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课堂有“设计”吗?

 赵雅丽 2022-09-30 发布于陕西

图片

       从教走向学,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但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有模糊和分歧之处。

        我以为,从教走向学,是针对当前课堂上很多没有“设计”的课来说的。

        按理说,课堂,凡是“设计”都必然是“从教走向学”的。目前我们强调“从教走向学”,不是在弱化“教”而突出“学”,而是在强调”怎样更好地教“,即重申课堂“设计”的重要性。

         我们平时所说的备课,实际上是指“课堂设计”。但是,很多老师以为上课不就是把要讲的内容讲一遍吗?事实上,课堂内容固然重要,课堂形式更加重要。课堂形式决定了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而课堂设计既包括课堂内容又包括课堂形式,是课堂内容与课堂形式的统一。

图片

       为什么教师最喜欢讲知识?因为讲知识是不需要备课的。那些知识都是教师多年反复讲的内容,所以如果单纯讲知识,何必备课?

       比如一份试卷,如果只是讲一遍,基本是不用备课的,这份试卷的内容都在教师的脑子里。可是如果教师想针对这份试卷中的一个问题,进行选点突破,围绕这个问题前后勾连,进行专题教学,这就有了课堂设计的意思。

       但仅仅到这一步,还不是课堂设计。教师还需要考虑这个专题教学需要几个“课堂活动”来支撑?每一个活动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整个活动设计下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问题一一解决,这才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而这样的“课堂设计”,你能说它不是在“从教走向学”吗?

图片

       关注知识,关注课堂内容,就是关注“教”;而关注学生理解,关注课堂形式,就是在关注“学”。既关注知识,关注课堂内容,又关注学生理解,关注课堂形式,就是在教与学之间搭了一座桥,就是在从“教”走向“学”。

        所以,如果走进一间教室,听到教师在从头到尾地讲,没有层次,没有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引领,那就说明这位教师是没有备课的,或者说只备了“课堂内容”,而没有备“课堂形式”。没有“课堂内容”的“课堂形式”是无所依附的,但是没有“课堂形式”的“课堂内容”是反教育的。

        因为没有课堂形式的“设计”,我们只在乎学生是否记住了知识。记住了就万事大吉。我们把学生当做了一个记忆的容器,没有把他们当做一个富有灵性、能够创造的人。这样的课必然是违背教育规律,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的。

        所以,当我们上课的时候,问问自己,这节课我要讲什么?我分几个环节来讲,每一个环节是否有一个学生学习的核心任务?几个环节下来是否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如果这些都想清楚了,那就说明我们的课堂已经有“设计”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