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离与出家——评柳智宇还俗

 Jamiuw 2022-10-05 发布于上海

网络热议柳智宇还俗,柳爷是弄锤子的,我也不知道。就是想讲一些普及型的概念。出家是离家出走的意思。离家出走,是逃荒还是流浪,还是为僧为道,是第二阶段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创立佛教。释迦族王子为了探索世界的真理,解脱于人生生老病死的痛苦。为了防止世俗事务的打扰,才特意出家。一直到现在,印度都有一些到处流浪和苦行的瑜伽士。

图片

佛教,是他圆寂后,门徒创立的。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组织行为模式,以统一的专业术语和统一的着装和发型为载体,住在特定的场所。宗教和修行两回事,更不等于真理。

大乘佛教显宗部分,核心一句话概括就是升起出离心,培养菩提心。根据我的实修经验,升起出离心主要是靠智慧。培养菩提心,靠福报的积累和思想的串习。

智慧的升起,依赖于对真理的闻思和对世界的感悟与体验。释迦佛在做王子时候,已经充分体验了世界和学习了各种各样世间知识。对于美色、美酒、美食,都已经充分体验过,发现都不究竟,都如过眼云烟,不是永恒的幸福,故而升起了出离心。

图片

真正可贵的是出离心,而不是出家。满脑子贪嗔痴,对于权力迷恋、对于财物贪著,一样可以披上袈裟,人五人六的讲经说法。80后们,还记不记的,西游记里面那个迷恋唐僧袈裟的老和尚。号称活了270岁,相必也有些本事,无奈理论知识一套套。落地时候,习气难改而不自知。理论都进了狗肚子。他贪的和我们贪的不一样,但是还是一个贪。

图片

出家不出家,和你修的好不好,关系不大。佛经里面有《维摩诘经》里面的维摩诘大居士,证悟高深。佛陀派手下的各大弟子以问病为理由,搞辩论。都不敢去。古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印象中只有几位出家人,其他全部是在家人。时至今日,藏传佛教宁玛巴和噶玛巴的很多公认大德,都是在家人。佛像中,阿罗汉一件袈裟披身,而作为在家人的菩萨总是衣着华贵。盖有两个寓意:1、大菩萨世间福报和世间福报都很大;2、大菩萨必定通晓世间人情达练。

图片

真正的高手是,对境而不贪著,在淫而无淫心。散尽万贯家财,而无半点怜惜(如陶朱公范蠡);身居高位,而毫无傲慢之心。有了这个出离心的扎实基础,你在家修,在庙修,都是一样的。

古代时候,没有音频和视频,闻不到真理;现在可以远程在线听课;古代时候,为了参访得道高人,行者风餐露宿,吃尽苦头。今天,买张机票到位了。物质的便利,已经极大弥补了古时候的不足。没必要在庙里瞎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