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胜兵品《伤寒论》104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9-29 发布于黑龙江

第104讲 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藏结之肝藏结)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大家好,我是张胜兵,今天是2022年的9月19号,现在是晚上的八点钟,感谢大家守候在手机或者电脑旁,来收听我为大家讲的《伤寒论》。

今天这节课比较特别,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所讲的条文是宋本《伤寒论》里面没有的。

因为宋本《伤寒论》里面关于藏结的内容,从字面上看,有脱简并不完整,更加没有方药。所以,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是借用了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里面关于藏结的内容,因为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关于藏结写的比较详尽,而且连方药都有。

有很多医家认为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之伪作,但是我们学习,特别是学习知识,这个知识我们不管它是伪作也好,是真做也好,只要能够服务于临床,能够给我们医者以启发,那么我们就去学习它。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它的真假,我们通过剖析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关于藏结的内容,再掺杂一些我本人在临床当中的一些感悟,跟大家解读分析一下这个藏结在临床当中究竟是什么个情况?

那么在此之前我犹豫了很久,因为从讲《伤寒论》第一节课,也就是3月1号开始到现在,我从来没有说一个星期不讲《伤寒论》的,这种事情是没有出过现的,但这一次出现了,这一次出现是因为我纠结了,就卡在了这里,这个藏结我究竟讲不讲,是按照宋本《伤寒论》这样一带而过呢?还是把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里面关于藏结的内容跟大家也这么带过一下就算了,还是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跟大家分享?那么犹豫了一周以后,我在想这个坎总是得过的。

就算是我讲的不够好,就算是我没有资格去补这一个《伤寒杂病论》的缺简或者是说遗失的部分,即便是没有这个资格,我仍然想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宋版《伤寒论》里面关于藏结,由于它有脱简,因此一直以来传统的观念就认为藏结是指脏器虚衰,阴寒凝结的病证。又由于呢130条条文说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的不可攻也。这个条文,这段条文本来就是没有上下文的。所以当他空洞的放在这里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误解藏结,它就是个阴证,把它理解成这个样子。我在上节课已经讲过,基本上不存在哪一种病只有阴证,没有阳证,只有阳证没有阴证的。所以说孤立的看第130条。

导致了后世医家对藏结的解读就仅仅限于这些脱简的一些条文,那么,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对这个藏结进行了补充。

它的原文是这么说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原文说: 何谓藏结?师曰: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说白了,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明确的指出,这个藏结寒热都有,五脏各具嘛,寒热攸分,就是肝心脾肺肾它都有,五脏都有。有寒的,也有热的,但是他指出了他的重点在哪里,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就算他有气结,但是也是血瘀之后的气结。气滞血瘀,不是先气滞后血瘀,这里是先有血分,再有气分。

而宋本《伤寒论》的第130条条文,它孤立了,如果有上下文的话,那么我们就不会把它孤立的理解为藏结就只有阴证,没有阳证。而且藏结无阳证,根本就不是指阴阳的意思,而是指没有太阳表证,可以这么理解。所以我们把这一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条文,从上下文来看。再接着到宋本《伤寒论》的130条条文来看的话,第130条的内容讲的是藏结的某一类情况而已,并非是指所有的藏结。

有医家认为藏结是类似于肿瘤和癌症之间的过渡期。说实话,诉我张某不敢苟同。

因为癌症和肿瘤本来就是西医的一个病名,如何定义良性肿瘤和癌症,完全是看它的这一个细胞是否有恶性的增殖,它的细胞是否有恶性的增殖,它是通过活检,西医通过活检来确定的,这么微妙的,微小的通过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西医的思维,当然也是西医的特长和优点。但是我们中医不是这样的,我们中医是宏观的看待问题,我们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就没有哪一种西医的病名和中医的某一种病能够划等号的,也更加没有说什么和什么是差不多的,没有,西医和中医之间,更何况肿瘤和癌症之间的过渡期,请问是什么个期,细胞恶性增殖,要增殖不增殖的时候,是这个时期吗?

