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第一个起义领袖方国珍,为何能得以善终?

 柳浪闻莺眺西子 2022-11-29 发布于浙江

在元朝末年各路割据势力中,能够做到善终的人,就只有方国珍了,如果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那就只有三个字,脸皮厚!

方国珍的脸皮有多厚?

举个例子说,方国珍写给朱元璋的投降书,简直毫无下限,竟然把自己比作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因此被感动,于是留下他的性命,给他荣华富贵,让他颐养天年。

01,元末第一个发动起义之人,被载入史册。

方国珍是浙江台州人,出身于海上贩盐世家,兄弟五人都以此为生。

据记载,方国珍长得高大魁梧,身体上的皮肤很白,脸色却十分黝黑,而且他力大无比,能够一个人制服一匹马。

在台州地区,方国珍是个很厉害的人物,那时候元朝的统治十分残暴,百姓民不聊生,唯独方国珍过得很好,他带着一大群手下出入海上,时常能避免元廷的盘剥。

不过,在至正八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叫做蔡乱头的人,因为聚众在海上打劫,遭到官府的追捕。

这件事本来跟方国珍没什么关系,但方国珍的一个仇家为了报复他,就到官府诬告他与贼寇串通,官府便派人围剿他。

方国珍为了保命,先是杀死仇家,然后带着几千人乘坐大船来到海上避难,靠打劫过往船只来维持生计。

很快,这件事就引起了元廷的重视,派遣浙江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讨伐方国珍。

本以为朝廷军对乌合之众,会以大胜而收场,但让方国珍没想到的是,朝廷军战斗力太弱,竟然被他给击败了,他还活捉了朵儿只班。

这件事对方国珍的触动很大,他第一次知道元朝军队如此腐朽不堪,由此产生了造反的想法。

不过,方国珍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元朝的法律的严苛,万一他真的造反了,引来朝廷大军该怎么办?

于是,方国珍下令善待朵儿只班,让朵儿只班上奏替他上奏朝廷,说自己愿意归降,请求朝廷给他个官做。

朵儿只班为了保命,果真上奏朝廷,朝廷的回信很快就到了,封方国珍为定海尉。

这让方国珍十分生气,认为元廷实在太小气,竟然封他这么小的官,他一怒之下拉杆子起义,带着手下进攻温州,将温州给攻下来了。

至此,方国珍成为元朝末年第一个起义之人,比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要早上三四年,比朱元璋更是不知道早上多少年。

读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自古以来第一个造反之人,都没什么好下场,比如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等等。

但是,方国珍却是个例外,他不但活下来了,而且活到了最后,一直到洪武七年才病逝,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02,反复无常,左右逢源,终于赢得一席之地。

方国珍占领温州之后,引起了元廷的震怒,于是派遣贵族大将孛罗帖木儿率军讨伐,但元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弱,竟然再次败给了方国珍,孛罗帖木儿本人也被活捉了。

那时候,元朝内部已经十分腐朽了,而且权力争夺十分严重,许多人主张救出孛罗帖木儿,元廷便派遣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降方国珍。

起初,方国珍正在准备应对朝廷的再次围剿,毕竟他抓了这个大的官,肯定没好果子吃。

但是,当达识帖睦迩抵达温州之后,方国珍才知道元廷准备妥协,为了不再招致元朝军队的打击报复,他便答应投降元朝。

就这样,方国珍第二次投降元朝,他名义上归元朝台州路管辖,但实际上自由度很高,是一方割据实力。

后来,汝、颍之地的农民发动起义,朝廷派遣大量水师进入长江,封锁了长江要塞,这让方国珍误以为朝廷军队准备攻打他,他感到十分害怕,于是率军攻入台州,设计杀掉台州路总管达鲁花赤泰不华,然后从台州再次逃亡到海上。

过了段时间,方国珍这才发现,朝廷水师针对的不是他,他感到十分懊悔,于是派人到京城贿赂权贵,经过一番操作,朝廷竟然再次接受他的投降,还封他为徽州路治中。

但是,方国珍认为徽州路治中这个官太小,朝廷是不是看不上他,于是怒而攻打台州,还派人去烧毁了太仓中的粮食,以此来震慑元廷。

那时候,各地农民起义已经逐渐多了起来,元廷疲于应对,为了安抚方国珍,元廷允诺封他为海道漕运万户之职。

当初,方国珍在海上为匪的时候,就没少抢劫漕运船只,现在得到了海道漕运万户之职,他感到十分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肥缺,于是再次投降元廷。

不过,元廷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因为当时有大臣提出,与其让朝廷军疲于奔命,不如拉拢一批起义军,去对抗另一批起义军,等到彼此削弱了,朝廷军不就可以一网打尽了吗?

