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开悟方法和流程

 我行我素wxws 2019-05-01

一、坐姿的问题

 

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大道自然。  

 

二、上座和下座的注意事项

 

因为在坐的过程中,必然的有一个放松。尤其是建立在专注基础上的放松,就放松的更加彻底。所以尽可能的避风,注意这点。尤其是身体打坐过程中的关节的部位,比如说膝盖、胯骨、股骨大转子这个位置,都要用一个薄的毛巾被或者什么把它裹起来,裹严点。第二,因为大多数采用的是缅甸坐,这样前面的位置比较高。所以垫子要垫高一点,垫至少四指吧。这样能保证身体前倾,不至于摔倒,不至于向后仰,能够持久。同时初学坐的时候清明不容易升起,容易产生昏沉,所以坐的位置一定不能过高,不能坐在床沿上,有时候稍稍打瞌睡,一下子就栽下来了。所以尽量坐得靠近地板,离地板近一些,位置不能太高。

坐上之后,先是活动一下,稍稍地把腰、肩膀等等的都活动一下。活动之后,肌肉的筋腱不再那样的强力。也就是说突然让它处于紧张状态之后,它不是很舒服的。活动之后这样坐的时候容易让气脉流畅,不至于产生更多的问题。活动之后,然后就端端正正的坐下来,一定要让腰部挺拔有力,头顶微微向上顶,然后身体略略的前倾。这个时候开始进行放松,只放松加强逻辑思维的那些肌肉群(面部),把那些肌肉群放松,腰部的肌肉群不用放松。然后呢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腿疼不可能升起,腿疼没升起之前,就开始观自己设置的观察对象,多设置几种观察对象,反复的观。在不断的调整观察对象的过程中,心情慢慢的处于平静状态。这样就可以。

下坐的时候,这就视具体情况了。

如果你没有达到高层次的话,下坐的时候,你就可以先把身体,尤其是关节位置,轻轻地拍打拍打,然后揉一揉,腿伸开活动一下,稍稍活动活动,脖子扭扭,脸搓搓,后脑勺、头顶都可以拍拍,然后身体气血流通之后,再下坐。这就是咱们平时说的那种下坐之后的按摩的动作,这个以前接触气功的人可能对这个了解得特别多,这个也没必要执着。心稍稍放松一下,因为心在上一个阶段它是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的,现在拍打的目的是让这个心调动起来,让身体的觉知恢复,恢复之后汗毛孔就关闭了,不容易受风寒。然后就可以下坐。 下坐之后不要马上到风地去,就在背风的地方稍稍活动。如果你觉得比较昏沉,接下来就可以在背风的地方搞一些活动,比如走动一下让身体稍稍汗出。

那些已经达到高层次的人,对这些要求不是非常高的。所以,他也可以经过那种活动,也可以拍打拍打身体等等,但不拍打也没关系的,对这个要求不是非常高了,只要不到风特别大的地方都行,他能扛得住的。因为清明是建立在专注的基础上的,因为他特别专注,特别专注,这种汗毛孔就不像平常那样,它有一种特殊的状态,所以对外界的抵抗力特别强。

所以这就是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堕入细昏沉,就是坐的过程中出现细昏沉,这种情况就和一般情况下处理一样;对于那种已经达到高层次的人,他可以拍打,也可以直接就下坐,因为下坐之后他的腿气血都是流通的,就可以直接进行活动的,他也不需要特别的去做一些大运动量的活动,要出汗啦等等,这个倒是对于他来说不是非常重要。这个也是因人、因情况而异的。

大致就这些吧,其它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有的同志接触的是气功和其他,他们对这个讲得特别的多。比如说上坐前要少吃饭、松带等等;下坐之后不要马上去解手等等。讲得特别特别的多。不过这个对于一个已经能够经常达到高层次人来说,这个就不算什么;不能达到高层次的人要稍稍注意一下,有一定好处。

但是总体来说身体是如幻的,这些都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关键就是一个突破的问题,突破之后这都是很容易解决的。所以说在坐的过程中,尤其是不能像有的人讲的那样:坐下来之后,放松,然后把哪些都穴位打通了,然后开始吸收能量啦等等。这个绝对不行!不能这样!当你有了这样的观念的时候,你首先就有一个我念在里面,当我念生起的时侯你就很难达到一个高层次,你就还是在低层次进行,无法跳出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咱们(和他们)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搞那种能量吸收等等那是在现在这种状态进行的,有一种心物的对立。咱们这个地方完全就是心物是一体,它是比较究竟的。心物是一体,不存在说你去吸收能量,没有这些东西的。

 

《怎样放松》

打坐,通过身体的放松达到静,这一点,对很多人都适用,要注意的是,你在使用这个放松去达到静,那么催眠师也照样是使用放松的,催眠师不断地暗示放松、放松。他们也有很多技术,也是通过这种放松达到静的。同样的,我们在睡眠的时候,也是通过放松去达到静,在静的基础上,才能进入睡眠。所以放松是睡眠入静、催眠共同的基础。

打坐的放松和普通的放松有什么区别,区别点就在于用心不同。其他的放松有一个特征是,不对任何对象形成专注。 打坐的放松则是一种专注的放松,对放松的每一个过程、细节,心里都是清清楚楚的。比如说,在放松的过程中,你放松眉头,你就明显的知道你在放松眉头,放松嘴巴,放松鼻骨,然后再放松脖颈,放松肩膀,每一步放松都清清楚楚,一定要非常非常清楚的!