所以说想用西医去解释中医,这本身就不成立,但是为了能让普通老百姓能明白,有时候又需要打一些比方,做一下对比,不然老百姓就不明白了。因为中医的有些东西太抽象,太概念化,如果不给他具体化,他无法理解,所以,也可以去具体化的让大家去理解,但是千万不要划等号。没有划等号的东西,就比如说糖尿病和消渴绝对不能划等号,那有的糖尿病可能属于消渴的某一种情况,那有的消渴跟糖尿病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不要去划等号,也不要去相当于。

所以,某医家认为的藏结是肿瘤和癌症之间的过渡期,这种说法不妥。

你就比方说这个治疗太阳病的麻黄汤和桂枝汤,他们都可以治疗西医的感冒或者肺炎,但是,西医的感冒或者肺炎一定要属于中医的太阳病,而且还属于太阳表实证的才是麻黄汤,表虚证的才是桂枝汤,一定要精确到这个地步才行,但是是不是麻黄汤和桂枝汤就是治疗感冒或者肺炎的?当然也不是,你看桂枝汤,它的治疗范围有多广,它还可以治疗某一些更年期综合症的汗症,只要它属于营卫不和就能治,那么难道更年期的妇女流点汗,她就是西医的感冒或者是肺炎吗?显然不是,所以说他们永远不能划等号。

我们再打一个比方,比方说有人用这个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这个糖尿病效果很好,但是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糖尿病的吗?不是,那我曾经还用白虎加人参汤治好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属于糖尿病吗?不是,所以说永远不能划等号,白虎加人参汤,它可以治疗中消消渴。气分有热的没问题,但是糖尿病就是糖尿病,消渴就是消渴,不能划等号,也不能够完全用同一个方,为什么?因为有的消渴还是下消,下消用的是金匮肾气丸,它又不是白虎加人参汤了,又不相同。

所以中医看病看的证,西医看病看的病,没有哪一个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是完全等同,包括藏结在内。那么,藏结就一定是肿瘤和癌症之间的过渡期吗?那不对,那有的藏结可能就是癌症,那有的藏结,和肿瘤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根本就不是肿瘤,连肿瘤都谈不上,何谈癌症和肿瘤之间的过渡期?

比方说宋本《伤寒论》的第167条条文: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那么这是宋本《伤寒论》里面后面的条文当中,唯一一个有藏结的,而且就说了一个死。那么这个病,就很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癌症的晚期,那么病胁下素有痞就很有很有可能是肝癌的晚期。

那么这一个肝癌的晚期会出现167条条文的这些临床表现,所以这一条条文说的是某一种肝癌的晚期的情况。好,那我们回过头来再说,某医家说这个藏结是介于肿瘤和癌症之间的过渡期,看连宋本《伤寒论》,当然这条条文桂林古本《伤寒论》也有。连《伤寒论》本身的条文都说不过去,因为它本身就已经出现了一个癌症晚期的死症,167条已经说了,所以有一些藏结肯定是癌症,怎么可能是肿瘤和癌症之间的过渡期?

因为为了避免呐对某些医家的尊重,所以,我并没有提这个医家是谁,我只说某医家,希望大家能理解,也仅仅只是这个在中医的观念上的一个碰撞,绝对不存在人上升到人格侮辱,或者瞧不起谁,这个不存在。

好,我们现在明确了一个问题,就是什么?藏结它既不是也不能等同于癌症,但是它的某些情况可以是癌症,某一些,甚至都不是癌症,藏结就是藏结,藏结就是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的这么一种情况。

那么大家还是不明白什么叫藏结?好,接下来我来用条文来给大家解读一下什么是藏结。

假令肝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主之。

意思就是说,如果是肝藏结,是因为肝的脏器,到了肝脏它结了,出现了肝藏结,那么两胁痛而呕吐,脉象沉弦而结,用吴茱萸汤,吴茱萸汤难道我们没学过吗?学过啊,肝寒胃寒都有可能会用吴茱萸汤。

那么,请问吴茱萸汤能够把一个癌症治好吗?当然不行,哪有癌症用吴茱萸汤能治好的?大不了就是治疗癌症的某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用吴茱萸汤能够得到缓解或者解决。但是吴茱萸汤是不能完全治好某类癌症的。

