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4.22 新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教化学的蜗牛君 2022-09-28 发布于广东

       这两天新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出台,利用监考时间较为认真地研读,分享我自己的感受,体会亮点如下。

        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最近耳熟能详的一些热门词汇在课标中均有体现,比如单元整体设计、大概念、项目式学习、跨学科等,与最近出台的双减政策、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求等不谋而合相辅相成。教育的改革之风正在酝酿,面向未来的教育正在蓄势,愈发重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而非解题的能力。

        二、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出台

        其次,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核心素养正式出台——四大核心素养: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与高中化学五大核心素养一脉相承——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更多在与启蒙。

       “化学观念”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低阶要求,初中阶段学生仅对化学变化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学习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元素守恒等视角认识化学反应,而到高中阶段,又进一步引入反应平衡视角。

        义务教育阶段更多强调科学的融合,科学思维实际包含了物理、生物等其他的思维,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从文本表述上几乎一致。

        但不同学科的侧重点不同,从化学视角,科学思维更多指向解决化学问题、基于实验事实、建构化学模型、推测物质及变化的能力等;科学探究与实践更多强调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科学态度与责任强调正确利用化学解决问题、对化学的社会意义有积极认识。

三、学习主题大概念化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设置五大学习主题“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五个学习主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实质性联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是化学科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反映学科本体论意义,“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侧重科学的方法论,“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侧重科学的价值观。
每个学习主题由五个维度内容构成——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其中我感受较深的是关于大概念、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大概念反应学科本质,具有高度概括性、统摄性和迁移应用价值,而思路方法的明确与态度养成的强调正是追求核心素养落实的体现。

学习主题

主题内容

1.科学探究与化 学实验

1.1化学科学本质

1.2实验探究

1.2.1科学探究的能力

1.2.2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1.3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法

1.4科学探究的态度

1.5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

2.物质的性质

与应用

2.1物质的多样性

2.2常见的物质

2. 2.1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2. 2.2水和溶液

2. 2.3金属与金属矿物

2. 2.4常见的酸、碱、盐

2.3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

2.4物质性质的广泛应用及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2.5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

3.物质的组成

与结构

3.1物质的组成

3.2元素、分子、原子与物质

3. 2.1元素

3. 2. 2分子、原子

3. 2.3物质组成的表示

3.3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思路与方法

3.4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意义

3.5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

4.物质的化学 变化

4.1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4.2化学反应及质量守恒定律

4. 2.1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 2.2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

4.3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与方法

4.4化学反应的应用价值及合理调控

4.5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

5.化学与社 会.跨学科实践

5.1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5.2化学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健康

5.3化学、技术、工程融合解决跨学科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5.4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挑战

5.4.1科学伦理及法律规范

5.4.2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合理应对

5.5跨学科实践活动

四、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的落实
课标正文在每个学习主题的教学活动建议处单独整理出项目式学习的活动建议,并且多处强调要求各学科用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一次真正将以上写入课标中,可见落实之迫切与必须。
五、强而有效的实施建议
课标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与利用、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等几个方面给出建议。选择我体会较深的几个点与大家分享。
(1)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化学核心素养,认识每个学习主题对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功能与价值,系统规划化学教学目标。每个学习主题对核心素养的促进侧重点不同,且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教师切忌照搬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2)优化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与实施。课标专门强调日常学习评价中作业方面的优化,单元作业需要体现整体性、多样性、选择性和进阶性。整体性我的理解是要系统设计,对于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等有统摄作用,多样性更多体现作业的类型,选择性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加以选择,进阶性强调作业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不断进阶的,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有进阶,对于内容的深度有进阶。
(3)学业水平考试调整。除了常规纸笔测试、实验操作性考试之外,此时特意加入了跨学科实践活动部分,根据学生日常完成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我思考了此评价具体的操作路径,或许一开始更多会倾向于鼓励性全通过,但一旦政策上有了此项评价鼓励,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育现状,毕竟评价影响教学。
(4)学科逻辑顺序重整。教材与教学设计上努力实现学科逻辑顺序与学生认知顺序的有机融合。课标在附录部分给出了教学案例,以物质成分的探究为例。
1⃣️基于元素视角探究物质成分
学习任务1 化学家是如何基于“元素说”探究物质成分的?
史料:波义耳化学元素概念的提出
问题: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化学元素?
讨论:请发表你对拉瓦锡元素分类别的看法
2⃣️基于原子、分子视角探究物质成分
学习任务2 化学家是如何基于“原子说”探究物质成分的?
史料:道尔顿化学原子论的提出
问题:两种元素化合形成的新物质为何不止一种?
史料:阿伏伽德罗分子假说的提出
问题:构成物质的成分只有原子吗?如何解释半个原子的问题?
3⃣️化学元素与原子概念的关联
学习任务3 化学家是如何将元素与原子概念建立关联的?
史料:道尔顿有关化学元素与原子关系的观点
问题:一种元素之对应一种原子吗?
4⃣️真实问题解决
学习任务4 如何基于宏观和微观视角便是物质的成分?
资料:屠呦呦与青蒿素
问题:如何基于元素和原子视角辨识青蒿素的成分?

以上这样的内容设计反映了化学科学对物质成分的认识过程(元素-原子-分子),同时也解决了目前的化学教学先讲“分子”“原子”再讲“元素”(先微观,后宏观)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就是现有人教版教材的顺序,可见教材也还需要再改进,我们平时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思索知识的实然状态,寻找符合学生思维的教学路径,而非全盘按照教材进行教学。
所幸自己还未被教材固化。自己的第一轮教学飘在空中,第二轮教学脚踏实地,第三轮教学该有一些自己的风格与状态了。
与君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