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轩经典 II 大学恒解(十八)

 圆二书斋 2022-10-0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附解

正心后,身已修矣。但圣人之学一节密似一节,一年深似一年,未尝以自身已修,稍疎于一息也。况天理人欲,介在毫芒,而情之动而为好恶者,尤当精义入神,乃为全德。故即人情之易偏,以明其概。承上文正心修身说来,则已修身矣。其于亲爱五者,好恶自必当理,而毫发之偏,便成人欲,故曾子特释之。一家之中不能皆贤,亦不能皆不肖,若非好知其恶,恶知其美,非失之太严,即失之太宽;非失之太包荒,即失之太分明。故此章“辟”字较前章“不得其正”更深一层,身已修而不自满足,一念必谨,无时不敬,以仁以义,感化一家,谊美恩明,久久乃成一室太和之象。古今不少明人,而家不易齐,然后知曾子之言密也。要识得身与家交关处,全在“好、恶”二字,刻刻省察,刻刻审量,施无不当,情得其平,则至公至明。修身即是齐家之理,此岂不知大学之道者所能哉?旧解多混入“正心”章,今正明之。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家非不可教,身不修,则欲教而不可。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即一家而教,国之理已裕。人,国人也。“孝、弟、慈”三句,正言其实。)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申言“孝、弟、慈”三者,必尽其诚,而后可以教家。引书而释之,即慈可以知孝弟矣。)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偾,音奋。○朱子曰:“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败也。”承上言诚孝弟慈,则仁让矣,国即化之;否则贪戾,而国亦作乱,盖家国相应之机如此。故古人谓一言可以偾事,一人可以定国。而成教于家者,其身不可不端,如下文所云也。)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好,去声。○承上文“机”字言。帅天下之仁、暴异,而民之从亦异,是以君子反求其身,不敢徒以责人。藏身者恕,谓孝弟慈实践于身,恕以待人也。喻,晓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本身以齐家,而喻于一家即可喻于一国,故经文云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夭,平声。蓁,音臻。○上文言修身而本诚恕以行,故教家即可治国。第家之难齐,首在妇人,次惟兄弟,故又引《诗》而咏叹之,使人自领。)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宜兄弟之道,恩义两尽而已。然能宜者有几?)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忒,差也。仪不忒,纯乎礼度也。“父子、兄弟足法”,所该者广。盖三诗之意各有所主,而曾子引之,则欲人慎于夫妇、兄弟之间,而自尽其可法。咏叹无穷之旨,其亦以词有难尽者欤?)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承上三诗言无所不宜,可以为法,斯家齐而国亦治,此谓治国在齐其家,非空言家国相通而已。)

      右传之四章。释齐家、治国。

                        槐轩后学子瑶   整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