打坐需要放松的部位,是那些辅助逻辑思维的肌肉群和部位,眉头、鼻子、脸颊、嘴部、颈部、双肩,双臂。腰部和背部是不需要放松的。从哪个部位开始放松,看个人的情况,有些人眉头容易紧张,有些人双肩容易紧张等等,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相同的是,需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进行专注的放松 

放松的原则:体会过程,享受过程。比如放松肩膀,我们现在把肩膀放松了,但隔了一会儿又紧张了,那就再放松。就这样,一个部位往往需要反反复复许多次,甚至很长时间。不要急,不要追求结果,要学会体会过程,享受过程。一定要仔细地、细心地、柔软地、耐心地体会这个放松的过程。过程本身就是美好,要学会享受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坐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动不动,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切断身体和思维的关系。放松到位的感觉:心里一点都不会觉得烦,一点都不会觉得紧张,心感觉很清凉,很有耐心,很喜欢坐。

放松是初学的一门必修课,需要专门花时间去练习,放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果放松肌肉群仍感觉不能放松到位的,听轻悠的音乐,观察静境等等,都可以综合运用。比如设置静境来观想。具体方法就是在脑子里幻想(观想)一种美好的境界,可以是自然风景,可以是美好的场景。强调一点观想的场景中,不一定符合逻辑和现实,可以天马行空,尽量设置一些和高级状态相应的物体和场景。例如:翠绿色的玛瑙、晶莹剔透的水晶、圆润透亮的玉石、金光闪闪的黄金、可以是玉石做的柔软的草地、银光闪闪的水银形成的湖水、可以是翠绿透明像宝石一样的树林等等。自己的心一直观想自己设置的美好的境界,以自己感到愉悦为标准的美好境界,一直在这个境界里观想,不仅仅是粗略的观想,要观想到自己境界了里的一丝一毫,把每一个细节都观想的清清楚楚,比如观想树叶要观想到树叶上的脉络,一点一滴。观想金鱼要观想到金鱼身上的每一片鳞片,观想风吹草地要管想到小草摇晃一点一滴,总之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中快节奏东西,在自己观想的境界里把你的镜头拉近,让境界里的每一样物体都放大,每一个动作都放慢。

观想静境实例一:观自己在一望无际的美丽大草原(这样开阔清静的境界容易让心从烦乱中脱离出来),有一波清澈的见底的湖水(这种清明的境界容易让心清明专注,从而打破昏沉,含有光明观的成分),有婆娑的树木,漂亮的木屋(这些境界能够引发柔软心)开始做柔软的深呼吸,随着深呼吸缓慢进行(这种单调重复的观察对象容易引发昏沉,因此要更要注意心相应),身心也逐渐静下来了,感觉四肢发麻,发沉,慢慢失去了力量,最后只有腰部的一小块还有力量的感觉观身体变轻并慢慢飘到空中,越过高山、越过河流、越过雪山我来到大海边(能够放松的境界),静静地观看在荷叶上晒着太阳的水珠(把光明观融进来,这样就容易清明)微风吹来它在荷叶的中心没有目标的滚动着,在太阳的照射下闪出耀眼的银光,随着摇动幅度的加大,顺势向荷叶的边缘滚去,最后流动到叶子的边缘落向水面,水面溅起美丽的水花,本已平静的水面沿着水珠射入处被推向四周,形成涟漪,随后水珠又被反作用力抛回空中,不断上升的水珠开始是上大下小的形状,慢慢的随着上升的速度变慢,它的形状变成圆球状,停住,开始再一次下落,逐渐变成上小下大的形状,又一次的落入水中,再次激起新一层涟漪…… (这种境界,既可以用来进行放松训练,也可以用来作为训练专注时的观察对象。如果仅仅为了放松,那就让心去体会境界的柔和幽静)

观想静境实例二:观想自己站在一个小树林里,小树林里的杨柳树,杨柳的枝叶,随风飘扬,微风拂面很舒服,小树林里有个小水塘,小水塘很清澈,水塘边上的水更是清澈,水底的沙粒,随着水流的轻轻流动,沙粒微微晃动,沙粒上边有几个白色的鹅卵石,几只透明的小鱼儿,在卵石中间游来游去,小鱼儿不长,一扎长的样子,它们的尾鳍微微透明和柔软,他们的肉更是晶莹透亮,尾鳍轻轻晃动,小鱼儿轻轻游动,身上的鱼鳞泛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在太阳的映照下时隐时现,几只河蚌,吸水后,吐出一股水流,在水里慢慢滑行,落到水底,张开双贝,里边一个珍珠闪闪发光,有黑珍珠,白珍珠,都透着一种柔和的宝石的光芒。

 

设置境境注意事项:观想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定是平坦的,没有树木,草是绿的,天空是湛蓝的,没有任何的云彩,湖水是清澈的,水底的鹅卵石是清晰的等等。

 

问:如何判断身体是否放松,有什么标准和好的方法吗?

