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时端午:思美人兮,亦思君

 作家及耳 2022-09-30 发布于云南

五月初五,又见端午。

登高顺阳,谁知忆君。

今日思美人,亦思君。

屈原


提到端午节,大家定能想到屈原。

但关于屈原

除了会背《离骚》、

知道他有一颗爱国忠君的心之外,

你还了解多少呢?

历史上的屈原,常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被贯上“愚忠”、“蠢忠”的骂名;

文化里的屈原,总因情真意切顾影自怜,被误会是“弄臣”、有“同性”倾向。

然而,最真实的屈原,

不过是一位命途坎坷却又天性乐观的贵族诗人。

在基础教育的语文课本中,我们总逃不开屈原的作品。

因为夹杂楚地方言与巫神文化,

这些古文诗辞总穿着生僻晦涩的外衣被我们束之高阁不愿轻易触碰。

如果放在今天,你能静下心来重新解读,

那么一定将领略那千百年前特有的奇幻绚丽与纯美无邪

想想看吧:

晨饮木兰滴露,夕用花瓣充饥。

晨从南方出发,晚至昆仑高山。

云霓迎我,湘王送我……

如此之美好、如此之迷人,

这才是真正的仙侠、真正的传奇!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霸主,楚国并不是生来就如此高人一等的。

它有着几百年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奋斗史。

很长一段时间,楚国居于荒蛮,生在贫瘠。

相对落后与封闭的环境造就了楚国极为浓郁的巫文化信仰体系。

这种巫文化可以说是远超他国的。

追根溯源,《左传》当中就有关于楚国开国皇帝是一位巫师的记载。

他名鬻熊(yù xióng),是火神祝融的后代。

为“文王之师”,精通法术、有着极高的宗教声望。

在《离骚》的开篇,屈原言明了自己的贵族身份

与“巫师皇帝”有着亲缘关系不说,

“三闾大夫”屈原还专职于宗庙祭祀。

二者相重,耳濡目染与工作需要,

难怪他的作品如蜀山云雾,总是充盈着着飘渺气质了。

比如,《云中君》。

(节选)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居住在云间的日子啊,日月与你我共光。

读来满是天上人间烟火气。


对于文学,我们根据内容通常给出这样的分支。

一类,现实主义。

一类,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比如“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

浪漫主义,比如“诗仙”李白、“诗鬼”李贺。

作为封建集权制之下的古代中国,

文人很难直接用现实主义作品来抨击社会的黑暗腐朽。

故而,

浪漫主义文学便借着狂放神秘的出尘意味随意的在庙堂与江湖之间游走,

文人们的郁郁寡欢摇身一变成了大胆热烈与赤诚激狂。

这种来自精神层次的高级救赎,

归功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屈原

是他用一己之力拯救了千千万万苦闷而难寻出路的文化人。

当然,这还是不够的。

两次流放遭遇,无数次的误解、背叛……

屈原的痛苦不比谁少,但他并没有沉溺于他所制造的臆想国度之中。

他试图乘风上天,却做不到放身逍遥。

他的这种浪漫主义是矛盾的,

如浸泡在冰凉的死水之中,是猴子捞月的悲哀、镜花水月的虚无。

但同时,他又有着超凡的毅力,始终在黑暗之中坚守。

故而,

再一次的他拯救了千千万万苦闷而难寻出路的文化人。

这些文化人是偏执的,

他们不像浪漫主义作家们能借文学天真的麻痹自己。

这些文化人挣扎在现实之中,

不管是天黑还是天亮,眼前永远没有光明。

直到屈原……直到想起屈原。

《楚辞·渔父》里,屈原这样说: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接着,他用纵身一跃诠释了唯一真理

当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真相,

当我孤独到只剩下绝望。

那么接下来,我只会做一件事。

我将

永远的、

无悔的、

捍卫我的独立人格,

保持我终生的纯洁高尚!


所以,屈原之死如凤凰涅槃

他重生于天地万物之间,

是水、是风、

是树、是山石、

是呼吸。

在懂的人心中,

屈原是这世间最天真、最浪漫、最美好的男子。

他才配得上自己诗里遥遥远望不再归的美人。

《九章·思美人》(节选)

思美人兮,

揽涕而伫眙。(zhù chì)

欲变节以从俗兮,

愧易初而屈志。

我们常说“人生之若初见”,只因初心最美。

可是又有几个能做到不忘初心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今日思美人,亦思君。

AlexBoogie                  9999……999条好评给小编

感谢这偶然照面的时刻!

推荐个纪录片吧,《楚国八百年》

祝大家粽子节开心,么么哒

下方链接马上收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