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纤维性修复

 元亨技术 2022-10-03 发布于贵州

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填补组织缺损;肉芽组织转化为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

1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伴有炎细胞浸润

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镜下,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

新生的内皮细胞核体积较大,椭圆形,向腔内突出

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

常伴大量渗出液和炎细胞浸润

炎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分泌 PDGF、FGF、TGF-β、IL-1、TNF,创面凝集的血小板释放PDGF,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及组织碎片;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破坏后释放蛋白水解酶,分解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

成纤维细胞胞质含细肌丝,产生基质和胶原,具收缩功能,称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肉芽组织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创口其他组织缺损;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肉芽组织在创伤2~3天后出现,自下而上(如体表)或从周围向中央(如组织内坏死)生长推进,填补创口或机化异物

大约1~2周逐渐成熟:

间质水分吸收减少;

炎细胞减少消失;

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数量减少,少数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增多,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核变细长深染,变为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增多,发生玻璃样变,细胞和毛细血管成分更少

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组织,转化为老化的瘢痕组织

2  瘢痕组织(cicatricose)

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性结缔组织

由大量平行排列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胶原纤维束呈均质红染即玻璃样变

纤维细胞很少,核细长深染,组织内血管减少

大体上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且缺乏弹性 

作用:

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并连接起来,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

抗拉力强,其填补及连接相当牢固,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

胶原形成不足或承受力大而持久,可致瘢痕膨出,在腹壁形成疝,在心壁形成室壁瘤

瘢痕收缩特别是关节附近和重要器官的瘢痕,常引起关节挛缩或活动受限,如十二指肠溃疡瘢痕致幽门梗阻

瘢痕性黏连特别是器官之间或器官与体腔壁之间的纤维性黏连,常影响其功能。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广泛的纤维化玻璃样变,致器官硬化

瘢痕组织过度增生称肥大性瘢痕,如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扩延称瘢痕疙瘩或蟹足肿 (Keloid) 

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在胶原酶(Collagenase)(主要来自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作用下,逐渐分解、吸收 ,使瘢痕缩小、软化

3 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机制和过程

(1)血管生成

由组织中既存的成熟血管的内皮细胞增殖游走形成小的血管:

原有血管基底膜降解并引起毛细血管芽形成和细胞迁移;

内皮细胞向刺激方向迁移;

迁移细胞后的内皮细胞增殖、发育成熟(生长停止、形成毛细血管管腔、内皮细胞外侧出现新的细胞成分);

毛细血管外出现周细胞,较大血管出现平滑肌细胞支撑管腔 ,维持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功能

促进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

发育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受体VEGF-R2结合,介导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VEGF与VEGF-R1结合,引起毛细血管管腔形成

进一步的血管生成依赖于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的调控:Ang1与内皮细胞的Tie2受体作用,使内皮细胞外侧出现新的细胞——维持新生血管的稳定,促进血管成熟

VEGF的表达可由一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TGF-β、PDGF、TGF-α;缺氧引起VEGF高表达;其他如bFGF、PDGF、TGF-β及其相应受体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整合素(Integrin)特别是αⅤ、β3对血管形成和稳定特别重要;

基质-细胞蛋白(matricellular proteins)包括血栓黏合素(thromboxane)1、SPARC(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性蛋白)和细胞黏合素C,致细胞与基质作用失衡,促进血管生成;

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在内皮细胞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皮抑素(endostadin)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

(2)纤维化

1)损伤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

来源于血小板和各种炎细胞及活化的内皮细胞:TGF-β、PDGF、EGF、FGF、IL-1、TNF-α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2)细胞外基质积聚

促进胶原合成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PDGF、FGF、TGF-β、IL-1、IL-4

(3)组织重构

丝氨酸蛋白水解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激肽,纤溶酶,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由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滑膜细胞及一些上皮细胞等分泌,并由生长因子PDGF、FGF和细胞因子IL-1、TNF-α及吞噬作用和物理作用等刺激因素诱导

间质胶原酶,降解Ⅰ、Ⅱ、Ⅲ型纤维性胶原;

明胶酶(gelatinase)或称Ⅳ型 胶原酶 (type Ⅳ collagenase),降解明胶和纤维黏连蛋白;

基质溶素( stromelysins),降解蛋白多糖、层黏连蛋白、纤维黏连蛋白和无定形胶原;

膜型金属蛋白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