清凉月老师:没什么标准。因为放松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它并不是一下子就解决的。因为有的肌肉群的放松不是说刚开始的阶段就可以做得到的。如果把这个放松的过程写得过清的话,反而会出现一种障碍,因为容易让他一直就想着这个步骤,想着这个过程,他按照这个过程这样盲目的对照着去做。

事实上整个放松的过程是非常灵活的,掌握原则,然后就是次序地去做就行,不需要去牢记这个过程,不需要去掌握什么标准,只需要掌握用柔软心去专注的观,用柔软心去专注的放松就行,只要掌握这个原则就可以。因为许多肌肉群的放松是需要到一定层次才可以展现的,只要你柔软心做到了,专注做到了,二者都做到了,那么将来深层次的肌肉群就会放松,你就会达到一定的程度,到那时候你才知道这些不需要写得过细,写得过细反而会成为一种障碍。

没有好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路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合自己的方法,而适合自己的方法是必须靠自己去亲自实证的。所以这个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最好的方法。

放松实例:坐下来后,端坐,腰背挺直,开始放松,先放松印堂、眉、微笑放松脸腮和嘴,逐渐是颈部、双肩部,上臂、下臂,手。

《静与专注的静》

一、 “动是现在这种思维状态的两种表现形式。在思维本体学的实证中,在从现在这种思维状态进入高级思维状态的实证中,我们必须首先进入的状态,并以为基础才能继续向更高一级的思维状态实证。

但要注意这里的专注的静,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幽静的静或寂静的静。这种专注的静,是建立在专注的基础上,虽然是静,但因为专注的原因,因而并没有静的体验。因此在实证中,如果你有静的体验,如果你觉得静很美好、很悠闲、很舒适,那么一定处在一般的静中,而不是专注的静,不符合实证的要求,需要进行调整。

怎样才能进入专注的静呢?专注的静是结果,根据条件论,它也是建立在条件的基础上,只要能找到它的构成条件,只要能让它的构成条件形成专注,自然也就进入了专注的静

二、 “专注的静既是一种物质境界,也是一种思维状态,我们通过专注的放松身体和专注的放松思维两种方法进入专注的静。

1. 放松身体

用改变身体物质状态的方法入静,主要是使用放松的方法。由于我们需要的静是专注的静,因此这里的放松是专注的放松

怎样才能专注的放松呢?

身体上有许多肌肉群,其中某些肌肉群是辅助和强化逻辑思维的,这就是身体对思维的响应和相应。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眉头的肌肉就是辅助逻辑思维的。身体上类似这样的肌肉群还有很多。我们需要一一发现,一一放松。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肌肉群是分层次的,随着放松的深入,处于深层次紧张状态的肌肉群会被发现,这些肌肉群其实是最关键的,随着这些肌肉群的发现和放松,你会一下子进入一个高层次的静中。

由于肌肉群是分层次的,因此放松也是分层次、分步骤的。一般情况下,放松要按照先明显,后隐蔽;先近后远的原则和步骤完成专注的静这一实证基础。

1) 先近后远

就先近后远这个原则来说,哪是近?神经中枢在哪里,那里的部位就是近,那里的部位对思维的强化作用就比较明显和强大。我们的思维是遍一切处的,但因为使用这个身体,就一定要受这个身体基本构造的影响。神经中枢就像中央处理器,一切信息都要在这里处理,因此我们往往会认为大脑就是自己,我们藏在大脑里。我们把神经中枢当做了自己,其实如果神经中枢在屁股上,我们一定会认为屁股是自己,自己藏在屁股里。

神经中枢思维非常活泼,这里的肌肉群也就更加发达,也就更能如意的随心所欲的辅助和强化思维,因此我们要首先放松神经中枢附近的肌肉群,也就是头面部的肌肉群。这些部位的肌肉群对思维的响应最明显、最强、最早和最自如。比如眉头肌肉、脸部肌肉、口唇四周的肌肉、鼻子等等,不过因为手和心最相应,所以有时候我们也把手、胳膊、肩膀作为优先观察的对象。

在放松中要注意放松是专注的放松、重复的防松,一定要专注地、细心地、柔软地、耐心地体会这个放松的过程。

2) 先明显后隐蔽

在放松中,要优先查找身体上那些比较明显的响应点。比如在先近后远的防松过程中,如果你发现正在观察近部位的时候,突然远处有一个部位很活跃,比如腿的疼痛,这时候就要本着先明显后隐蔽的原则,先观察腿痛。

等把身体上比较明显的响应点都消灭了,接下来就要观察比较隐蔽的紧张的肌肉群。隐蔽的肌肉群的紧张往往不容易被发现。这些肌肉群往往需要专注的静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发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肌肉群是对实证影响最大的,如果这些肌肉群的紧张能够被发现和被放松,那么我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怎样才能发现这些隐藏很深的肌肉群呢?我们需要培养更强的专注、细心、耐心,我们往往通过观呼吸来实现这些目的。呼吸是我们比较容易觉察的,呼吸同样也是肌肉群运动的结果,辅助呼吸的肌肉群的放松往往比较容易,能够培养更强的专注、细心、耐心,因此呼吸如果观的好,就会很轻易的发现其他隐藏的紧张。对呼吸的观察,对呼吸肌肉群的放松,其实是在思维上下功夫的,因为呼吸是结果,呼吸的改变是呼吸构成条件改变的结果。呼吸的构成条件是呼吸肌肉群和思维。由于心物是一体的,放松思维自然就放松了肌肉群。为什么这里不直接放松呼吸肌肉群呢?那是因为直接放松呼吸肌肉群有一定难度,而这时候通过放松思维来放松肌肉群就容易多了。

