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国珍:少年肯为理想去死,但真正的男人却肯为理想卑微地活着

 半城湖之缘 2022-10-04 发布于安徽

原创2022-09-30 16:14·历史其实挺有趣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方国珍 形象)

史书上对方国珍的记载,很有意思。

《明史》中对他的描述,用四个成语可以概括,即: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白如瓠,力赛奔马。

就是说,老方同志身材又大又高,打篮球妥妥的前锋位置,跑起来快如疾驰的野马,参加田径比赛必然是金牌种子选手。

不过,虽然长得五大三粗,像个糙汉,但方国珍天生细皮嫩肉,皮肤白皙,吹弹可破,可以说是红润细腻有光泽,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这位仁兄脸长的比较黑。

方家出身寒微,祖上都是贫户,方氏有兄弟五人,自小靠在海上捕鱼贩盐为生。

海水茫茫,水天一线,方国珍时常卧在一叶小舟之上,然后闭上眼睛呼吸,闻到风中传来一丝丝苦咸的味道。

那时节,元王朝的统治已经不能用腐朽黑暗来形容,简直可以说是变态,方国珍所在的台州府黄岩县更是饱受欺压,民不聊生,当地更传有民谣如下: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元末时期的残酷统治)

这种反言,方国珍听得很多。

虽然说,这位仁兄自小就是一个很有雄心壮志的人,但是在他人生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造反起义。

几千年来,普通百姓们是容易满足的,他们不求富贵,不求名利,更不求升官发财,他们所求的,只不过是守家在地,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天灾频繁,没有关系,老百姓们可以支撑。

朝廷腐朽,没有关系,老百姓们可以忍受。

贩盐捕鱼虽然辛苦,但方国珍有力气,肯吃苦,风里来浪里去,照样能养活一家人。

所以,就算被欺压,就算没有尊严,就算十分卑微,但只要能活下去,问题就不是很大。

别说方国珍,元末乱世的那些群雄们,谁又不是一开始都想要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呢?

江南的张士诚,当初宁愿在白驹场卖苦力,也没想过要造反起事。

淮西的朱元璋,全家饿死,出家为僧,沿街乞讨,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受过,然而当好友汤和劝他参加义军的时候,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犹豫了。

他们,最一开始的愿望,都只是想要活下去。

活下去,这个愿望是多么的普通,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又是多么的难以实现。

(蔡乱头 形象)

时间来到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

这一年,台州府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十分悍勇的海盗,叫做蔡乱头。

这位蔡乱头,雄踞海面,经常打劫过往的官船,搞得当地官府是头痛不已。

这事儿本来和方国珍没有关系,但奈何方国珍有个仇家,名讳不详,只知道是个十分阴险的小人,竟然借故向官府举报方国珍和蔡乱头有牵连。

和海匪有牵连,那可就是杀头的大罪。

官府不听方国珍解释,立刻发了海捕文书,要拿方国珍问罪。

此时此刻,方国珍来到了他人生中的十字路口。

所谓十字路口,原本是要选一条,然后走向不尽相同的道路。

但方国珍却发现,他的这个路口,无论怎么走,也走不通了。

自首认罪,那是死路一条,逃遁远处,到最后免不了是客死他乡。

事到如今,活着对方国珍,成了一种奢望。

(朱元璋 形象)

我想,当年朱元璋在暮鼓晨钟下的皇觉寺中,被人告发和起义军有牵连的心情,应该和此时的方国珍,是一样的。

面对重重死路,方国珍不再犹豫,他眼睛一闭心一横,揭竿而起,聚集了数千人占领海岸线,正式举起了反抗元王朝封建统治的大旗。

这是一个典型的逼上梁山式的人物,在呼啸的海浪声中,方国珍终于走上了这条路。

一旦有人拔剑而起,反抗浪潮就再也遏制不住。

约三年后,刘福通韩山童起义,四年后,郭子兴起义,也就是后来朱元璋加入的那支队伍。

相比之后来的起义队伍,元朝对方国珍的起义军则更为重视。

原因很简单,因为方国珍的队伍不是陆军,而是海军。

他们占据了海岸线,阻断了朝廷的海上贸易和漕运,这等于是把元朝十分重要的一条财路给断了。

基于这个原因,朝廷反应迅速,立刻派兵围剿方国珍,然而方国珍也不是吃素的,他常年在海面上和元朝军队打游击,神出鬼没,用兵奇诡,经常把元军杀得大败。

打不过,那就只好招安。

(交战)

一般情况下来讲,能起义的,敢起义的,那就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必然也和元朝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这世道纷乱,又不是人人都是宋江,大丈夫都想要建功立业,谁没事瞎招安?谁动不动就投降?

