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出土简帛文献与《易》学新知

 慧然 2022-10-0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

我们所说的《易》,并非专指《周易》而言。《周礼·春官·太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广义来讲,记录和解释八经卦及六十四别卦的文献都属于我们要考察的易类文献的范围。

近70年出土的简帛中,易类文献主要有: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及卷后佚书《二三子问》,《系辞》及卷后佚书《易之义》《要》《昭力》《缪和》;1977年安徽阜阳双谷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汉简《周易》;上博藏简《周易》(收录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1993年在湖北省江陵县王家台15号墓出土的秦简《归藏》;清华藏简《筮法》和《别卦》(收录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四)》);2011-2019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汉简《易占》。

王堆帛书《周易》只有相当于今天《周易》的“经”的部分;马王堆帛书《系辞》字数较通行本《系辞》为多,章序也彼此不同;帛书《周易》和《系辞》的卷后书包括《二三子问》《易之义》《要》《昭力》《缪和》五篇,其中除了很少一部分见于今本《系辞·下》以外,其余部分都是传世未见的佚书。上博藏楚简《周易》亦只有“经”的部分,同时残损严重,只涉及今天34个卦的内容,共1806个字。阜阳汉简《周易》虽然涉及52个卦,但是残损更甚,已经无法恢复其卦序。清华藏简《筮法》记述了一些占卜的原理和方法,包含大量的数字卦占例;《别卦》记载的是六十四别卦的卦画和卦名,但是不包括与三画的八经卦重名的卦,本应为八枚简,缺失一枚,所以总共涉及了49个卦。王家台秦简《归藏》有两种抄本,有经无传,残损不少,简序无法确定,共涉及53个卦的内容。南昌汉简《易占》有竹简 180 余枚,简文多残断。虽然多有残损,但易类出土文献的内容丰富,使我们收获了许多新的知识。

图片

关于《周易》阴阳爻画的来源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阳爻作直划“—”、阴爻作断划“- -”,关于《周易》阴阳爻画的这种形式,上世纪前半期有“法象天地说”“结绳记事说”“龟兆说”“生殖崇拜说”等。而简帛文献则向我们展示了阴阳爻符和数字的关系。帛书《周易》中,阳爻作“—”、阴爻作“┘└”;楚简《周易》则是阳爻作“—”、阴爻作“ ╯╰”。这儿的“┘└”或“ ╯╰”实际上数字“八”的微小变形,我们可以推测,今天的阴爻“- -”也是从数字“八”演变而来。而在王家台秦简中,阳爻作“—”、阴爻作“∧”;清华藏简《筮法》篇的“卦位图”和王家台秦简《归藏》中,亦是阳爻作“—”、阴爻作“∧”。这儿的“∧”正是由数字“六”简省而成,而各个易类文献中都有的“—”,并不是由数字“一”演化,而是来源于数字“七”。以“七”为阳爻、“六”“八”为阴爻,亦符合《系辞》中以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的说法。在清华藏简《筮法》展示的实占之卦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数字爻符,除了“—”和“∧”外,还有“图片”(四)“ ×”(五)“ ╯╰”(八)“图片”(九)。不过实占之卦中的爻符代表的是占卜所得的筮数,组成八卦及六十四卦的“—”“- - ” “∧”“ ╯╰”等则有更抽象的原始阴阳观的意味。

在八经卦的卦名、排序方式和内容上,出土文献也展示了和通行本不一样的内容。八经卦的卦名,通行本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按照上面的排序,帛书《周易》八卦卦名分别为:键、川、辰、筭、赣、罗、根、夺。楚简《周易》余一个“艮”,其余缺;汉简《周易》余一个“离”。《筮法》分别为:图片图片图片、巽、劳、罗、艮、兑;《别卦》无八卦卦名。秦简《归藏》剩余劳(坎)、丽(离)、兑三卦卦名。帛书“坤”写作“川”,“川”除了有河流的意思,亦有平原的意思,这使得我们对《周易》中时常出现的“利涉大川”一语又有了新的认识。而“坤”写作“图片”,“坎”写作“劳”,则是典籍中记载的,《归藏》特有的写法。其他的键、图片、丽、根、夺等字和今天通行本的不同,都可以用假借和异体解释。

六十四别卦的卦名,各本也多有不同。如通行本师卦,楚简《周易》和汉简《周易》都作“帀”;通行本无妄卦,楚简《周易》作“亡忘”、帛书《周易》作“无孟”;通行本咸卦,楚简《周易》和帛书《周易》都作“钦”;通行本鼎卦,秦简《归藏》作“鼒”。虽然写法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字的通假字、异体字或意近字。总的来说,各本对六十四卦的命名分歧并不大。