怎样放松思维?下文还要详述,这里仅仅谈一下怎样在观呼吸中放松思维:

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就是看自己是不是干扰呼吸了,如果干扰了,那就放下,不要干扰。但这里所说的放下,并不是要你转移注意力。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拿猎人捕捉兔子作比喻。兔子是一个很敏感的动物,对它很细微的威胁它都能感觉到,然后撒腿就跑。因此,聪明的猎人总是先麻醉兔子的注意力,让它认为猎人根本没发现它。所以,猎人就在兔子的周围一圈一圈地转,渐渐缩小包围圈,但一方面又好像把注意力放在别处,这样兔子就觉得这个人并没有发现自己,并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而是在散步,于是它就很放松、很自在地享受自在。其实猎人眼睛的余光一刻也没有离开兔子,心中更是清清楚楚着兔子的一举一动。等到包围圈收缩到很小的时候,猎人就会一下子扑上去,把兔子压在自己身下。对待呼吸,我们就要像这个猎人,一边提心吊胆,防止吓跑兔子,一边还要装出有意无意的很自然的样子。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观呼吸是很容易的,放松呼吸的肌肉群同样是很容易的。

然而,我们有的初学者并非如此,他们往往一刻不停地在那里干扰呼吸,十分在意呼吸长、呼吸短,十分在意呼吸粗、呼吸细。结果把这个兔子吓得胸闷气喘,紧张难受,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我们所要做的其实是改变呼吸的构成条件,这才是目的。

 

专注的静放松专注的放松的鉴别

为了加深和加强对专注的静的理解和实证,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一般人是怎样进入一般的社会上一般人也是通过放松的方法入静的,他们在放松中同样会不由自主会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放松:

思维让思维处于失作用状态,心处于信马由缰、闲庭信步的静境中;

身体身体所有的肌肉群同样处于失作用状态;由于在体验放松的美好,所以无法发现深层次肌肉群的紧张状态;

这种放松属于催眠的放松,在这种状态下,很快处于催眠的细昏沉中,不会对任何特定的固定的思维对象形成持续的专注,最多保持留意、注意,无法形成高度的清明的专注。在这种状态下,觉知力不强,完全受境界的摆布,没有自主性,属于梦境,不符合实证的基本要求,甚至严重障碍实证。

与之相反,思维科学实证中的放松应该是建立在专注基础上的放松。事实上,只有建立在专注基础上的放松才是真正的放松。建立在专注基础上的放松,这好像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身体的肌肉群,有的是管运动的,有的是强化逻辑思维的,是进行逻辑思维时需要调动的肌肉群。这些强化逻辑思维的肌肉群,是我们放松的对象。而那些主管运动的肌肉群,比如腰部等处的肌肉群,则没必要放松。这些地方的肌肉群处于作用状态,往往有助于思维的专注。很显然,在这里思维并不是完全失去作用,处于催眠状态,而是不进行意识活动,但处于专注中。如果和上面催眠术的放松做一对照,你会发现:

思维处于专注中;

身体仅仅放松那些强化逻辑思维的肌肉群;

经过对照,很容易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尤其重要的是,随着专注的持续,执着心减轻,思维会放弃对身体的执着,完全失去身体的感觉,从而让身体处于真正的放松状态。因此,只有建立在专注基础上的放松,才是真正的放松。

2. 放松思维:

我们通常人都是生活在忙忙碌碌中,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经常处于紧张中,因此放松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不可能紧张的入静的。放松思维需要经历几个过程:

1) 放松外源性思维:生活中那些外来的强烈的干扰,会把我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去,让我们的情绪处于波澜起伏中。这些因素、这种思维状态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这也是我们首先要经历的放松过程;

2) 放松内源性思维:生活比较悠闲的人,或者做机械重复劳动的人,比如织毛衣等,他们往往会在心中不停的联想,走神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相续性思维状态一般不容易被发现,因为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种状态比较美好,他们会不知不觉地享受这种状态,有的人还会边联想边不由自主的发笑。这种内源性思维状态是对实证危害最大的,也是最需要警惕的。

3) 放下希望性思维:在上述两种思维状态解除后,在选择性专注的作用下,我们会不断寻找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会不断产生各种希望,这就是希望性思维,这种思维往往很难发现,也是导致绝大多数人实证失败的主要因素。这种思维是需要高度警惕和及时破除的。

专注的静:当希望性思维也被及时觉知和破除后,我们就进入专注的静。由于专注和静是矛盾的,因此专注的静往往是不稳定的,是容易退失的,是容易产生烦的;当这些情况产生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下一阶段实证了。