两胁痛而呕吐,脉象沉弦而结,很明显这是有寒结在了肝。大家一定要明白,我说的肝一定不是肝脏,西医所认为的肝脏是一个脏器,是可以通过解剖来获得的,但是中医里的肝脏的脏,我更习惯于写藏象学说的藏,就是藏。那么我在讲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重点讲过,中医的五脏绝对不是解剖上的五脏,而是藏相学说的藏,藏与象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是你看不见摸不着的。

那么这里的肝藏结,你千万不要把它理解成肝脏实质性的脏器它结了,不是这个意思,它是指肝在人体内的所有的功用、作用、生理作用的总和。只要是肝所在,在人体所表现出的某些功能出现了问题,我们都把它称为肝脏的问题。比方说我们所普通人所知道的乙肝、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肝囊肿好像是肝病,但是它是实质性在肝的脏器上的病。

那么如果我们偏头痛,或者说红眼病眼睛发红了,或者说视物昏花了,那么在中医上他们也叫肝病,因为肝胆实火上炎,它的确可以导致偏头痛,如果你诊断为肝胆实火上炎,出现了偏头痛,你完全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来治疗,那么我们治的是谁?治的就是肝,但是我们治了肝脏本身没有。解剖意义上的肝脏治了没有?没有,我们治的是肝气,肝火。治的是肝在头上的这种表现,它根本就不是在胁肋部,所以我们要理解的是整个肝在人体的功用。那么眼睛红眼病?那么有的红眼病用清肝明目的菊花就能治好,那菊花是干什么的?菊花是清肝的,清肝火,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它能治疗眼睛红,红眼病之类的,由于肝火引起的,那么如果肝阴亏损,肝不养目出现的视物昏花,我们用的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在干什么?是补肝肾之阴。在治眼睛吗?没有,但是我们治好了眼睛,所以我们一定要用中医的思维去看中医的问题。你再比方说,这个疝气如果说是由于肝经感寒而引起的疝气,那么我们可以用天台乌药散,暖肝煎,这就是治肝的。

但是这个治肝的它治了肝吗?它治了你的疝气,是怎么治疝气?它是温肝经之寒,那么疝气治好了,所以它表面上是个疝气,其实实际上是肝寒,就这么简单,所以你不要把肝这个脏,解剖上的脏和我们中医里的肝相误解,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接下来就好理解了。

假令肝藏结,不要以为是肝得了肿瘤啊,不一定,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这是个什么?是肝脏这个地方受寒,有了寒,那么肝寒呢出现的胁痛。

那么肝经的寒气横逆犯胃就出现了什么呕吐?

那么这种情况之下,用吴茱萸汤汤很对证。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成什么?就是肝这个地方有寒气凝结,而肝属脏,脏属阴,所以阴寒凝结于肝,你可以理解成肝经,你也可以理解成肝的系统,在中医上的肝,那么肝气寒了,横逆犯胃引起了呕吐,那既然是肝气寒引起的,那么我们就温肝,温肝经不就行喽?

那么用吴茱萸汤,这个吴茱萸汤不就是可以温这个肝胃之寒吗?刚好对证,所以这里出现的肝藏结,它是属于寒证,确实是属于这一个宋本《伤寒论》里所说的,阴寒凝结,脏气虚衰,因为脏气虚衰,因为无茱萸汤里有人参。脏器虚用人参补,用吴茱萸来温寒,生姜来止呕,大枣来护脾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所以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这就是无茱萸汤,很对证。但是他是肝癌吗?不是。肝硬化吗?也不是。

它是介于肝肿瘤和肝癌之间的过渡期吗?更加不是。

我曾经接诊个病人,跟大家讲一下,就跟这条条文一样,他千里迢迢来找我,就是因为他得了一种怪病,按照他的说法是治了十几年没治好,又没有医生把他治好过,为什么?因为他很明显,只要感受到风寒邪气,他立刻就会口苦、胁痛,想呕吐。

那么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思想来考虑,他只要感受了风寒邪气,他必定出现两胁疼痛,而呕吐,还有口苦,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在想,他一感受风寒邪气,难道就出现了柴胡桂枝汤证吗?为什么他没有经过太阳直接到了少阳呢?或者说直接出现了太阳少阳合病?那么柴胡桂枝汤就是小柴胡汤加桂枝汤合在一起的嘛,正因为他有口苦,所以,十几年来治他的病的这些医生,没有人脱离过小柴胡汤,总是在小柴胡汤上做文章。

