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拆:孔子2573年华诞,澄清对大巫师孔子的几个误解

 where5 2022-09-28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文/桓大司马

新号经营不易,请朋友们多多帮转。

关于孔子,坊间流传着不少误解。

这些误解,一部分是来自多年来的蓄意误导,一部分是来自一些历史爱好者不读原典,只通过一些二手转述来了解孔子与儒教,尤其是专看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偏颇的论述,或者对儒教了解不够的欧美大家比如韦伯的书(大司马很崇拜韦伯,但他不是每句话都对),更加容易偏差。

今日是孔子2573年华诞,大司马最近太忙没时间写大文章,就写一篇小文澄清几个关于孔子的误解吧。


一、孔子是贵族吗?

这个话题其实很好笑,一些仇视孔子的人一边嘲笑孔子是“野合”所生不是贵族,一边又指责孔子作为贵族高高在上脱离人民,自相矛盾而不自知,一切全为发泄,毫无道理可言。

首先,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孔纥,字叔梁)自身是鲁国大夫,其先祖为宋国贵族,出过正考父、孔父嘉等名人,后来孔氏被政敌迫害,出奔鲁国,仍然在鲁国做大夫,属于贵族。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既有姓氏,当不会是平民或贱民,其家庭可能属于介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士阶层,不过可能是没落的士家。

叔梁纥跟颜徵在的结合属于“野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多种说法,这里不展开,大司马倾向于指不合礼法,所以之后孔家没有管他们母子。但是,被颜徵在带大的孔子从小对礼学很感兴趣,这应该能反映出颜徵在或者颜家对礼学有一定了解,可以佐证颜家应该是出自士阶层。

图片颜徵在应该是知书达理的,才能熏陶出孔子


士虽然理论上也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但没有官职和俸禄时未必富裕,多数不能脱产,所以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他如果出自士阶层,即使贫困,也还勉强是可以算贵族的,何况孔子青年时学问已经有名气了,孟孙氏的孟釐子就让儿子孟懿子拜孔子为师,接纳他为贵族共同体的一员。

但既然颜家已经没落,孔家又不理他,别人也可以不认,阳虎就不承认他是士,不让他参加季氏招待士人的宴会。

叔梁纥除孔子之外只有一子孟皮,脚有残疾,按当时礼法难以嗣贵族之位,所以孔子最终得以继嗣孔家,成为没有争议的贵族。

孔子既当过平民又当过贵族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因此孔子才能既了解礼的优点,又发现其脱离平民的缺陷,用“仁”来改造礼,创造出贵族平民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儒教。

二、孔子信神吗?

有人喜欢以“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来主张儒家是不信神的,不是宗教。其实这都是基于对历史背景甚至古文的不了解得出的错误结论。

“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因为上古时人认为言语有魔力,总是把鬼神挂在嘴边,是对鬼神的不尊重,也许还会干扰到鬼神,就像基督教也不允许滥用耶和华的名,不允许说“我拿耶和华起誓”之类的话一样。“敬鬼神而远之”同样是要你尊重鬼神,不要亵玩,敬鬼神就是承认有鬼神。

“未知生,焉知死”,是子路问死时孔子的回答,子路还问了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我们知道子路是一个武力男,学问并不是很精进,倒是会打仗和治政。在上古时代的人看来,宗教祭祀是比军政才能更加高端的学问,春秋时古风仍然浓郁,孔子说这句话,是认为子路还没有达到能够修炼乾坤大挪移的水平,所以让他先练好九阳神功而已,并不是轻视“死”和“鬼神”。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是子贡的自言自语。其实孔子说“性与天道”乃至鬼神的地方非常多,《礼记》里面比比皆是,就算《礼记》窜入了太多汉儒的观念,马王堆帛书《要》篇还明确记载了孔子跟子贡讨论《周易》。这里的闻,应该不是听说,而是理解的意思,子贡的意思是孔子谈“性与天道”时非常高深,自己理解有困难。子贡在孔门弟子里虽然出众,但主要擅长经商和外交,学问上并非顶尖,在孔子心目中不如颜回,所以不能完全理解是正常的。

实际上,记录孔子信神的典籍多的是,《礼记》里孔子就是一个大巫师,如果觉得《礼记》有太多汉儒观念不可靠,《礼记》之前的也有。

《论语·述而》: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得了病,照样会向鬼神祈祷。

《论语·子路》: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上古巫医一体,孔子认同巫师的存在,并且认为要达到很高标准即“有恒”的人,才能当巫师。他还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人占卜也占不准,所以他也信占卜。

此外,如果大家了解萨满教,以萨满教为背景板,可以看到孔子很多时候以萨满自居。比如孔子自比泰山、梁柱,《礼记·檀弓》载其临终时说:

