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肿瘤发生、致瘤因素

 元亨技术 2022-10-07 发布于贵州

一、癌前病变(癌前疾病

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的疾病或病变

需要较长时间

上皮组织:非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局限于上皮内的原位癌(CIS)-->浸润性癌

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能是获得性的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有一些染色体和基因异常,串种癌的机会增加

获得性癌前病变/疾病可能与某些生活习惯、感染或一些慢性炎性疾病有关

1 大肠腺瘤

常见,单发或多发,有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等类型:前者癌变机会很大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几乎会癌变

2 乳腺增生囊性病

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者癌变机会增加 ,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

乳腺导管囊性扩张,小叶和导管上皮细胞增生

3 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

胃的肠上皮化生与胃癌有关

慢性幽门螺旋菌性胃炎与胃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发生的B细胞淋巴瘤和胃腺癌有关

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反复发溃疡和黏膜增生-->结肠腺癌

5 皮肤慢性溃疡

长期慢性刺激-->鳞状上皮增生,非典型增生-->癌

6 黏膜白斑

口腔、外阴等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过度角化,出现异型性,大体呈白色斑块-->鳞状细胞癌

二、非典型增生和异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多指上皮包括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尿路上皮)和腺上皮(如乳腺导管上皮、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病变。见于肿瘤性病变和修复、炎症等情况(反应性非典型增生)

异型增生:分轻、中、重三级

被覆上皮:轻度——异型性较小,累及上皮层下⅓;中度——累及上皮层的下⅔;重度——异型性大,累及上皮⅔以上、

轻、中度异型增生可恢复正常

重度——较难逆向

三、原位癌

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全层,但没突破基膜向下浸润。有时称上皮内癌

常见于鳞状上皮或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如子宫颈、食管、皮肤、膀胱等处,也见于发生鳞状化生的黏膜表面,如鳞化的支气管黏膜

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癌变而未侵破基膜向间质浸润,称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内癌

上皮内瘤变:

轻度异型胶生称上皮内瘤变Ⅰ级

中度异型增生尔上皮内瘤变Ⅱ级

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上皮内瘤变Ⅲ级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级(CIN Ⅰ、Ⅱ、Ⅲ级)

四、肿瘤发生

(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

正常细胞的生长与繁殖:生长因子(GF)等外源性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细胞内特定分子(信号转导因子)作用-->特定的效应如细胞分裂

Ras蛋白结合GTP活化,具有GTPase活性,水解结合在自身上的GTP为GDP,GTPase削发受GTPase激活蛋白(GAP)控制

活化的Ras导致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KP)通路的活化

活化的Ras激活Raf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激活MEK(MAP Kinase/ERK kinase)-->酪氨酸磷酸化、苏氨酸磷酸化-->下游效应分子包括转录因子如c-jun,c-fos,c-myc-->促进细胞周期不假思索的转录

细胞周期的调控:依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复合物推动,CDK受CDK抑制物(CKI)如p16、p21、p27等抑制。p21受p53控制,p53在细胞期调节、DNA修复、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二)肿瘤发生的机制

1 癌基因活化

病毒致瘤或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某些 RNA序列称病毒癌基因

正常织细胞中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DNA序列称原癌基因 。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其产物如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因子

原癌基因在转化中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称细胞癌基因,如c~ras、c~myc。原癌基因转化为细胞癌基因的过程称原癌基因的活化

原癌基因的激活方式:

点突变、基因扩增、染色体转位

2 肿瘤抑制基因功能丧失

RB基因:

定位于染色体13q14,其纯使型丢失见于所有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丢失或失活还见于膀胱癌、肺癌、乳腺癌、骨肉瘤等

p53基因:

p53蛋白由393个氨基酸组成,具有特异的转录激活作用

p53被恶劣的方式:突变;与DNA肿瘤病毒的一些蛋白如HPV的E6、SV40的大T抗原等结合;与癌基因mdm2结合;p53蛋白受阻不能进入核内

NF1基因

位于17号染色体上,编码neurofibromin(神经纤维瘤蛋白;神经纤维瘤素;神经纤维蛋白)蛋白,其突变失活导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肿瘤抑制基因APC

参与β-catenin(cadherin-associated protein,钙粘素相关蛋白)的降解,阻止其进入细胞核参与c-myc的激活

肿瘤抑制基因INK4A

抑制xdk4/cyclin D或cdk6/cyclin D 的活性,阻止G1期向S期转变 。(cyclin 细胞周期蛋白)

肿瘤抑制基因 VHL

VHL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 sysdrome)相关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

VHL蛋白促进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降解。HIF具有调节细胞增殖、肿瘤血管生成、代谢等重要功能

在VHL突变或过甲基化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HIF-1α表达增加,伴xyxlin D1、CDK4增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p21、p27表达降低