图片

在六十四别卦的排序方式上,今天通行的排序是按照《易传·序卦传》记载的顺序排序,相比与出土的各本分歧亦不少。六十四卦是六画卦,每个卦由上下两个三画的八卦组成。帛书《周易》上卦排列的次序是键(乾)、根(艮)、赣(坎)、辰(震)、川(坤)、夺(兑)、罗(离)、筭(巽),下卦的排列顺序是键(乾)、川(坤)、根(艮)、夺(兑)、赣(坎)、罗(离)、辰(震)、筭(巽)。上卦的每一卦,依次与下卦的八个卦组合,而成六十四卦。帛书《周易》的这种排序方式相比起《序卦传》来说简单了很多。巧合的是,《别卦》中的卦序和帛书《周易》的卦序完全一致,说明两者是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本子。这种卦序,据张政烺先生考证,是属于卦气说的一种,具有数术的意味[1]

楚简《周易》则在卦序上展示了更加新奇的内容。楚简《周易》除了传世的《周易》中会有的卦画和经文以外,还多了一些组合符号,并且这些符号仅见于楚简《周易》当中。符号分别由黑色匚、红色匚、黑色■、红色■四种基本符号组合而成,或单独出现。符号总共有六种,分别是:红■、红匚套以黑■、黑■、黑匚套以红■、红■里叠以黑匚、黑匚。除了大蓄、咸、颐三卦,其余各卦前后皆有两个相同的符号,大蓄、咸、颐三卦则是同卦异符。黑匚只在大蓄和咸两卦出现,其余的五个符号基本将34个卦分成了五类。濮茅左先生认为,楚简《周易》中红黑符号的变化,与《周易》的阴阳转化理论遥相呼应;而楚简《周易》的卦名或是以类为序,同时相反成对[2]。符号黑匚则将楚简《周易》分成了两篇,这和今本《周易》分成上篇下篇或上经下经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今本以离、咸为界,楚简本则以大蓄、咸为界。同时处于楚简《周易》黑匚上的卦和黑匚下的卦,与今本《周易》上篇的卦和下篇的卦,是基本相同的,可见排序上楚简本和今本也有相联系的地方。

从各本《周易》的经文上看,简帛《周易》和今天通行本的差异并不大。简帛周易中出现的大量假借字、异体字,对研究汉以前字音、字形、字义的演变有重要价值。对经文本身论述的不同之处,有时是简帛《周易》的论述不如通行本《周易》,有时是通行本的论述不如简帛本,有时是文字虽然有差异,文意的差别却不大。值得指出的是,易学有“九六”之争,有的学者认为《周易》经文中对每一爻的“上九”“初六”之类的称呼是汉人所加,先秦则没有。而在楚简《周易》中,我们能看到对每卦的六爻,简文亦以“初六”“六三”“九四”“上九”等命名之,形式和通行本一致,即证明“九六”之称,先秦已有之。

帛书《系辞》分上下篇,上篇相当今本《系辞上》的第一至十二章,不过第九章只有“天一地二”一节而无“大衍之数五十”等节的部分,以及《系辞下》的第一至三章,第四章的第一至四节和第七节,第七章的后面几句和第九章;下篇包括通行本所无的部分约2100字,以及今本《说卦》的第三节,《系辞下》的第五、六章,第七章的前面一部分,还有第八章。帛书《系辞》的发现对研究《系辞》的来源很有用。另外帛书《系辞》以“大恒”称“太极”和将“象”字写作“马”字也是很重要的发现。学者连劭名认为,“马”义同于“数”,而“数”是人中之阴阳,相对的“象”是天地之阴阳。这与帛书《要》篇中将《易》归于“人道”的说法相通[3]

图片

《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等佚书,内容主要是孔子和他的学生讨论卦、爻辞含义的记录。《二三子问》是孔子弟子中的“二三子”(未书其名)与孔子讨论《周易》的问对,阐述《易》之理,多谈德义与君臣关系,所列卦序则与今本同,所据经文却与今本、帛本《周易》都不同。《易之义》和《要》是以夫子自陈的方式写成,《易之义》颇多称引或改动《系辞》内容,亦强调阴阳和济之理与动静相迭之道;《要》论述学《易》不在占筮求福,而在“观其要”。《缪和》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缪和、吕昌、吴孟、庄但、张射、李平与孔子讨论《周易》的问对;第二部分是孔子自陈;第三部分是以历史传说或历史故事印证《周易》,其所举历史事件却颇多讹误。《昭力》亦托昭力与孔子之问答,糅合数卦、数爻之辞,综合阐述《易》理。总的来说,五篇佚书宣扬的是儒家的治《易》之理。另外李学勤先生还指出,缪和、昭力的姓氏都是典型的楚国姓氏,此二人疑为楚人,他们的书很可能是属于楚国传《易》的系统[4]

