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不列颠的传播与英语发展597年,圣奥古斯丁携带40名传教士从罗马帝国抵达不列颠传教。经允许后,他们开始在不列颠南部的肯特郡修筑教堂,宣扬基督教。基督教在不列颠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大约到七世纪末,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的地区分为四个较小的王国:诺桑布里亚(Northumbria)、莫西亚(Mercia)、肯特(Kent)和威塞克斯(Wessex)先后开始信奉基督教(一神教)。这一时期,大约有450个拉丁词进入古英语,以下是其中部分进入古英语的拉丁词: ![]() ![]() 与最初日曼语方言在欧洲大陆时借用的拉丁词汇一样,这一次在不列颠借用的拉丁词汇同样来源于“通俗拉丁语”(Vulgar Latin,即口语化的拉丁语),而不是古典拉丁语(Classical Latin)。日耳曼方言最初在不列颠借用的拉丁词汇有两个特点:(1)大多数拉丁借词与宗教有关;(2)拉丁借词大多数是名词,而动词和形容词的数量较少。这些传教士不仅给不列颠带来了基督教,同时也带来了拉丁字母,并在古英语中融进了带有基督教色彩的词汇。 基督教在英国的传播引发了一场语言文字革命,拉丁字母在不列颠取代了日耳曼部落使用的如尼文字母。用拉丁字母取代如尼文字母进行写作,这便是英国语言历史学家所说的语言文化革命,所指的就是现代英语字母的起源和开端。古英语最初共有24个字母,在发展过程中,其中的6个字母被逐渐淘汰,随后又加上了8个字母,最终形成了使用至今的26个字母。 对比同时期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在6世纪中期,江苏人顾野王的《玉篇》已完稿,原本《玉篇》收录汉字16,917个,比《说文解字》多收入7564字。就词汇量而言,当时的英语是无法与汉语相提并论的。 ![]() 《英国人民宗教史》与《凯德蒙赞美诗》谈及古英语的发展,我们还必须提到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圣比德(the Venerable Bede,约672-735)。731年,圣比德完成了《英国人民宗教史》(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英国人民宗教史》共五卷,是最早记录英国人历史的著作,但它不是用英国本民族文字写成的历史,而是用拉丁文撰写而成的。 《凯德蒙赞美诗》(Cædmon's Hymn)是一首古英语短诗,被称为最早的英文诗歌。像其他古英语诗歌一样,凯德蒙赞美诗是用来大声吟唱的,文字记录是由其他有学问的人书写保存下来的。凯德蒙赞美诗大约在658-680年之间口头流传,8世纪初,圣比德在《英国人民宗教史》的第四卷用拉丁文做了记录。 ![]() 在英国文学史上,凯德蒙被认为是第一位姓名可知的诗人。在英语语言发展史中,这首诗的意义在于:作为口头语的古英语被译成书面语拉丁文之后,有了书面记载,尽管这种书面记载使用的文字是外文,但对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进步。而此时处于盛唐的中国,正是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李白(701-762)、杜甫(712-770)等人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若比较民族历史记录,司马迁的《史记》 比《英国人民宗教史》早了800多年;论内容,前者所涵盖的历史长度和涉及的领域宽度也是后者望尘莫及的。而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是比凯德蒙早了近1000年的诗人。 ![]() |
|
来自: imnobody2001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