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 秋分抓紧养收气 | 虎年运气走着瞧

 秋荷荷 2022-09-29 发布于海南

秋分日,您有没有尝试把鸡蛋竖起来?一年中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可以做到

图片

昨日接到福建三明五运六气研究所的医生发来微信:“最近1周以来,很多平时正常的人出现头紧,头晕,不好入睡,口干,便干的情况,大多是寸脉浮。”这些现象正如我在前一篇中讲到,今年六气客主加临的格局是“秋冬的气化”提前60天。然而,长夏异常超时的高温,阻隔了秋的脚步,延迟了人体肺气在正常秋季的收敛过程。四之气客气是阳明燥金,又秋季当令之时,收杀的能量从天而降,变化急剧,上压外紧,表现出金气致病的特征,令许多老人最先发病或受难,如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等老人突然离世。常人当汗孔突然关闭,外凉内火,热气怫于上焦不得发散,故出现头紧,头晕,大多寸脉浮,不好入睡的症状。郁火灼烧肺津,故口干,便干。

图片

我和白医生告诉他们一些当下(四、五之气)的食药和针灸调理的方法,我放在本文最后。有关五运六气风火偏胜对人体今秋的影响,以及纠偏的疗效验证,要等待下周我们“四季观察课题组”在秋分的测量数据出来之后再与大家分享。俗话说知常而达变,今天先聊一聊秋三月的常态养收知识。

01



四季常态是地球绕日公转之四象

中国古人用立杆测日影的方法,测得日影在南北往复运动轨迹上有八个特征点,日影最长的为冬至点,最短的为夏至点,介于长短中央的是春分和秋分点。再平分冬夏至到二分点,又得到立春、立夏和立秋、立冬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这块古老的玉版上,看出古人把自己放在一个“井”字格的中央,面南背北,坐地观天,画出了四正四禹,为九宫时空定位定性。四正位:冬至正北,夏至正南,春分正东,秋分正西。四禹位对应四立:立春对应东北,立夏对应东南,立秋对应西南,立冬对应西北。《灵枢》经的“九宫八风”,用以表达中国地理气候条件下,季风所来的八个方向和强弱特点,理解了这些图,才能懂得《黄帝内经》阴阳五行的“主”体架构,就能明白什么是“中庸”、“中医”所要遵守的“中”。

立春为农历24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为年首,由此开启春三月。四立标志着前后两季节的转折点,故用“节气”。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月,孟月应天,仲月应人,季月应地。四季都要经过三个月的演化过程,其五行气化之象(能量和信息)的特征才能在万物和人体上彰显出来,正所谓“天垂象,地成形”。

02



天干对应五脏,脏气法四时

图片

每年立秋节大约在8月7-9日,孟秋月里第二个节气是中气“处暑”,即是暑气在此处截住。三伏天的中伏和末伏也发生在孟秋月。一伏是十天,按照天干的十数进位去计算。十是河图中“土的成数”,为最大的阴数,代表“三伏”是一年中最湿热的时段。而数伏之日选在天干庚日。庚为阳金,属乾天之气,燥凉的折风自西北而来,收杀摧毁之性强悍,故能一扫湿热的暑气。

据我22年的观测记录北京和纽约天气预报,正常年景在立秋之后的庚日大概率会出现降温,而且一次比一次趋势强、降温幅度大。因此,古人称为“三伏”,表示暑热必须收敛“伏法”。到了广州三年,立秋后的庚日有发病者,常在经络中测得明显的收气表现。

怎么理解经络里天人相应的现象呢?

以下视频来源于
人体气象站

科学家说,太阳的光8分钟照到地球,生物体里的经络感应12时辰的日光节律,就呈现出24节气、72候之象。在健康人的经络上也会出现五日一候(60个时辰)的同波共振反应,常用纳甲法依时开穴的中医都熟悉。在患病者的身上我们总能看到《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强调的天干周期与五脏疾病的对应关系。我曾经守护家父临终前的23天,他为中医学留下最后的贡献就是十日规律的数据,越是重病之人到了弥留之际,这种五脏功能的持、甚、死、生规律越明显。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写之。