由于心物是一体的,同时由于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放松身体和放松思维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把实证的重点放在专注上,而不能放在对静的体验上。当你感觉到美好时,要高度警惕,立刻放弃。心中一定要明白,对美好境界的体验就是对专注的破坏。对美好境界的体验和追求是危害非常大的念头,是必须警惕和破除的念头。

 三、 综合放松过程:

1. 身体放松与思维放松交叉进行

在放松中,要牢记心物是一体的,一种方法不容易放松了,就用另一种方法放松,要机动灵活的调整,不要执着于一种方法,结果产生审美疲劳;

2. 反复放松

在静没有稳定之前,已经放松的肌肉群和已经放松的思维还会重新悄然紧张,这就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放松,放松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放松的过程,不要期待毕其功于一役,一定要认识这个反复放松的客观规律,并尊重这个规律和应用这个规律,获得最后的成功。

3. 要点

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专注的去体验和完成,而不要体验静境的美好。如果我们体验静境的美好,我们将进入一般的静中,而不是进入专注的静。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很多人在实证中就是因为无法准确把握这个要点而失败的,因此一定要牢记:专注的静要把重点放在专注而不是静,不去体验静的美好,不去体验轻松感。一旦发现自己感觉到心境很美好,要马上告知自己这是走神了,这是在向静中走神,要及时重新培养专注;

深层次肌肉群的放松是突破身体这一关的关键:

由于肌肉群的放松是分层次的,那些容易被发现的浅层次的肌肉群的紧张其实并不是障碍我们实证的关键的肌肉群,反而是那些不容易被发现的深层次的肌肉群的紧张才是实证获得突破的关键。但这些肌肉群的紧张却不是容易被发现的,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放松自己的思维,让思维达到一定状态才能发现这些关键的肌肉群。4. “静的层次

是思维本体学的实证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根据专注与否分为专注的静非专注的静

非专注的静就是不专注的放松带来的静,这种静也分为很多层次:

比如睡眠,属于深度的静;

细昏沉属于浅层次的静:光感差、黑灰境界、困倦感重;

美好的清明的静,比如绘画、听音乐等得到的那种美好的清静:光感较强、彩色境界、轻松美好;

专注的静按照专注和静的比例的不同也分为很多层次:

静大于专注:特征比美好的清明的静要强一些;

静和专注基本均等:光感较刺眼、彩色境界且清晰度较强但不稳定;

专注大于静:光感刺眼,极不稳定,闪烁;原理是专注打破了静;

 

第五讲《放松操作实例分析》

师兄:上坐的感觉,像是木了一样。

清凉月老师:这个是作意,这个是作意比较重,头脑不清晰。

师兄:这个很多年都是,总是身体上侧出汗,坐着的时候是上面嘛,侧卧的时候也是上面,感觉难受。

清凉月老师:这是作意,气机重,气机有时候向上蓬,要放松入静,柔软心,心情放松沉静,有些人是天生的原因,每个人有一个天然的性格,天然的性格比较容易这样作意重,心向外,然后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心性沉静的人、生性比较平稳的人,想得这个病不可能。

师兄:有时候时间长了,喉咙就会有痰。

清凉月老师:那个也是做意。因为那个地方有个穴位。

师兄:在坐20多分钟左右,有时候上呼吸道感觉痒痒、咳几下就会好。

清凉月老师:对,放松就会好。

师兄:有时坐的时间长了,气就好像,咳咳的。

清凉月老师:作意重。放松就解决了。

师兄:观到慢慢感觉好像比较静下来之后,慢慢感觉胸部有一种压迫感,只能感觉气道有个呼吸的感觉。

清凉月老师:那个也是入静之后,达到入静了,但是放松还做得不好,气机会向这个地方聚集,或是你的作意又重、又散乱的话,散乱心又特别重,因为作意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向静中走的过程,散乱的过程中这个地方气还会向外走窜,不过这慢慢的开始向放松引导,逐渐逐渐能够放松的话,气机会向中间聚集。

师兄:作意偏上面的。

清凉月老师:对,应该放松,只要是作意,气机都是向上的。不是说我作意气机就会往下行,然后就下去了,不是这样的。它是自然而然的,如果你确实作意想让气下行,你这样压啊压啊,只要你作意那怕你想作意让气机下去,也绝对不可能下去的。所以只要放松,放松到一定程度,气机自然降下去。

师兄:好像找不到能放松的地方了已经,从头到脚已经找不到了。

清凉月老师:找不到的时候,你那个找的心也是这样,找的心本身也是一个作意,就是这样放松思维,在思维方面下功夫,心放松,不去想,专注的观察腹部,气机就下来了。寻找本身就是一个作意。

师兄:老师,意识上的放松,或者心上的放松是什么?