有柴胡桂枝汤,有柴胡桂枝干姜汤,各种各样的方子都在他身上用,你想一下,如果他真的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柴胡桂枝汤,他怎么可能十几年治不好?况且他这个柴胡桂枝汤本身就是个解表的,太阳少阳合病的,搞不定。

当时我在想,误导这一些医家,治十几年都没有治好的,恐怕是口苦误导了他们,而且这个人本身平时就怕冷,但是平时不口苦,一旦感受寒邪,立刻口苦,两胁疼痛,呕吐,作呕,这和小柴胡汤何其相似,但是就是治不好他。

我当时想,这个东西恐怕没那么简单,不是你用这种小柴胡汤,按照六经的搞法来搞。我就问他,我说你平时性格是不是有点忧郁,有点不舒服,郁郁寡欢之类的,而且平时本身就怕冷,他说是,我在想,你平时本身就怕冷,心情又容易抑郁。这不就是肝寒吗?由于甘寒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口苦,但是一旦有表证的时候,就是他感受到风寒的时候,那么口苦就出现了,为什么?

因为你平素素有肝寒,那么内寒在外寒的引动之下,很容易出现什么呐?少阳阳气它要往上去解表,立刻就引起了这个横逆犯胃出现口苦,出现了一个假的小柴胡汤证,或者说柴胡桂枝汤证,我立刻给他选用吴茱萸汤,我说这个你肝寒只能用吴茱萸汤来治疗。

而且我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他的脉象并不迟,他的脉象是弦的偏沉,因为一般阳虚有寒的人脉象会偏迟,但是他的寒气他在肝上,所以他的脉象偏弦,沉弦,所以用了吴茱萸汤之后,跟以前的治疗效果完全不同。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认定它是肝藏结,这不就结了吗?肝藏结它不是肝硬化、肝癌,它是有肝寒,阴寒凝聚在肝,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可以出现胁痛、呕吐,刚好符合吴茱萸汤,吴茱萸汤证。

那么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既然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那么这个肝藏结的寒证,吴茱萸汤里面怎么没有活血的药?问的好,为什么?因为肝藏结的这个寒证,他是肝血寒,肝血寒用吴茱萸去温,他并没有用丹皮、桃仁去化它,因为如果说是由于寒而引起的凝滞的话,温治即可。比如说一块冰,它是水,冰者水为之,是水太冷了之后聚在一起所形成的。

那么血也是一样的,血如果冷了,它也能聚在一起,那么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你肯定是温化它,所以这里就用吴茱萸就可以把它温化,虽然没有用血分的药,但是达到了温化血分的目的,就这么简单。

那么这种肝藏结是不是就只存在于我说的这一个特殊病种,这个病案呢?

当然不是,但凡是两胁痛而呕,属于中医诊断为肝寒或者肝藏结的,都可以用吴茱萸汤来治疗,不管你是慢性的肝炎、胆炎,胆囊炎,胃炎,胰腺炎等等等等,只要你把它诊断为肝藏结实寒证,都可以用吴茱萸汤来治疗。

而且这一种肝藏结的寒,可以认为并没有结实,而是一种寒结。什么意思?我们看下一句,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桃仁枳实汤主之。也就是说,如果肝藏结有两胁痛,但是没有呕,它有发热,此为实,什么意思啊?就是实实在在有东西结在一起了,可以这么理解。

就是这个血,在血分的血实实在在结在一起的,出现了发热胁痛,那个脉是沉弦而急,为什么急?这个急一来说明他这个痛,可能比寒证的这个吴茱萸汤的痛要厉害。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他发热。有点类似于阳实证了。当然,为什么我们把肝、把藏结都说成阴,是因为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这是脏和腑相对的话,那么脏属阴,腑属阳,所以藏结我们把它说成阴结,并不是虚实的意思,而是阴阳的意思。

是指肝属阴,五脏属阴,那么此为实是阴实,是肝属阴,这里出现了实性的实际的结在一起的东西,所以它发热了。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桃仁枳实汤主之