以上秋季、庚辛日是肺病的起病时间,所以掌握脏气法四时规律,知晓秋季庚日与气温变化的脉动,就能更深入的理解秋三月的养收之道。

03



秋三月养收之道

古人用“秋”字刻画出禾苗在火之象,以干枯萎黄的特征传递出金气“收杀”的能量信息。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其深意涉及到万物生存与繁衍的方方面面。

秋分是“中气”,位于仲秋月的“中”点上,将秋三月正好分成两半。仲秋月,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秋老虎”已成病猫,天高云淡,气爽风清,枫红菊黄,雁鸣南翔,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好时光。可是,《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讲的“养收之道”您可抓紧实施了吗?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指物体的容量,有容乃大;容貌是鼓是瘪已经不能在变了。平,此处有“已成定局”的意思。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今年农作物是丰收还是灾荒,打多少粮食,牲畜产下多少小崽儿,都可以秋后算账了。立秋之后五日,中国大陆的季风由东南转向西北,吹来西伯利亚沙漠干凉的气流。随着天阳减少,昼夜温差加大,水气凝结成露珠,潜入土壤,空气干燥凉爽,人体感觉舒适。古人用“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形容此时气候变化的特征。什么是天气以急呢?就是降温来得迅猛,也许昨天还穿单衣,今早就要着厚装了。北京人有去香山看红叶的习惯,上周日去时红枫尽染,一场萧风凉雨过后,这个周日再去只见叶落满地,瑟瑟空枝,一片凄凉景象了。

图片

古圣人教下顺应秋季的作息方法,“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其目标是“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如果不能达到养收的目标,其结果就是“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04



纠偏壬寅年风火刑金的食药原则

是什么原因导致“逆”秋呢?《黄帝内经》没有明确交代。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是出生年的五运六气造就的体质因素;第二是流年的运气影响;第三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年壬寅,木运太过加少阳相火司天和厥阴风木在泉的影响,风火刑金令肺功能减弱,是最大的逆秋因素。关于这一点,我在秋分后将详谈。

目前在红外热成像上看到的人体气象是,人们普遍上肺热,头热,任督脉不通,心区凉,下腹、腰骶、臀部凉。对比针刺前后的疗效,可见明显改善。

图片

图片

关于纠偏五运六气的食药原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得很明确:

“壬申壬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朋友们想一想,在黄帝时代,很多草药都没有统一的命名,更没有药材批发商,人们只要在当地采摘之后放在嘴里咀嚼一下味道,就可根据经典的原则配方了。今年大家注意在饮茶、煮汤、煎药中加入“咸寒、酸、辛凉”这几类性味,都可以防治壬寅年的不适或疾病,而且收到良好的疗效。仅仅列举一些常用的食材,大家不必拘泥,自己尝试调配。

咸寒的食材有:海带、海参、海贝类的壳,猪肉、骨、蹄子,鸭蛋、皮蛋等等;

酸味的食材有:老醋、泡菜、乌梅、山楂、猕猴桃、枇杷果、金桔等等;

辛味加凉性的瓜菜,即可凑成辛凉的食材:桑叶、菊花最宜泡茶。烹调苦瓜、芹菜、萝卜、冬瓜、秋梨等等凉性蔬果时,配上姜(花椒、小茴香)、黄酒等辛温之品,整体变为辛凉。

一般调理:

1)近日如有舌边尖痛,咽干,上火初起的症状,可取2片去年的“霜桑叶”开水泡茶,重在散郁火,2-3次即愈。菊花配枸杞、决明子泡茶,对眼睛有益。头热多汗,可以桑叶10克,大米50克煮粥,下午及晚上喝。

2)干咳、久咳者:最宜花椒蒸梨或煮梨(毛小妹谈体质|花椒蒸梨有奇效)。

3)养收的粥汤类:瘦肉皮蛋粥,海带猪蹄(猪骨)汤,咸蛋蔬菜汤,还有老鸭泡菜汤,乌梅大骨汤等等都是不错的搭配。注意煮汤时加少许花椒、老醋和盐,出锅前加入香菜。

我常常鼓励大家把餐馆吃过的鲍鱼壳,生蚝壳带回家,加老醋煮汤喝。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