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坐不是求静

 勇敢的芯2 2022-10-0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科学实证才是实证

静坐不是求静


讲解:清凉月老师


图片
图片

    在静坐中,我们放松通常遵循的步骤是:先近后远、先明显后隐蔽。

    就先近后远这个原则来说,哪是近?神经中枢在哪里,那里的部位就是近,那里的部位对思维的强化作用就比较明显和强大。我们一定要先近后远,先从神经中枢附近的部位观察起,因为这些部位对思维的回应最明显、最强、最早。

    比如我们观察眉头、脸部肌肉、口唇四周的肌肉、鼻子等等,然后再观察颈项、肩膀等,最后再观察四肢这些等远端部位。不过因为手和心最相应,所以有时候我们也把手作为优先观察的对象。 

    在观察中,我们要做到的原则就是:体会过程,享受过程。比如观察肩膀,我们放松了,但隔了一会儿又紧张了,那就再放松。就这样,一个部位往往需要反反复复许多次。心中要有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放松的过程就是入定的过程”,一定不要追求入定。要学会体会过程,享受过程。一定要仔细地、细心地、柔软地、耐心地体会这个放松的过程。过程本身就是美好,要学会享受过程。


图片

享受过程

图片
    再说先明显后隐蔽。你在实证的时候,突然远处有一个部位很活跃,比如腿的疼痛,这时候就要本着先明显后隐蔽的原则,先观察腿痛。等把身体上比较明显的回应点都消灭了,接下来就要观察比较隐蔽的敌人,观察这些深藏着的敌特分子。因为这些部位比较隐蔽,往往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作为侦查员的你,这时候很容易打瞌睡。怎么办?可以观手,手和心最相应,利用观手证入欲界定,使身体觉受消失。
    最后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身体和思维是一一相应的,只要还有身体的感觉,那么身体对思维就还有辅助和强化作用,也就是说敌人的援军还没有被彻底干净地消灭,还要努力,直到身体的感觉全部消失。等到身体的感觉全部消失,你就会发现思维的“相续状态”再也无法相续下去了,很快你就能来到另一个状态,那就是思维根本状态状态。 
    实证并不难,因为实证无非是让你发现自己其实也长有耳朵,一点儿也不比大德少,关键是观念错了,因而方法错了。只要路子走对了,就一定能回归思维根本状态,一定能开悟,你会很容易就自主回到那希望的田野,回到家中。




图片

观念决定成败

图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静坐,不是求静的静,而是放松、放下的意思,但又不能叫做“放松坐”、“放下坐”,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习惯,所以这里就顺从人们的习惯,叫做静坐吧。注意千万不能求静,虽然求静也能得定,但那是外道定,那是“求静”这个念头的相续状态,还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和我们的目的相反,我们的目的是跳出这个状态,从而在宏观上把握思维的整体状态,最终达到应用思维的所有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