大元朝廷本来以为,想要招安方国珍,是要花上一些时间的,但谁也没想到,朝廷的诏书刚到浙东,方国珍立刻欢天喜地地接受了招安,表示以后俺就跟着你们干了。

这惊喜来的,实在是太过突然了。

如此枭雄,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收服了?

然而,还没等元朝官员们从喜悦的心情中反应过来,方国珍收下朝廷送来的重金,粮草,礼品,以及官职封号之后,又公开表示:

自己现在要脱离朝廷队伍,自己要接着起义。

川剧变脸,活脱脱的川剧变脸。

朝廷的官员们被这一连串的变故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方国珍又发布声明,表示自己思来想去,还是归顺的好,所以我现在又不起义了,我还是跟着朝廷混了。

不仅如此,为了表示诚意,方国珍还专门派兵去攻打了他的老邻居,也是老对手,另外一位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城池,并且很快取得了七战七胜,把张士诚打得鸡飞狗跳的好战绩。

如此战绩,朝廷立刻对方国珍予以重赏,然而诡异的一幕又发生了:方国珍在接收了朝廷的军资物资之后,又立刻换了一副面孔,表示自己不甘为鹰犬,还是要起义。

(张士诚 形象)

是的,我们的方国珍同志,造不造反,招不招安,完全看心情。

大元朝廷对他好,给得钱多,方国珍就调转方向收拾起义军。

朝廷给的好处少,或者不给钱了,方国珍觉得吃亏,觉得脸上挂不住,就又开始起义生事,对抗元军。

如此行事,如此做派,也难怪朱元璋后来这样评价他:

《明太祖宝训》:方国珍鱼盐负贩,呰窳偷生,观望从违,志怀首鼠。

不过老实说,方国珍在元末群雄中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有地盘,有势力,有军队,规模更是不容小觑。

方的手底下,有个谋士叫做张子善,认为老方是一支潜力股,搞不好就能一统天下,于是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史》:...以师溯江窥江东,北略青、徐、辽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现在发展势头这么猛烈,你完全可以顺江而上,进取江东,野望中原,最后一统天下,成就不世之功名。

(张子善 形象)

张子善的建议很中肯,也值得一试,因为乱世之际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法则。

乱世行舟,不进则退,守着浙东当土皇帝,日子过得倒是舒坦,但是没发展呐。

面对如此金玉良缘,方国珍没有采纳,他只是淡淡一笑,回复道:

《明史》:吾始志不及此。

你高估我了,我没有这么大的志向。

是的,天时地利,方国珍全都占尽,上天给他机会让他成事,但问题在于,他本人没有这个志向。

又或者说,他认为成就功名,铸就自己的帝王大业,实在是太过艰难了。

他也曾经和群雄们耍过心眼,也和陈友谅联过手,也曾经按着张士诚在地上一顿捶,也曾经和朱元璋较量过,但这似乎并不是他想要的一切。

纵然他兵强马壮,守土一方,但本质上,方国珍还是软弱。

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他不理解的事情,不理解可以,可是你只能去接受。

但他不明白,光用眼睛去看待世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身体去感受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的丑陋和残酷。

被敌人一次一次地打败,被苦难一次一次的折磨,浑身是伤,无处可逃,只有经历过这些还能坚定前行的人,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想当年,他也曾经是一个有理想的少年郎,他这一双粗粝的手,也曾经捧读过圣贤书,握过三尺青锋剑。

他也曾经救苍生于水火,解万民在倒悬,打破旧世界,重建新乾坤,让人人有其居,耕者有其田...

可日复一日的见风使舵,年复一年的首鼠两端,让他变成了一个麻木的人。

往日的光明坦荡已经一去不返,同谋和交流变成了敌意与缄默。

(乞降)

乱世的法则,他没有玩明白。

吴元年,公元1367年,方国珍不敌朱元璋兵锋,遂卸甲投降,受封广西行省左丞,洪武七年卒,也算善终了。

读史到此,不禁感叹。

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说:

《百年孤独》:你那么憎恨那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少年啊少年,真正的少年,肯为理想去死,但真正的男人,却肯为理想而卑微地活着。

只可惜,方国珍从来没有过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