那么既然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在这里出现了肝藏结的实肯定要活血,所以这里用桂枝当归牡丹桃仁枳实汤,这里的当归、牡丹皮都是活血的,而且丹皮还能凉血、活血、止血。还有桃仁,桃仁活血化瘀还能止痛,活血止痛,所以他用了当归、丹皮、桃仁来活血,而且,这个当归,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以引入到肝。

有引药入肝的这么一个味道在这里,所以它的剂量会小一些,当归只有二两,那丹皮有三两,桃仁20枚,所以它活血化瘀,主要是桃仁和丹皮,而由于他有热,所以用丹皮,那么仲景在有热的情况之下,化瘀好多都能用到丹皮,比如说大黄牡丹汤。

用枳实来破气,他不说了吗?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结血为之,所以他以血为先,以气为后,那么用当归、丹皮和桃仁来活血,活血凉血、活血化瘀,凉血。再用枳实来破气结。后世医家不是药性赋里面有吗?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所以这个枳实是能破气的,那枳壳只能行气。

因为他这一个脉当沉弦而急,比较急,所以,化瘀破气,赶紧把这个瘀给它化掉,把这个气给它破掉,这样才能解决他这一种肝藏结的急性的疼痛,他因为两胁痛。两胁痛而呕是吴茱萸汤的两胁痛。发热不呕,这个是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

那么这个桂枝的用法,就有点像桂枝茯苓丸里面的味道了,它也可以起到散结的作用。

这个《本经疏证》,他说:桂枝利关节,温经通阳,其用之道有六,曰通阳,曰和营,曰利水,曰行瘀,曰下气,曰补中。所以行瘀是桂枝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张仲景把它运用到出神入化。

桂枝能于阴中宣阳,说白了就是入血通阳,那丹皮呢?它又是寒性的,它善于通血脉中的热结,所以桂枝配丹皮寒热相济,那么仲景在很多方子里都会这么配,那桂枝茯苓丸就是最典型的一个。而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个方子,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方也有桂枝和丹皮,这种寒温相济。

所以这一个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它就有点类似于能够治疗上腹部的急腹症。你看我们仲景用大黄牡丹汤可以治疗下腹部的急腹症,而我们今天学到了肝藏结里面的这个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它可以治疗上腹部的急腹症,特别是有瘀热的急腹症,因为他很明显的有发热,脉相沉弦而急。

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是肝藏结,他治疗这种急腹症是不是就是肝或者胆的急性疼痛呢?你不能完全这么理解,为什么?因为我已经讲过了,在中医里面的肝脏,不要强行的死搬硬套的认为它就是肝这个脏器,只要是肝它所循行的部位,比如说肝经,或者是肝在人体的功能的一些临床表现,符合肝藏结的,我们通通把它认为是肝藏结。

你比方说,假设别人出现了一个急性的胃痛,那么十二指肠球部很痛,还伴有发热,有而且明显的感觉它有瘀,瘀而化热的那种,有瘀血的那种瘀而化热,脉象沉弦而急,这个时候非常符合肝藏结,那么你一样是用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方来治疗,你不要局限于它在西医解剖上的位置,只要它属于中医哲学范畴的这个肝所主的范围,就可以用肝藏结去理解它,去治疗它。

你比方说西医解剖上的十二指肠球部,它疼起来就是胁痛,它疼起来,它的部位就在胁肋部,难道你把它归为胃吗?显然不是,你当然把它归为肝啊,因为它循行的部位两胁属肝,两胁,是两胁部,而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脏腑,只要在这个部位就属于肝。就这么简单。

再比方说,有的人胃痛,有的人胃痛,它根本就不是正中间,它可能会偏在左胁肋部下面,那左胁部下疼痛。在解剖上它可能是个胃痛,但是在区域内它属肝区,所以他仍然是可以认为它是胁痛,一样把它归入肝经所主范畴。明白了吗?

那么关于肝藏结,我们发现它并不是癌症,也不是肿瘤,也不是肿瘤和癌症之间的过渡期,而是属于肝藏结的,很多西医的一些,你能够出现胁痛的,好多都属于肝藏结,它是个广义的、泛指的,而不是具体指某一种病。

说白了,就是这种藏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这一个积聚类疾病,但是藏结里面又包含了部分积聚类疾病,我们在后面还会讲,有人说这个藏结和《金匮要略》里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里面的内容是不是可以互为补充?

