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翼第十二章

 旮旯二爷 2022-10-02 发布于青海

右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译:(易经说:“得到老天的保佑,没有不吉利的。”孔子说:“保佑就是帮助,老天帮助的人,是顺从天意的人啊。人愿意帮助的人就是有信义的人。行事符合信义的原则,考虑问题顺从天意,又能崇尚贤德,所以老天会帮助你,没有不吉利的。”)

解注:(天道、天意、天命等我已多次解释过其实指的就是世界万物的根本规律,借用这些名词都是为了神密化而已。)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译:(孔子说:“书本不可能将事物的各方面完全讲清楚,说话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然而圣人的意思难道还不能让人理解吗?”)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译:(孔子说:“圣人在易经中设立卦象就是为了补充文字不足,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设立的卦象就是为了展示真情和假象,系辞就是说出原先没说清的意思。变通的目的就是让嘴上说的理论产生实际的功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鼓舞人心体会其神妙。乾、坤两卦包含了易经的本质吗?乾卦与坤卦率领其余各卦形成体系,易的全部意义就存在其中。没有用乾坤来表示事物的阴阳两方面,也就看不到什么事物的变化了。不观察事物的变化再来谈论乾坤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译:(所以,从具体的事物抽象出理论就是道,执着于具体的事物那就是对事物个体的认识,根据事物变化的规律裁制行为、正确应变就叫作变。推动事物前进叫做通,对天下民众指正纠错,这就是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译:(所以,卦象是圣人看到了天下万物变化的深奥之处,然后加以仿拟,形象的表示出来,这就是卦象。圣人见到天下万物的变化,经过观察理会了变化的规律,制定出典则和礼仪,这就是系辞的内容。判断吉凶是通过爻的变化。将天下万物的微妙变化记录在卦中。说服鼓动民众的方法,在辞中。根据变化裁制行为,存在于卦的变化中,推动事物前进,即是常说的通达。让人感到象神一样英明,其实是君子的作为形成的。不宣扬,静默地完成事业,不能通过言语建立自己的威信,威信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

译注:(据说晚年的孔子起居不离易经,如果确实如此,一方面是易经深深的打动了孔子,他要通过不断的研读彻底理解和掌握它。另一方面他要改造易经,使易经和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以便能更好的阐述他自己的理念。孔子成功了,易经成为六经之首,易经的义理被高度发扬。

又据说孔子是述而不作,也就是只说不写。其实当时书写条件很差,毛笔据说是秦末蒙恬所制,那么在这之前只有刀刻竹简才能保留文字,对孔子来说在思绪如涌的时候,怎么可能马上刻下来,那就只有众弟子们强记下来,再抽时间刻录。孔子可能反复不断的对他的弟子讲述易经,这就造成了弟子们的记录有多种版本,大意不差,具体的词义则不同,所以我们看到在系辞中孔子好像反反复复的在强调易经的意义,甚至于有重复之嫌。)

发布于 2022-09-30 20: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