按照这个思路,朝廷很快就以任命方国珍为浙江行省参政作为条件,让其率军攻打张士诚。

其实,当时是有人反对这个做法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他当时在元朝为官,他认为方国珍作为首恶,必须坚决除掉,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况且方国珍反复无常,屡降屡叛,是不可以饶恕的,不然其他起义军也会效仿。

但是,刘伯温的意见根本没人搭理,因为朝廷财政状况不太好,根本就没钱打仗,只能用招抚的方式让起义军产生内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方国珍被任命为浙江行省参政之后,得到了温州、庆元、台州等地,实力大大增加,他当然知道元廷的小心思了,但他为了稳住元廷,也为了扩充地盘,于是出兵攻打张士诚。

还别说,方国珍还真挺能打,竟然七战七捷,一直打到张士诚投降元廷为止。

就这样,方国珍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后来元朝丢失了江、淮之地,水路交通也被起义军全部占领了,为了运送粮草,只能通过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海上运输,两人的官因此越做越大,就连他们的属下也都是高官厚禄。

事实上,元廷一昧给方国珍、张士诚及其部下升官,替元朝卖命的汉人却得不到升迁,这就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许多人认为与其投靠朝廷,得不到任何赏赐,不如跟着方国珍、张士诚,或许还能做大官。

因为这一缘故,大量百姓加入起义军,方国珍、张士诚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发展,而两人从元朝得到了好处,自然也不愿意轻易背弃元朝。

不过,方国珍这个人虽然很聪明,但没什么大志向,当时有个叫张子善的文人,喜欢研究纵横之术,他找到方国珍,说方国珍可以顺江直上,攻打江东地区,然后夺取青、徐、辽海,但方国珍却说,他没有夺取天下之志。

因为方国珍胸无大志,也没有战略头脑,这就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

03,与朱元璋的斗智斗勇,最终败下阵来。

自从郭子兴病逝之后,朱元璋逐渐成为红巾军的首领,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策略,又奉小明王为主,实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后来他攻占应天,地盘得以扩大,还与方国珍成为了邻居。

在朱元璋的战略当中,首当其冲要消灭的是陈友谅,其次才是方国珍、张士诚等人。

并且,朱元璋早就看出方国珍只想保境安民,不想对外扩张,因此绝对对其采取拉拢策略,他派了一个叫做蔡元刚的人去见方国珍,劝说方国珍投靠朱元璋。

那时候,方国珍已经失去了最佳发展时机,只能蜗居在庆元、温州和台州三地,为了避免遭到朱元璋的打击,他决定假装投靠朱元璋,然后慢慢观察局势。

为了让朱元璋安心,方国给朱元璋送去了大量财物,还让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朱元璋感到十分高兴,接受了财物,但送回他的儿子,以此表示信任。

方国珍一方面接受朱元璋的封赏;另一方面,他又接受元廷册封的江浙行省左丞相的职务,以及衢国公的爵位。

靠着左右逢源,方国珍在很长时间里都立于不败之地,但朱元璋是何等精明之人,他最终识破了方国珍的诡计,于是写信责备方国珍。

方国珍见信之后,连忙回信给朱元璋,表示诚心悔过,还给朱元璋送去大量财物,朱元璋这才没有发作。

实际上,在方国珍内心当中,他是不愿意投降朱元璋的,只不过他畏惧朱元璋的势力,不得不假意屈服罢了。

一件事可以证明,当时方国珍假意说他准备割让自己的土地,朱元璋便封他为福建省平章事,但朱元璋派人去接收土地的时候,他又以生病为由拒绝赴任,其实就是不愿意割让土地。

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方国珍是怎么想的呢,所以他决定给方国珍一点颜色看看,后来他借着方国珍手下叛乱一事,派遣胡深攻打温州,方国珍感到十分害怕,答应每年给朱元璋白银三万两作为军费,还说等待朱元璋攻下杭州之时,就纳土归降,朱元璋这才退兵。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攻下了杭州,到了方国珍兑现诺言的时候了,但他不想割让土地,于是暗中与王保保、陈友定等人联络,企图借助二人的势力以自保。