泰山其颓乎!梁柱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高山、大树,都是萨满认为能够经由上天的天梯。哲人,哲字也与通天神树有关,故哲人也有巫师的含义,其金文见下:

图片“哲”字的金文

孔子死前,是感叹礼崩乐坏,宗教崩塌,自己的神力消退,天梯也坏了,恐怕灵魂不能上天了。

其他文献也记载了孔子很喜欢待在作为天梯的树木旁边,这是萨满巫师的本色。比如孔子讲学的杏坛,就是种了杏树的高地,既是山又有树,有双重天梯可以上天;在宋国,孔子也是带众弟子在树下习礼,也就是在天梯旁边搞宗教仪式升天嘛,宋国司马桓魋想杀孔子,先把树砍了,是怕杀了孔子之后,他的灵魂顺着树升天,回来找自己麻烦,所以桓魋砍树是在使用“精神鞭笞”一类的技能。

孔子同样也很有巫师的自觉,他虽然出身不很高贵,但凭借精湛的宗教学问礼学,孔子觉得自己身负天命。桓魋要在物理和灵魂上对孔子进行双杀时,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又自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认为自己掌握了“斯文”,而“文”,无论是纹章还是文字,或者说象形文字这二者本是一体,都是具有魔力的,传说中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就是因为原始人认为文字可以夺取造化的魔力,孔子掌握了”斯文“,自然也就是掌握了无上魔力,是可以制作符文的大法师。

不过,到了晚年,因为孔子之道不但未能行于列国,因为随着春秋时代向战国时代变化,社会现实离他的“道”还越来越远,孔子的信心削弱了。

图片甚矣吾衰矣

他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就是哀叹上天没有派遣圣兽来证明自己的神力,以及载自己升天。能飞的动物经常被萨满用为升天的媒介,萨满要不就在幻觉中变成动物,要不就乘动物上天,驮着河图出水的龙马本身是有翼的天马,《宋书·符瑞志》载其“长颈有翼”,跟凤鸟一样,都是可以带孔子上天的圣兽,这些没有出现,就让孔子怀疑自己的神功有没有练到可以升天的境界。

最终,当“天下太平”的象征麒麟现世,却又被鲁国人打死时,孔子信仰崩塌,觉得上天也抛弃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救了,很快就去世了。孔子如此的认同天命、天梯、符文、神兽,萨满的各种技能拉满,又怎么能说他不信神呢?

三、孔子重农抑商吗?

最后,说一说孔子对商业的看法。后世确实有不少儒生重农抑商,但那是因为被法家污染了,没被法家污染的先儒不但不轻商,甚至重商。《论语·述而》载: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他能够不违背原则地致富,那么当不那么高大上的“执鞭之士”也在所不辞。“执鞭之士”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帮国君拿鞭子赶猎物或者打人的,另一种是市场管理人员和保安即《周礼》重的“胥”,前者显然违背了孔子的原则,那么他愿意做的应该是后者。孔子认为,只有致富不违背他的原则,那么跟社会语境种地位不高的商人合伙也是可以的。

《论语·里仁》载: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这里孔子充分肯定人求富、求贵的欲望,只是要求要取之有道。对待富人,孔子的心态也非常open,《论语·学而》载: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孔子并不像现在一些人那样认为应该把资本家挂路灯,也不像法家那样认为商人是害虫,他不但承认致富的正当性,还给富人提出了精神追求和提升的路径,那就是富而好礼、为富而仁,让富人成为社会楷模,从而更加长久地保持其富贵。

而且,如果孔子歧视商人,他又怎么会看重身为巨商的弟子子贡呢?

相比之下,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虽然商业很发达,但商人在哲学家眼里仍然是被嘲讽和贬斥的群体。到了中世纪,意大利海洋城邦的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善于经商的犹太人和威尼斯人还是文学作品中揶揄的对象,只有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后,商人才得到全社会包括知识人的尊重。

图片在欧洲,国家虽然没有打击商业,但商人的地位并不高

这么看起来,孔子不但没有抑商,对商人的态度简直可以说是超前了。

最后,大司马请九兄右文为孔子作祭文,大家可以诵读:

维壬寅年九月初三,谨致祭於大成至聖先師之靈:

嗚呼至聖,巍巍難名。

梁木既壞,鳳鳥不生。

殘賊一夫,矯飾聲明。

滔滔鄉願,地棘天荊。

附麗介恃,其誰拓清?

狂者進取,剛者篤行。

道德仁義,蠻貊何輕?

於萬斯年,如日月精。

尚饗。

图片曲阜文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