3 凋亡调节基因功能紊乱

促凋亡分子如死亡受体家族成员、caspsase(含半胱氨酸 的 天冬氨酸 蛋白水解酶)家族蛋白酶、线粒体促凋亡蛋白、Bal-2家族中的促凋亡分子Bax等

抗凋亡分子如Bcl-2家族中的抗凋亡分子Bcl-xL、凋亡抑制蛋白LAP家族成员survivin、XIAP等

肿瘤组织中IAP家族成员过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

4  DNA修复基因功能障碍

DNA损伤:电离辐射、紫外线、烷化剂、氧化剂等

DNA复制中出现错误,碱基自发改变

正常组织DNA轻微损伤,通过DNA复制机制修复

切除修复是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

切除修复的类型: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碱基切除修复(BER)

遗传性DNA修复基因异常如着色性干皮病( xeroderma pigmentosum, XP),不能修复紫外线导致的DNA损伤,其皮肤癌发生率极高,发病年龄轻

5 端粒酶和肿瘤

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称端粒

生殖细胞具有端粒酶的活性,可使缩短的端粒恢复

许多肿瘤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使其端粒不会缩短,与肿瘤细胞永生化有关

6表达遗传调控与肿瘤

表观遗传学改变: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肿瘤抑制基因过甲基化导致肿瘤抑制基因如RB、VHL表达下降

癌基因低甲基化导致癌基因过表达

五、致瘤因素

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物质统称致癌物。致癌物起启动或激发作用,引起癌症发生的始发变化

某些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可增加致癌物的致癌性,称促癌物。促癌物起促发作用

不经体内代谢转化就可致癌的化学物质称直接致癌物

经体内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称间接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大多是致突变剂,具有亲电子基团,能与大分子如DNA的亲核基团共价结合,导致其结构改变

(一) 化学物质

直接致癌物:较少,主要是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和酰化剂

烷化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既是抗癌药物,又是很强的免疫抑制剂,用于抗肿瘤治疗和抗免疫治疗,可能诱发恶性肿瘤如粒细胞性白血病

间接致癌物:

多环芳烃:致癌性特别强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1,2,5,6-二苯并蒽。煤烟和烟草点燃的烟雾含3,4-苯并芘。烟燻和烧烤的鱼、肉食品含多环芳烃

芳香胺类:如乙萘胺、联苯胺,橡胶工人和印刷工人膀胱癌。氨基偶氮染料如奶油黄和猩红引起实验性大白鼠肝细胞癌

亚硝基类:亚硝基盐与食管癌有关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二)物理因素

紫外线引起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电离辐射可引起癌症

(三)生物致癌因素

病毒:导致肿瘤形成的病毒称肿瘤病毒,分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两类

与人类肿瘤有关的DNA病毒:

1 人乳头状病毒(HPV)

HPV6、HPV11与生殖道和喉等部位的乳头状瘤有关

HPV-16、HPV-18与宫颈等部位的原位癌和浸润癌等有关

2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与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和鼻咽癌等有关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VB):

肝细胞癌

RNA肿瘤病毒:

急性转化病毒:含病毒癌基因,如v-src、v-abl、v-myb

病毒感染细胞,以病毒 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整合到宿主DNA中并表面,导致细胞转化

慢性转化病毒:本身不含癌基因,有很强的促进基因转录的启动子或增强子;反转录后插入到宿主细胞DNA的原癌基因附近,引起原癌基因激活和过度表达,使宿主细胞转化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I(HTLV-1)有关。其转化与其Tax基因有关

Tax基因产物激活几种宿主基因如c-fos、c-sis、IL-2及其受体基因及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付诸东流刺激因子)基因的转录,基因激活后引起T细胞增殖

细菌:

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发生有MALT淋巴瘤有关

幽门螺杆菌胃炎(特别是局限于胃窦和幽门)与一些胃腺癌有一定关系

(四)肿瘤与遗传

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

1 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

突变或缺失 基因为肿瘤抑制基因如RB、APC和NF-1等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着色性干皮病患者受紫外线照射后易患皮肤癌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易发生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

Bloom综合征(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及生长发育障碍)患者易致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与DNA修复基因异常有关

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 p53基因异常,易发生肉瘤、白血病和乳腺癌等

3 一些肿瘤有家族聚集倾向,如乳腺癌、胃肠癌

(五)肿瘤免疫

肿瘤抗原:

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细胞独有

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肿瘤细胞和某些正常细胞

肿瘤胎儿抗原:在胎儿组织表达大,在分化成熟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量很小。如甲胎蛋白(afalpha fetoprotein,AFP)见于胎肝细胞和肝细胞癌

肿瘤分化抗原: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都具有的与某个方向的分化的有关抗原,如前列腺素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见于正常前列腺细胞和前列腺肿瘤细胞。有助于相关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

细胞免疫

效应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




六、肿瘤与遗传


七、肿瘤免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