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抗抑郁药物后身体症状激烈,怎么办?(中医视角)

 吴帅医事评论 2022-10-04 发布于广东
青年时期因为情绪和状态抑郁,被家人带到医院精神科就医,诊断为抑郁症,伴有焦虑,开了几种抗抑郁抗焦虑的西药。后来服药两个月后,病人自己停药,又复发了。医生狠狠地予以批评,又开始服药。但过了不久,病人又偷偷停药了。(一个真实的病例)
我在昨天的文章说过,从中医视角来看,抑郁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适应疏导之。但在西医对抗医学思维下,对一切抑郁视如眼中钉,只要你有一些神经症状,通常武断诊断为抑郁症,开出长期甚至是终生服用的西药。
第一个大是大非的判断是——抑郁症是一种情绪发起的疾病?还是一种人的神经器官病变导致出现情绪反应?这个判断质量,会决定我们采纳中医视角还是现代西医视角去看待这件事情,方向决定了目标和结果。说直白一点,抑郁症一定是心病和身病同时伴随,但它的本质究竟是心病还是身病?那个才是最核心的问题矛盾?——只有建立正确的认知,才可能得到最佳的结果。
理智告诉我们铁般的事实,心理压力和情绪刺激才是导致抑郁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抑郁症的本质就是“心病”,而不是“身病”。既然是“心病”,一定是医心为主,解决这个精神系统运营故障的问题,这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很多人告诉我,服用了抗抑郁镇静的精神类药物,抑郁症“好了”。我问他们,如果停药后,马上症状就恢复甚至更厉害?这病算好了吗?其次,导致患者压力大和情绪失控的心结和刺激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比如学业和家庭刺激因素。如果也没有解决,这病算好了吗?第三,长期服用药物,药物副作用会造成哪些问题?对健康和心理的负面影响,患者是不是可以承担。如果这个问题不清晰,却长期服药,这是不是另一个同样不可忽视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三个内在问题的存在,很多被诊断为抑郁症的病人想要停药,甚至也包括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医生在内。——因为我们都清晰这个基本事实,这些抗抑郁西药的主要成分和功能就是对抗神经症状,控制症状为主,而不是在人的情绪和压力机制管理上,提供了能量。
西药治疗抑郁的公信力在于,他们能够控制症状。而患者停药后,被鉴定为错误行为的依据在于,这个症状复发了,恢复了症状不受控制的这个负面事实。一个人不是因为抑郁被诊断为抑郁症,而是因为这个人出现了症状(其本人想控制但有心无力,旁边人很介意的症状,仇视和敌视这个症状)我换一个视角来看,如果一个人,他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到精神行为,他也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那这个人有了免病的权利。相反。当这几个人失去了这几点基础要素,那就会被审判有病要给予这个镇压性的药物惩罚。得到的回报是,通过药物的力量,这个人在症状上恢复如初了。但仅仅停留在症状方面,而不是精神质量和身体质量这个体质的进化进步。甚至,这可能起到了反作用,比如体质可能更退化了。
中医视角观察,治病必起于本,这个本就是体质,就是根本矛盾和根本问题。抑郁症的本质,用中医术语来说,情志病,精神能量不足引起的疾病。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到情绪,是因为这个人的内在机制出现了异常,需要管理。我们不视症状为敌人,反而认为症状是一种身体的自救和表达,一个人心理压力大和情绪压抑,症状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和表达。中医,从来不阻止病人表达自己的情绪。一个人哭泣,中医说,让她哭,哭能泄压,哭和笑是一个本质,都是表达的需要。但在短视西医眼里和被西化思维奴隶的人眼里,这个哭被视若大敌,坐立不安,必除之而后快之,充满了暴力色彩。中医观察一个病人,是不是病态,我们看的是这个人的生命力活动,吃睡坐立安思,大小便出汗精神,嗯!我们看这个人的精神变化,而不是看这个人的症状。
抑郁症病人的停药行为,视若为一种反抗,源自于自救本能。在我看来,对抗和反抗其实都是暴力思维,产生过于激烈的碰撞和矛盾,不是一个平稳过度的好决策,应该建立在量力而为和医心为上的医疗决策。为了反对而拆除,为了停药而停药,为了害怕而停留在害怕,这是短视思维。
好的医疗结果,一定是医患同盟,建立在对中医的信心之上。能不能停药和怎么停药,停药后怎么办?这是一个长期的医疗决策和管理。没有建立在好的认知和自信心基础上,中医不要轻易贸然接手这些病例。
抑郁症的疗愈,是一个长期和挫折还有困难作战的过程,充满着很多的变量因素,没有建立起根本的自信心和疗愈的欲望,不能在变化面前坚定意志力,这个过程是完成不了的
对想摆脱抑郁症困境的人来说,真正的难点不是中西医的决策,而是能不能看到抑郁病这件事情的本质。可以允许你暂时看不透,但思考的方向一定应该是正确的,才能看到未来胜利的曙光。反过来说,如果方向起点都错了,那中医西医谁来,都是灾难,无济于事。所以,认知是很贵的,甚至要付出健康乃至是生命冒险的代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