清凉月老师:心上的放松就是打破这些念,你的心在干什么。也可以用观心的方法,心想别的事情了,放下,心在想什么就放下,慢慢的就达到了静。

师兄:因为我念佛的时候我就是专注的去念,从开始就

师兄:哦,一上来就专注,那就是老师讲的就是放松,分几个层次的放松。

清凉月老师:这就是现在你有一个逻辑思维,这样判断、追求,执着心向外追求,寻找猎奇点,你把这些排除了就得到相反的一个境界。静分很多层次。一种层次就是催眠,就是完全放松,不专注。当你的觉知力比较轻的时候,就进入一个浅睡眠,你知道有一个身体在睡觉,同时头脑灵活,也知道现在在想东西了。然后再向上走的时候,清明感升起,清明升起,感到一定清凉,有一定高兴,下坐之后,感到轻松,没有那种昏沉,没有困倦,这是一个阶段。再向上一个阶段就是,高度清明感升起,开天目境界,这个稳定些了,这是静的最高的层次。再向上走,因为专注提起,专注力提起就破这个静,静破了之后,清明提起的这个光感会闪烁,闪烁过后就进欲界定开天目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

师兄乙:都可以啊?

清凉月老师:都可以。

师兄乙:是先把这些大的境界设置出来,再观细的。

清凉月老师:对对对。

师兄乙:我有时候有点太着急了。

清凉月老师:不用急,不用求,这些境界本身就是很美好的。

师兄乙:上来我就观那个细致树,然后观不住就着急,然后又观不住,又着急。

清凉月老师:那不能,观这个细致,本身就是打破那个静的。比如说你先观这种大的境界,然后达到静,然后再观细致。观细致之后你觉得观不住了,观不住是什么原因,那是因为观细致是专注,专注把前面的静境打破了,打破了就观不住了,然后你反过来再观那个整体。就这样反反复复的。你比如说观那个鱼吧,鱼在河里游泳,像那种小溪流在游,刚开始你就观它多么的美好在游啊游。你觉得你现在能观得住了,也比较清净了、平静了,其它念头不容易起来了,这时候你再观那个鱼游的时候尾巴一摆一摆的,一动一动,一步一步的,也就是说它缓慢的摆动,这不是练专注吗,这就开始练专注了。专注了以后就把前面的静打破了,你又没办法专注了,然后你再观,观它游得多美好,一群鱼这样游。然后你觉得能专注了,再盯着它一点一点的游动,盯着一点。就这样连续的、来来回回的这个过程,它需要一个过程的。

师兄乙:哦。

清凉月老师:就这样设置,经过设置,设置的你非常喜欢,然后就按照过程慢慢的来。没事就划,在地上写毛笔字能写一个下午,一个下午一动不动就这样写,肯定入定。

师兄乙:其实你说的这些我都听过好多,我知道这个过程。我今天下午就是想求个肯定,再给我说一遍

清凉月老师:对,就这样,没事就这样躺在那里休息,坐在那里慢慢的观,很简单的。过一会儿你觉得坐在这里腰有点疼了,不舒服了,不舒服你慢慢让身体直,调整,调整到你让自己感觉到身体很舒服了,身体不障碍你了,然后你再这样观,观的过程中就这样。过了一会儿你觉得坐了之后,反而是腰又开始酸困了,坐不下去,坐不下你就慢慢的靠着,再轻轻慢慢的放下,这个动作越慢越好。然后这个过程继续再这样观,很简单,很轻松的。

师兄乙:我觉得平时散乱状态比较多,所以上座以后有的时候走神走了一会都不知道,然后回过神来就有点烦。

清凉月老师:很正常,没必要这样,这都需要这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是这样。

师兄乙:也不用特意去练那个观走神这个东西啊?

清凉月老师:对,这时候你要是练写毛笔字、观鱼或树叶的,你就专门观这个,不用观走神,你就专注地观这个就行。你要想练走神的话就专门观走神。

师兄乙:这两天我什么方法都试了一下,遇到困难我就……

清凉月老师:对,刚开始就是这样,很多方法慢慢的调整,各种方法交叉进行,都熟悉一下。你设置的观察对象也是可以不断设置的,你觉得这个观察不下去了,待会在设置这个。就这样调整,一个一个设置。

师兄乙:又有信心了。

清凉月老师:对,就这样调整,连续调整,不断调整。千万不能求,你想一想第一个练禅定的人是怎样练成的,没人告诉他,他就是在那里躺着休息,慢慢的培养专注,他体验休息的境界,他盯着某一个境界想,专注的想,想着想着就入定了,就是这样。学唯物主义就是这样,第一个入定的人就是这样入定的,从来没人说怎样打坐,什么姿势啊,没有这回事的,都是这样跟着乐受去走。

师兄甲:该你说了,什么烦的。昨天说我又烦了,这烦是咋回事儿?

师兄丙:没有,挺好的。

清凉月老师:烦就是对境界追求了,追求之后求不得,然后就烦。

师兄丙:上午观的还行,我寻思晚上观也观不好,这两天晚上睡的挺好,不是睡得不好,就是睡觉的时候一宿失去意识的时间还是短的,一直躺在那听脑海里自言自语,然后谁动什么我都知道,这一宿都是,但是倒也不困。今天早上起来,观得还行,观那个丝巾飘,以前我发现逻辑思维很浅,但是这次我就发现,好像逻辑思维和这个境界有点融到一起了,就是你想让它往哪飘,就看着它往哪飘。