这个我们倒是可以对比一下,五脏病里面的这一个肺死脏,肝死脏,脾死脏,心死脏,肾死脏,他每一个都说了死脏,说的是更多的说的是脉象,就是这种病,就肺病里面,比方说肺死脏,这个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更多的有点类似于讲七绝脉。

而积聚,那么积一般来说属阴,聚一般来说属阳,因为一个在藏,一个在腑嘛,因为藏属阴,腑属阳嘛,那么这是《金匮要略》里面关于积聚。说白了关于积聚的基本上属于肿瘤、癌症类,就是积病属于肿瘤癌症类。聚它不一定,因为积聚积聚,聚要分开,聚是属于气分病,属阳,它这种肿块,可以此起彼伏,可以消散,推之可以移动。而积就不是了,它已经成了有形的,推之不移动,痛有定处的。

这么个情况,说白了,比如说有一些女性朋友,她月经来之前,胸会胀,月经走了之后,胸就不胀了。用B超或者用手去按,根本没有发现任何不可移动的东西,或者是块状的东西,那么她这一种胸胀其实是一种聚,是积聚的聚,是一种气,在这地方聚在这里。肝气聚在这里,随着月经的起伏,这个气它是可以游走的,因此西医把这种情况叫乳腺增生前兆。如果说肝气不舒,气机不利,那么久而久之,那么就可以形成有形的积病。

那么这个有形的积病的话,就有的,也是随着月经的起伏而疼痛的,这一个随之起伏,和这个聚病很像,但是在B超上显示,或者通过手去摸它,我们就会发现它有肿块儿,推迟不移的这么一种情况,这个时候,就已经成了有形的积病,所以积病有形而。聚病无形,所以聚病,是属于气分,疏肝理气就能解决,或者是说行气就能解决,如果它不在肝经所在范围的话,我们行气破气就能解决。但是积病不同,它已经是有形的东西了,所以它必须得软坚散结了,这就是积病和聚病,但是非要把它分的话。

我们中医上大多把积病归为阴证,把这个聚病归为阳证,就是这么归类而已,这是在《金匮要略》里面讲的积聚,而我们讲的这个藏结和他们又有不同,这个藏结有的是可以治的,有的是不能治的,那么有一些藏结,它可能就是肿瘤、癌症哦,那么有一些它就不是,甚至跟肿瘤、癌症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关于肝藏结我们就讲到这里,我希望我自己的一些理解,能够让大家更有发散思维的去看待问题。

不要因为某一个医家他知名度很高,然后他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那么等到你临床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有分辨能力。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分辨能力,是他的学习仅限于在字面上,所以呢他就分辨不到不了,分辨不出来。正如药王孙思邈所说,读方三年,自以为天下无病不治。其治病三年才发现天下无方可用,所以在看书或者听课,如果你没有临床做支撑的话,再加上你又没有自己的理解力,理解力又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话,很容易被某些人的观点所迷惑。

当然,我并不是说有些人,并不是批评某些人,我只是把这个道理摆出来,如果我没有看过这么多年的病,或许我看看书,听听别人讲的,我就信了。但是,当我在临床当中有感悟了,有自己的思维了,就没那么容易好骗了。不能说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那因为我有我的道理,我在临床实验当中总结出了有些东西。所以进行数不如无数,也不能因为某个人有影响力,那么他的东西就都对,人无完人,没有任何人是完美无缺的,包括《伤寒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还有一些脱简这些情况。

当然包括我在内,我说的话你可以去验证,你也可以去在临床当中感悟,你不能说我说的你就信,如果你在临床当中发现和我说的一样了,那么我们就要产生了共鸣,如果我说的话,我讲的课,通过几百年以后,产生共鸣的医家越来越多,那我讲的东西,或者我写的书那就流传下去了,很自然的就名垂青史。如果我写的是胡说,瞎说,要不了几十年或者一段时间,你就被其他有真知灼见的人的意见所掩盖。就这么简单,知识真知灼见,他才能够在历史当中与日月同辉。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