朱元璋得知这件事后勃然大怒,派人陈述方国珍的二十款大罪,并索要军粮二十万石。

这件事在方国珍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多数官员都想不出什么好对策,只有一个叫丘楠的官员说中了要害,他指责方国珍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太过反复无常,既然答应投降朱元璋,怎么能出尔反尔呢?况且朱元璋不是小人,只要真心归附,是可以得到善待的。

方国珍又犹豫不决了,不过他手下大部分官员为了保住自身荣华富贵,都劝他不要投降,他便下令大肆修建船只,为逃亡海上做准备。

当年九月,朱元璋一举消灭了张士诚,然后着手对付方国珍,他派遣朱亮祖攻打台州,击败了方国珍的弟弟方国瑛;后来朱亮祖又攻打温州,方国珍率军迎战,战败后逃到庆元。

九月,朱元璋派遣征南将军汤和攻打庆元,方国珍率军逃亡海上,但汤和紧追不舍,最终在盘屿将其击败,方国珍手下大部分将士投降,只有方国珍不愿意投降。

汤和见方国珍穷途末路,还负隅顽抗,于是派人去见他,陈述了投降和反抗的不同后果,方国珍这才觉察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让汤和交给朱元璋。

方国珍的信很长,我这里只说要点,他在信中将自己称作臣子和儿子,将朱元璋比作君主和父亲(其实方国珍比朱元璋大九岁),他说儿子做错了事,父亲应该教导他,不应该一昧惩罚,最后他表达了诚心归附的愿望,以及效忠朱元璋的决心。

朱元璋原本对方国珍首鼠两端感到非常不满,但看完方国珍的信之后,心中竟然泛起了一丝丝感动和怜悯,于是接受了方国珍的投降,还写信告诉方国珍,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不要有什么疑虑。

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汝违吾谕,不即敛手归命,次且海外,负恩实多。今者穷蹙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

很快,方国珍就被送到了应天,朱元璋为了试探他是否真心归附,就故意对他说,你是不是来晚了啊?言外之意是责怪方国珍投降太晚了。

方国珍也不傻,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立马跪在地上不停磕头,一句话也不说,朱元璋见他如此诚服,于是封他为广西行省左丞,但只享食禄而不上任,居住在京城。

就这样,方国珍跟家人一直住在应天,一直到洪武七年的时候,他才因病去世,死时五十五岁。

04,方国珍为何可以善终?

细数元朝末年的起义军首领,比如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结局其实都不太好,要么死于乱军之中,要么自杀而死,唯独方国珍得以善终,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国珍的脸皮够厚。

我们可以发现,方国珍的地盘其实并不大,实力也不是很强,却能够在浙东盘踞长达十九年之久,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脸皮够厚,做人毫无底线可言,他可以一面巴结元廷,另一面讨好其他割据势力,将左右逢源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方国珍脸皮够厚,在每个人面前装孙子,所以一直都不是别人的首要敌人,比如元廷就不以他是第一个起义之人而剿灭他,朱元璋也没有将他视作最大威胁。

第二,方国珍的格局太小,朱元璋不认为是威胁。

在刚占领浙东的时候,方国珍其实是有机会壮大自身的,他占据有利地形,如果听从张子善的建议,或许可以干一番大事业,但他只图自保,沉迷享乐,一点志向也没有,结果导致失败。

朱元璋认为,像方国珍这样的人,只要给他荣华富贵,是没有太大危害的,况且杀掉方国珍不利于收复他的部众,因此留下他是最好的选择。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方国珍投降之后,只是闭门在家享乐,他的部众也都投靠朱元璋,被朱元璋编入军队,后来投身反元事业。

第三,同样作为起义军,方国珍却是起义的第一人,朱元璋为了收服人心,不愿意杀他。

可以说,如果没有方国珍起义,包括红巾军起义在内的各地起义,或许不会发生,至少不会那么快发生。

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方国珍对朱元璋是有帮助的,朱元璋就是因为参加红巾军,才逐步做大做强的。

对于方国珍这个起义的老前辈,朱元璋可以不喜欢,但给予一定的尊重,有利于他收服人心,毕竟大家都是汉人,需要团结一心,元朝才是最大的敌人。

当初,朱元璋在攻克武昌之后,没有杀掉陈友谅的儿子陈理,而是封其为侯,并予以善待,效果就非常不错,为朱元璋争取到了不少人心。

有陈理的例子在前,朱元璋不杀方国珍,也就可以理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