清凉月老师:那也可以。

师兄丙:然后觉知心也有,当时我能意识到我在引导它往那飘,但我意识到以后我也没去阻止它,有一点倾向于单纯的然后就就挺高兴的,觉得观的还不错。然后到中午吃饭了,特别吵,大家说话我也觉得吵,越来越烦,然后说话声音还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烦,一直持续到回到宾馆,我想回到宾馆就终于可以静一下了。旁边搞宣传,放音乐,我就越来越烦。我想我就睡觉吧,睡觉听着那个音乐也特别烦,睡也睡不下,然后我就想,那我就来老师这儿吧。

清凉月老师:这个就是有一点,就是前面经过静的时候,外界境界打破那个静,所以你觉得烦,但真正练专注的都是这样。像昨天举的例子,爱迪生搞发明的时候,外面怎样吵对他都没有影响,入定比爱迪生搞发明还要高深。所以入定就是外面境界不起作用,所以当你觉得外面境界干扰你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你现在是处于静中,你开始需要培养专注。你就设置专注点,就这样观,它外面的也不起作用,专注真正升起的时候,外面是一点也不起作用的。我平时入定也是在这个医院,在上班有空的时候,没病人的时候就坐在这里入定,呵呵,照样入定的,没什么境界干扰的,那么多人在楼道里吵来吵去,根本没影响。

师兄丙:有时候吵嘛,我自己能意识到,我发现我专注点总往外面那个声音上注,然后我就想拉回来,就拉不回来。

清凉月老师:那你设置,设置一个专注对象,就这样设置。

师兄丙:设置以后又被拉过去了,因为放的那些歌我都听过,我还在想是谁唱的。

清凉月老师:啊,那就不行。

师兄甲:她可能听力好吧,能听见,我那屋里就没听见。我觉得是静吧,他平时的心也是静,不喜欢热闹。

清凉月老师:哦,呵呵,这个东西你将来开了天耳通怎么办,天耳通天天很多人说话,坐在山里面能听见山外面人说话,你怎么办。

师兄甲:所以你就练专注。

清凉月老师:对,专注练好了就没问题。

师兄丙:然后我发现自己心情好坏也特别重要,对我个人而言几乎就是决定性因素,就是如果今天心情好,坐得就好,心情不好就完了,就越坐越烦,越坐越烦。

清凉月老师:对,打坐就是有几天特别烦。然后过了几天之后,运动一下,跑步一下,过了那个节点,突破就很快,有几天突破就特别快。这个就是这样,最烦的过程就是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你觉得最烦的时候,身体自然在调整,它会突破这个节点。

师兄丙:然后我发现这个烦是心物一体,烦的话我觉得胸闷,然后它胸闷我就烦,我烦它就胸闷,就是这样子。

清凉月老师:对,就是那样。这个地方有个膻中穴,烦的时候这个穴位就气机拥堵,拥堵之后就出现这种情况。

师兄丙:就互相恶化。

清凉月老师:对,一回事的,心物一体的。

师兄丙:我以前就发现不了。

清凉月老师:没事,这个过程就是反反复复的,有时候精进得很的时候反而是最容易产生烦的时候。

师兄丙:我觉得我不是太精进。 

清凉月老师:尤其是在身体觉受没消失之前,你的实证,尤其是从身体上观呼吸走,受天气影响就大。天气阴沉沉的,这个就很难突破,阴沉沉的马上就要放弃了,下雨天,马上放弃了,当天就突破。

师兄丙:因为前两次有点经验,坐的时候觉得后背疼,或者哪儿不舒服,我就想这是刚强心,然后我就放柔软,就挺好,观的也挺好。今天我就想,放柔软,放柔软就能好一点,然后就有点像催眠一样,头特别晕,在那转啊转,我就想,不观了,起来吧。正好我俩都有点问题,就到老师这来了。

清凉月老师:这就是认知把握的过程。

师兄甲:还是在追求果。 

清凉月老师:对,都是这样,因为越精进,越容易追求。有时候看到别人突破了,也让自己下决心,也要今天突破,这个越是障碍它。就轻轻松松的,他们突破就突破,你不管,你只管坐着这样休息就行。

师兄:老师,我想问一下,以前打坐的时候,没打坐的时候睡在床上感觉,那种紧乎乎的感觉。

清凉月老师:是作意重,对,很多人都是这样,你作意重了,刻意的这样,用力,你学医的你知道,阳气者因而上,卫外者也,这时候作意过重整个气机上浮。就出现这种情况。

师兄:在床上也有这个感觉。 

清凉月老师:对。这个只需要放松就行。

师兄:我严重的时候额头这个地方呼呼冒凉风,要拿那个枕巾给盖上。要不可凉可凉了这个地方。乎乎地,像听着风声往外冒。有一个月,吓得我都不敢躺着观了,特别严重。我一开始以为像有人吹我呢,一看没有。就拿枕巾给挡上,好一点了。特别凉这地方,吓人那。后来不敢观了。就作意,你不作意它也去,奇怪。

师兄:我也没看什么,没观什么。

清凉月老师:整体紧张。整体紧张整体气机上浮。严重的狠的话,头都出现这种胀了,疼痛了。

师兄:就是这块紧乎乎的。 

清凉月老师:对,就是着意过重,用力太重。

师兄:就是这里啊,放松的时候,像太极在转。 

清凉月老师:那都是幻觉。把那个全放下,身体都是幻觉。观念正确就好了。

师兄:能观吗? 

