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时征召30万预备役,不如平时多维持10万常备军!

 QG8622 2022-09-30 发布于广东

Image

所谓临时征召30万人员,显然与实战中人手一向不够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在一线的人员一直够用,那么自然没有必要再临时征调新的预备役人员。虽然名义上还有百万武装力量,但是三军一分,再减去机关工作人员,其陆军现有总员额也就是50万上下,但是很多部队其实只是些架子师,从来就没有真正满编过,这样野战部队也就是35万到最多40万的样子,另外义务兵原则上不参战,于是真正能在前线使用的正规陆军、空降兵和海军部队的陆战营加起来也不到20万的样子。而200多天打下来,假设实际总伤亡率在25%左右,那么剩下的十二三万的疲惫之师,零零星星的撒在战场正面宽度超过1200公里的漫长战线上,指望继续进行战役性进攻是根本不现实的,面对有优势兵力的反扑都会大面积的后退。

Image

因此进行预备役的征召来补充一二线的兵力其实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那么临时征召的这30万人,先不说到底能不能按时招够人数。即使先假设这30万人果然在今后的1个月内招募完毕,然后再经过1个月的短暂训练,也就是在2个月后实际投入一线,就能彻底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吗?真实情况可能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一点,就是招募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全没有可能与前期投入的主力作战师团的人员素质进行对比。原先投入一线的15万到20万人,基本都是平时舍不得拿出来用的绝对主力。比如精锐空降兵、海军陆战兵、近卫坦克师等等,这些部队的参战人员都是充分多年训练,年龄基本都在25到40岁之间的长期志愿兵和各级将校,在有充分准备和局部优势的情况下,

200多天下来也只打出了一个并不算理想的整体战局。而现在征召的这30万人,以预备役人员为主,另外可能还有一批在校学生组成。这些预备役人员的平均退役年限已经超过5年,甚至有退役10到15年以上的。年龄普遍在35岁到50岁之间。由于退役时间过久,基本都已经是中年发福的状态;体力与精力能否再适应一线战场的剧烈军事活动本身已经是一个大问号。而且退役时间久了,能否掌握比较新的武器系统的操作也是一大疑问。好在新式装备占比不大,重新上手没有太大的难度。而另外临时招募的学生虽然年龄合适,但是却完全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直接投入炮火连天的战场,能否确保50%以上不当即心理崩溃不?除了新征召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原先的主力参战人员没法比之外。还有,

两点可能更要命。一个是新征召人员的组织性和对军事命令的服从性。一般一支实战部队的全体人员必须共同生活和训练1年以上。经过多层次的集训和演习,才能做到上下沟通顺畅,基本可以达到令行禁止的程度,由此具备初始战斗力。而新招募的30万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系统。最多训练一两个月就上一线,兵员相互之间,军官与士兵之间,军官与军官之间。相互认脸都认不齐;所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样的临时部队不用说用来摧城拔寨,遇到实战不一触即溃就算是奇迹了。第二点在于,临时从大后方征召30万人,只要时间和手段足够,总是可以凑齐这些人数。但是人凑齐了。配套的可战武器却未必能同时凑齐。经过6个多月的鏖战,大部分主战装备,尤其是陆军装备已经损耗过半。

Image

Image

2700辆主战坦克被认为已经有至少1400辆已被击毁或者其他原因损失掉了。各种装甲车外加军用卡车更是损失了超过5000辆,就算是原先可以放开打的大口径炮弹,现在也面临后续补充不足的问题。指望其后方的军工厂快速补充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让这30万人上一线,总不能一人给一杆突击步枪外加200发子弹就算是彻底打发了。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才知道当初为了节省费用大力裁军,指望有事可以临时补充;真不如平时多投入点资源多维持10万常备军。如果现在还有另外的10万地面主战部队,何至于如此捉襟见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