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老子》心得:上古经典,必要用「源头甲骨文」字义才可获正解

 yzhkl 2022-10-01 发布于云南

老子出函谷关前写下《老子》,是为后世之人留下上古流传下来的经典——这也是老子自己修习的宝典。

这些文本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如果不是老子写下来,后世很可能就失传了。

由于是上古流传下来的经典,用字都包含着造字之初的「源头甲骨文」字义。

文章图片1

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是目前存世最早的《老子》古本,从内容和笔迹特点来看,极有可能是老子出函谷关时写下的原文。

细读这些竹简会发现,虽然老子写时采用了楚文字飘逸的笔法,但这里面每一个字的结构、字形,都来自「源头甲骨文」,包含的是特有的「源头甲骨文」字义,而不是发展到后世的常规汉字字义。

文章图片2

后世的人去读函谷关《老子》,如果只懂常规汉字字义,就只能读出自以为是的意思,而不能读出其本义,而且,貌似读懂了一些,却又不甚清晰明了,这就是为什么后世那么多人解读《老子》,讲得云里雾里、玄之又玄的原因。

不仅如此,古人读《老子》还有一个坏习惯,由于不懂「源头甲骨文」字义,用自己所在时代的常规汉字字义去读,自然有些地方会读不懂,读不通,他们是怎么办的?改!

把字改掉,改成自己能理解的意思和文字——反正都是传抄,不是印刷,自己抄写时,爱改什么样,就改什么样。

其他人看了,如果觉得这个人改得不错,那么,自己在抄写时也这么改,如果觉得这个人改得不好,要么找其他能让自己信服的版本来抄,要么索性改成自己觉得ok的字。

[捂脸哭]……

好嘛!这下不仅自己读不出本义,还把后人读出本义的路,也给断了。

老子千珍万惜的上古经典,在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出函谷关时写下留给后世,世称《老子》一文,至今二千五百年间,被进行了多人多次修改,有的大刀切,有的小斧劈,渐渐形成了现在通行本《道德经》的模样。

这叫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情何以堪!

得亏现代有考古,在湖北荆门出土了《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有了这两部《老子》古本,我们现代人才有幸看到《老子》文本的真容。

读上古文本,就需要用上古字义去正解,才能读出本义,且要心怀十二分敬畏,正心诚意,恭敬勤勉,方可觅得最佳解读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潜心研读,我们破解了「源头甲骨文」字义,此后,再去读《老子》古本,终于发现了《老子》古本中的真义。

文章图片3

《老子》古本的精髓,其实是轩辕黄帝留下的对天地人及万物的思考心得,以及提升生命智慧的方法,即「重叠结构世界」原理和「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这些内容,用「源头甲骨文」字义去解读,描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玄。

而且,老子还在文中加上了自己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心得,也是清晰明了。

至此总结,读上古典籍,一切的深入解读,都要从读懂「源头甲骨文」开始,用上古字义,去读上古文字,而不是简单地用后世发展出来的常规汉字字义去读,以及不要用历史中形成的所谓的“正确共识”去解读。

否则,就会像那些随意篡改《老子》古本的后世文人那样,只能读出来后世文人自己的思想,而不能了解真正上古圣贤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