肾。《灵枢·口问》又说:“肾主为欠,取足少阴。”同一篇中同一欠病,既属卫之为病,又属肾之为病,取治之法也同,是卫气病肾亦病,可见《内经》认为卫气源出于肾。

图片

根据之五,阴阳学说认为,阴为阳之基。气生于精,精化为气,所以无精则无气,《灵枢·本神》曰“阴虚则无气”,清楚地阐明了阳气只有在阴精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卫气属阳,阳气生于阴精,而五脏虽然均可藏精,但以肾为主,肾者主蛰,封藏之本,五脏之精皆藏于肾,是以卫气源出于肾。

此外从气的来源看,元气是气的本源,其气在下焦命门,其藏纳在肾。《难经》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又说:“命门者,……其气与肾通。”可见精之所主在肾,气之所主在命门,卫气为气的一部分,自然来源于命门元气,是以卫气出于下焦。正因为卫气本于命门元气所化生,是以才可充达三焦而无所不至,以司其温肌肉、筋骨、皮肤卫外之功用。

综上所述,可见卫气出于下焦是《内经》的一贯思想,是没有疑义的了。

图片四、对“卫出上焦”的分析

主张卫出上焦者,常以《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为据,将卫气比拟为上焦开发之气,而断卫气出于上焦。清·张隐庵更说卫者,阳明水谷之悍气,从上焦而出,卫于表阳,故曰卫出上焦。”(《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其实,这都是从卫气的作用上立论,而不是从来源上探讨,功用与来源不能混淆,据此而指卫气为上焦所出,不确。“出”,就是从那里出来,应指来源不指功用,所以《灵枢·营卫生会》以“何道从来”发问卫气之出。至于上焦开发之气,不只是卫气,《灵枢·营气》:“气从太阴出”,即非单指卫气可证。此外,《素问·调经论》说:“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间”,也非卫出上焦之意。这里“阳”指诸阳之气,非仅指卫气。经文意在说明卫气要靠上焦宣发的五谷味以营养,靠上焦的宗气以推动,才能不断地起温皮肤肌肉的作用。因为卫气虽源于下焦,至其生成则必需要充养于中焦水谷之气与肺所受天气,至其作用又需上焦开发敷布于周身而行其卫外功能。《难经》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卫气来源于原气,是以与三焦皆密切相关。可见卫气虽靠上焦开发,但非出自上焦也明。其实,卫气之在人身弥漫充沛,无隙不有,根源于下焦,生成于中焦,敷布于上焦,以维生机,不惟仅在上焦而已。指为其出上焦,譬如掘井见水,而曰水专在此,岂理也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