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往高处流——深度探析先秦运河,灵渠

 长弓有心 2022-10-05 发布于广东

#打卡挑战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早在2200多年前,我们智慧超群的先人,就开凿了震古烁今的灵渠,颠覆了我们的想象,让水从低处流向高处。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先秦运河――灵渠的风采。

概述

​灵渠,古称秦凿渠、灵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全长37.4公里,它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赞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盛名。2018年8月13日,被国际灌排委员会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文章图片1

起因

我们先人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条运河呢?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将南方的长江流域也纳入了秦帝国版图,接着将统一的目光投向了五岭之南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50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五路大军除了东路,出兵当年就平了东瓯和闽越地区,设置了闽中郡。其余四路大军由于山高路险,地势险峻,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加上百越各部顽强抵抗,相持三年未能取胜。为了解决军事运输问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监察御史史禄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凿运河。

文章图片2

选址

史禄奉命开凿运河,便带领工匠们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始寻找合适的位置。湘江的上游和珠江支流的上游都位于五岭山脉的腹地广西安县境内,该县素有“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之称。虽然这两条河距离很近,不过漓江是由北向南流,而湘乡是自南向北流,更主要的是漓江地势比湘江还高。开凿连接两条江的运河不难,难的是怎样让湘江的水流向地势比较高的漓江?也就是说咱们说得如何让“水往高处流”呢?

文章图片3

负责开凿运河的史禄,经过实地考察,首先考虑了湘江上游的海洋河和漓江支流始安水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两江之间只隔一条300多米的土岭——临源岭,挖穿这条土岭,运河就可以开凿了。但是,穿土岭后,两条河之间的落差还有四米多,要使湘江的水流入漓江,需要筑坝拦水,抬高水位。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工程浩大,技术复杂,而且由于两河之间水位落差太大,也会导致根本无法行船。史禄经过再三勘探比较,最后发现,海洋河与始安水相距4200米的地方,两河落差只有1.1米。这里河面比较宽阔,水流不大,且一面傍山,非常适合拦河造坝,把海洋河水引入始安水,再将始安水河道拓宽,船只就可以直通漓江了。史禄带领工匠们,历经千辛万苦,历时三年多,终于在公元前214年,把举世闻名的灵渠开凿完成。

文章图片4

组成

灵渠由哪几部分组成呢?灵渠长约30千米,宽约5米,它不仅仅是一条渠,而是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斗门、南渠、北渠等几部分组成的复杂工程,几部分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实现了引水渡船的功能。

文章图片5

原理

湘水茫茫,奔腾而来,一张形如犁铧的巨大分水堤深深地插入江心,将水面一截为二,因其形似犁铧,故名“铧嘴”。“铧嘴”后接两条长堤:北堤稍长,称“大天平”;南堤稍短,称“小天平”,三者组建成人字形分水堤。“铧嘴”的前端直指湘江上游,将水流一劈为二。十分之三的水向南流,被“小天平”导入南渠;十分之七的水向北流,被“大天平”导入北渠。南渠向西延伸汇入漓江,北渠向北延伸重回湘江。

文章图片6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把水流“压”进南渠,从而尽力减少落差、大大抬高水位,使湘江水真正的由低处流向高处的漓江;更能视不同水势随时调整水量:枯水时把全部湘水引进南渠,洪水泛滥时又能越过坝顶、泄进湘水故道(分水堤坝低于两侧河岸),既可泄洪,又可避免灵渠被洪水毁坏。

文章图片7

被小天平导入三分水的南渠长约30千米,是引湘入漓的主要渠道。南渠共分四段,由人工渠道和人工扩宽的自然河道组成,每段都引入始安水的天然河流,不仅节省人力、缩短工期,还能使水势逐渐叠高,也使渠道依山势蜿蜒盘旋,减缓流速。

文章图片8

北渠是条引航渠道,长约4千米,只有南渠长度的1/8,由于距离短,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施工时就将其设计呈S形,让渠水迂回曲折流入湘江,延长流程一倍,减小落差约一倍,以使水流平缓,让往来湘江、漓江的船只顺利通航。

文章图片9

沿渠而下,设有灵巧的36座“陡门”。“陡门”每公里1座,设在渠道或上游的浅滩处,用来调节水位,其作用类似于现代船闸。这些陡门比巴拿马运河上的船闸要早1000余年,被誉为“世界船闸之祖”,当代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和葛洲坝船闸也借鉴了灵渠陡门的设计原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陡门,使得漓江低处的水流向了高处的湘江,同时过往船只才得以通过灵渠。

文章图片10

从此,南流的灵渠和北去的湘江如一撇一捺,写出了一个巨大的“人”字,气韵灵动,水光潋滟,像极了两条飘逸的彩绸,缓缓向南北飘拂而去。此处的航运因为灵渠经久不衰,直至近代才被火车与汽车替代。

文章图片11

影响

灵渠的成功开凿,沟通了漓江、湘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冰锋凌厉,势如破竹。公元前214年,即领取开凿通航的当年,秦军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加上在福建建立了闽中郡,使秦朝拥有多达40个郡,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灵渠的开凿,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主要的是在成就秦帝国统一大业的同时,大幅度拓展了中国的陆海疆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

文章图片12

灵渠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秦朝三大水利工程”。尽管当时没有炸药和大型机械工程设备,先人们仅靠双手就成功开凿了灵渠,他们的智慧和魄力令人折服,他们对灵渠设计的精准计算和严密构思,值得现代的我们敬仰和学习。

文章图片13

灵渠的水是灵动秀丽的,是灵性温婉的;它缓缓流入漓江、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绿水,滋养出一片令人神往的风华。灵渠不仅是一条古代战争的生命运输线,也不仅仅是一般通水灌田的渠沟,而是一条绿色生命线,引领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