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场过程的含义 | 第十一章 福利经济学:一种现代奥地利学派的观点

 mynotebook 2022-10-05 发布于湖南

前言:《市场过程的含义》是柯兹纳的重要著作之一,以下为风灵的译本,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可配合《市场过程的含义》系列讲座一起阅读。

另外,风灵开办的奥派经济学双语阅读课程持续招生中,报名可加微信号mefengling

市场过程的含义

作者   伊利雷尔·柯兹纳
翻译:风灵

前文:《市场过程的含义》中文版
第十章 知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一些相关的区别(2)
第十章 知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一些相关的区别(1)
第九章 经济计划与知识问题
第八章 价格、知识的交流与发现过程(2)
第八章 价格、知识的交流与发现过程(1)
第七章 米塞斯与哈耶克: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的现代发展(2)
第七章 米塞斯与哈耶克: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的现代发展(1)
第六章 有关经济计算的辩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教训(2)
第六章 有关经济计算的辩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教训(1)

第十一章 福利经济学:一种现代奥地利学派的观点 

在穆瑞·罗斯巴德对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所做的诸多贡献中,最值得一提当然包括他在1956年为《米塞斯纪念文集》(Mises Festschrift)所撰写的那篇关于效用与福利理论的论文(Rothbard,1956)。在该论文中罗斯巴德运用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清晰地阐述了(当代经济学悬而未决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而且,在该文中他显示出了惊人的学识,所有这些都让人感到兴奋,笔者个人可以为此作证。无论人们是否完全接受罗斯巴德的结论,都不能不承认他那篇论文非常精妙地体现了一以贯之的米塞斯思想的力量。本章写于30年后,旨在对罗斯巴德论文中一小部分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在阐述现代奥地利学派对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时,我们将强调一些奥地利学派的基本原则,罗斯巴德在30年前的文章中就非常正确地坚持了这些原则。虽然我们的观点与罗斯巴德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我们还是冒昧地希望,我们对福利经济学的分析,能被归于同一种主观主义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传统,这也是多年来罗斯巴德的研究为之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推动的传统。

关于福利经济学的一些看法

福利经济学有着众多表现形式,但都是寻求提供一种标准,可用以科学地评判具体制度、立法或事件的经济绩效。这类评判必须超越狭隘的(可能包含其利益的)具体个人的经济考虑,而以某种从社会所有个人的经济利益出发的视角去表达。我们会发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对这一任务面临的各种困难特别敏感。整个经济学界其实也一再认识到了其中的许多困难。当然,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便有不少“从头开始”重构福利经济学的努力。

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寻求应用下列(相互关联的)奥地利学派关注点,从这一角度简要审视那些较为重要的重构努力。

1.方法论个人主义:我们将拒绝承认与“社会的福利”(welfare of society)有关的表述的含义,因为在原则上,这些陈述难以确定无疑地转变成与社会中的个体相关的表述(以不破坏他们个体性的方式)。

2. 主观主义:我们不满的是认为社会经济福利能够以无关个体评价与选择的方式(比如以实物产出)来表示的观点。

3. 对过程的强调:我们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关注,不仅仅是在于经济福利的水平(无论以什么方式来定义),而且也在于制度激励和支持经济福利赖以实现的那些经济过程的能力。

福利经济学——历史上的一些重点

1. 当然,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一个社会能够实现财富增长,那么该社会在经济上就是成功的。亚当·斯密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单而又经典地表述了这种福利经济学的思想。人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给定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增长率(财富常常被认为是以蒲式耳为单位的“谷物”所构成的),意味着该国国民的福利也会以同样的比率增长。根据这种观点,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就是度量该国经济成功的指标,而无需考察其财富的分配状况。一蒲式耳小麦就是一蒲式耳小麦。明显,这种福利观念违背了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主观主义;在十九世纪末,这种观念被边际主义(主观主义)革命所抛弃。

2.马歇尔与庇古寻求维护古典学派中的某些核心元素,同时,避免将福利等同于(或者正比于)物质财富本身的误区。他们关注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那些产品的效用。原则上,给定了分配方式,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对应于给定水平的总效用(aggregate utility)。此外他们还认为,这种总效用原则上是可以用“货币尺度”度量的。他们没有任何顾虑,就想出了“总效用”这个概念;他们认为效用是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比较和加总的。当然他们并不认为效用只跟个人的选择行为有关;其实,他们认为效用乃是一种与物质财富紧密相随的心理影象。(作为福利指标,效用标准相对财富标准的主要好处,就是效用概念包含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这样从福利的角度讲,就不能再把一蒲式耳的小麦等同于任何一蒲式耳的小麦了:个人的边际消费必须考虑进去。不过该方法仍然认为一美元的效用价值完全等于第二个美元的效用价值。)

对于那些已经理解了米塞斯(和罗斯巴德)所阐述的效用在经济分析中的真正含义的经济学家们而言,这种福利经济学方法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对奥地利学派而言,效用并非心理体验的数量;它仅仅是偏好度的指标,体现在选择行为中。试图将效用加总不仅违背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主观主义原理,认为不同个体的主观感觉可以被加总,而且也是在做毫无意义的操作:因为经济分析与主观感觉无关,它仅仅是研究各种选择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当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处于经济学核心的福利经济学方法一直是以帕累托最优理念为中心的。如果一项改革措施能让社会中有些成员(自认为)境遇改善,同时没有损害到其他所有成员,那么,这项改革就被认为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福利。这种看法当然回避了人与人之间的效用比较问题,而且好像也符合奥地利学派所坚持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主观主义。然而,有几点需要注意。

虽然帕累托最优的理念所关注的确实是社会的个体成员,但它仍然反映了一种“超个人的”社会及其福利概念。毕竟,帕累托最优的举措被认为是要推动一个社会的福利——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否则,除了仅仅观察到改革受到了部分人的欢迎而没有引起任何人反对之外,根本就搞不清楚,判断某个举措“有利于社会”还有什么含义?实际上,在社会面对的“经济问题”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中,帕累托标准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这里,“经济问题”指的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在竞争性目标中配置社会资源的问题。根据帕累托标准,资源配置中的社会无效率被等同于非帕累托最优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