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用经方中的栀子

 遵义经方研究院 2022-10-06 发布于贵州

《神农本草经》:

【栀子】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鼻。白癞。赤癞。疮疡。一名木丹。生南阳川谷。

《名医别录》:

【栀子】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一名越桃。生南阳。九月采实。暴干。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用治扭挫伤痛。

现代药理研究

1.抗炎镇痛。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3.利胆保肝。

4.其他.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

【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方-含“栀子”凡4方:

大黄硝石汤(151),栀子豉汤(142),茵陈蒿汤(143),栀子大黄汤(143)

金匮要略15 黄疸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15、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金匮要略17 呕吐哕下利

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医案助读】

茵陈蒿汤辨治肝损伤

杨某,男,42岁。近日感到胁下疼痛,经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800U/L,谷草转氨酶780U/L。彩超检查:肝实质弥漫性损伤。经医院治疗15余天,效果不理想,出院后经朋友介绍前来诊治。

初诊:胁下疼痛,腹胀满,饮食不佳,面色有点发黄,小便黄,口干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辨证为肝胆湿热证,其治当清热利湿,疏肝理气,以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大黄6g,栀子15g,滑石18g,柴胡15g,枳实15,炒白芍30g,茯苓15g,党参15g,炙甘草10g,川楝子15g。10,每日1剂,水煎服早中晚分服,应先煎茵陈30分钟,然后再纳入其余药。二诊,用药后感到身体舒适,又以前方10剂。三诊:经检查: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均降至正常。之后,又服药40余剂,复经彩超检查,肝实质损伤基本恢复正常。

用方体会:肝实质弥漫性损伤,从中医针对病变证机而治,往往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审病证表现是湿热壅滞肝胆,以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加四逆散以疏肝理气,党参以益气补中,兼防苦寒伤胃,茯苓以渗湿益气健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