古史辨运动时,不少学者认为《易传》作者并非孔子,同时因认为《易》是卜筮之书,进而怀疑孔子是否确有读过《易》、传过《易》。马王堆的《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等佚书皆托孔子阐述易理,同时还一起出现了六十四卦的经文和《系辞》,虽然不能确定这几篇“易传”确和孔子有关,但能证明儒家确实对《易》的整理及《易传》的作与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而也证明了孔子和《易传》的关系。

阜阳汉简《周易》其与通行本最不同之处,就是每条经文后,多以“卜”字系以补问事项,可见汉简《周易》是用作占卜之书。南昌汉简《易占》简文并不直接抄引《周易》卦爻辞,而是利用《周易》作日常吉凶杂占的数术书[5]。阜阳汉简《周易》和南昌汉简《易占》都是占卜之书,其实亦应题为《易占》。

出土文献对易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不得不说的是《归藏》的发现,不仅是王家台秦简《归藏》,清华藏简《筮法》也很可能与《归藏》有关。据清人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载,与《周易》相比,《归藏》的坤卦称作图片卦,而坎卦称作劳卦;秦简《归藏》中,此二卦则分别作“寡”与“劳”;《筮法》则作“图片”与“劳”[6]。坤作图片、坎作劳,这是在传世的各本《周易》以及出土的各本《周易》中看不到的,此一条已经可以证明秦简《归藏》和《筮法》与《归藏》的确有关系。秦简《归藏》占辞,多以“昔者”开头而引上古事迹来释卦,其涉及黄帝、童尤及夏殷先王之事的占辞与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之《郑母经》本《归藏》占辞大体吻合,如辑本《归藏·郑母经》明夷卦言“昔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7]”,秦简《归藏》则言“昔者夏后启卜: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8]”。虽然学界还有不同意见,但大致可以推测秦简《归藏》确系失传之《归藏》,同时很可能是《归藏》各传本中的《郑母经》。

清华藏简《筮法》中八经卦的坤与坎虽同《归藏》一样作𡘩与劳,但没有更多证据显示《筮法》也属于《归藏》的一种。《筮法》的占例皆以四个三画卦组成一组卦进行占卜,似乎不同于六十四卦的占筮体系。我们可以猜猜《筮法》和《归藏》确有联系,而《筮法》展现出的不同的占卜方法和多种数字爻符,也反映出先秦多种多样的传易体系。

图片

《筮法》除了出现和传世不同的卜筮方法,还出现了与传世不同的八经卦含义。《说卦传》中在八卦的身体观上,以离卦代表目即眼睛,而《筮法》“人身图”中,罗(离)卦则代表人之腹。更重要的,劳(坎)卦和罗(离)卦的意义和今天的刚好相反,首先是位置上的相反,在《筮法》的“卦位图”中,劳(坎)为正南,罗(离)为正北,而在通行的文王后天八卦图中,离为正南,坎为正北;然后是释义的相反,《说卦传》中以坎为水、离为火,《筮法》中则以罗(离)为水、劳(坎)为火。在《说卦传》中,以坎为水、离为火,却又以坎为阳卦为中男、以离为阴卦为中女,这实际上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矛盾面向,若依《筮法》以罗(离)为水、劳(坎)为火则可以解决这个矛盾。《筮法》和《说卦传》的不同,或许正展现了“易”理论的内在矛盾与张力。

——————————
参考文献:
[1]参见张政烺.帛书《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年第3期:第9-14页。
[2]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259页。
[3] 参见连劭名:再论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周易研究.2002年第3期:第35页。

[4] 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1992:233页。

[5] 参见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文物,2018年第11期:第94页

[6] 劳,繁体作“勞”《玉函山房辑佚书》写作“图片”,秦简《归藏》和《筮法》写作“图片”, 勞、图片  图片 三者其实一字。

[7] 参见马国瀚:玉函山房辑佚书(一):扬州:广陵出版社。


[8] 王辉:王家台秦简《归藏》校释(28)则.江汉考古,2003年第1期:第82页。

作者一灰,转自偕行散记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