清凉月老师:不能观。原则上是能观。但是因为个人不能观。有的人可以这样观,有的人不能这样观。这是个人把握的问题。

师兄:那个时候不懂。以为天目在这儿呢要开天目了。 

清凉月老师:对,好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好多人都是这样的。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基本有三个人达到了关键点。

师兄:一放松的时候,感觉顶部比较紧张。

清凉月老师:那是作意的。作意比较重。

师兄:我一放松就是头部紧张。

清凉月老师:你是作意比较重。如果你放松比较好的话,那个地方会有一个微小的气团。如果是头发直竖的话,觉着有不舒服的感觉,那是作意重。是苦受。

师兄:这里是开着的。 

清凉月老师:你感觉到什么?感觉到张开?

师兄:这里是张开的。

清凉月老师:是一种错觉。你想着开天目,是那样开。

师兄:没想这些。 

清凉月老师:那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开天目,只要你有一种观念,潜意识自然会发挥作用。你会有一种感觉。这就是潜意识,观念错就一切都错。因为真正引导我们突破的就是一个潜意识。所以只要观念错,潜意识会把你引到一个错的地方。这就是实证第一步必须有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最难见的。

师兄:你像我这手往这一放,稍稍一注意就麻胀了就热了潜意识作用呗,也没怎么特意去观,这么来的。

清凉月老师:对。这说明你基础就比较好。就这样你继续放松。要不然你就跳过这个身体。设置一个身体外观察点观。那样继续走。如果继续走的话,很快它就会静极生动,一静极生动,就一烦又下来了。

师兄:又回来了。 

清凉月老师:对。在身体最美好的时候,最稳定的时候,设置另外一个观察点来观。这样绕过这个身体。因为只要有身体的感觉,你那个很快就会有静极生动和动极生静。来回这样反反复复的,无法控制的反反复复。

师兄:暖是一躺下就暖了。然后是接着观暖的有与无? 

清凉月老师:也可以。

师兄:住于暖?

清凉月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让身体的觉受没有。

师兄:再返观内照。自己在等待什么,烦了或者什么的。 

清凉月老师:也可以。

师兄:得设置好。 

清凉月老师:对。

师兄:有的人习惯性过一会就咳一下。

师兄:我有时也是。坐大概有半小时左右。咳嗽。控制不住的咳嗽。一开始憋着。实在憋不住就咳嗽。

清凉月老师:就是没放松。对,没放松好。

师兄:有的时候会咽口水,就是没有口水也会咽一下。

师兄:她说她一到这口水甜。

清凉月老师:口水甜倒不是什么坏的事情,是静,专注开始生起,然后才会出现口水甜。紧张燥热往往伴随嘴干,细昏沉的话是流口水。如果是清静达到一个专注的程度的时候会口中会出现有点甜。再向上走,逐渐你的嗓音各方面都非常地清凉,或者这些身体方面的感觉,但是都是没意义的。

师兄:感觉头顶越来越紧张。 

清凉月老师:那还是作意。

师兄:我没作意啊,我就这样放松啊。 

清凉月老师:但是那还不算放松,那是你刻意那样放松,事实上是出现这种作意。

师兄:我就保持觉知嘛,这个身体就好像把它忘了一样。 

清凉月老师:这个觉知的过程有时候你用作意的觉知的。

师兄:没有作意啊,可能是潜意识作意吧。 

清凉月老师:因为真正放松的时候,是头顶会出现一种轻轻的一种轻压力,然后是有时候你感觉头发有点竖,头顶开始向上顶;同时伴随一种乐。

师兄:哦,一上来就专注,那就是老师讲的就是放松,分几个层次的放松。 

清凉月老师:这就是现在你有一个逻辑思维,这样判断、追求,执着心向外追求,寻找猎奇点,你把这些排除了就得到相反的一个境界。静分很多层次。一种层次就是催眠,就是完全放松,不专注。当你的觉知力比较轻的时候,就进入一个浅睡眠,你知道有一个身体在睡觉,同时头脑灵活,也知道现在在想东西了。然后再向上走的时候,清明感升起,清明升起,感到一定清凉,有一定高兴,下坐之后,感到轻松,没有那种昏沉,没有困倦,这是一个阶段。再向上一个阶段就是,高度清明感升起,开天目境界,这个稳定些了,这是静的最高的层次。再向上走,因为专注提起,专注力提起就破这个静,静破了之后,清明提起的这个光感会闪烁,闪烁过后就进欲界定开天目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

 

问:我是盘腿坐着观腹部呼吸的。双手上下交叠放于腹部。 

清凉月老师:首先来说, 腹部的呼吸你也可以直接观。 但是散乱心如果重的话是不容易的。南禅的一个方法是可以加大腹部的起伏度, 也就是说, 在相上做出一种能够, 把相做出一种加工, 加工到能够引起专注。 用的是这样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 观腹部的呼吸,我们要遵循大道自然的原则,自然而然的发展它。 所以, 前期的放松, 松静自然的的功夫一定要做到一定程度, 做到一定程度之后, 腹部的呼吸自然建立起, 你的整体气机下沉,腹部呼吸自然建立起。

:没有躺着观因为容易睡着。

清凉月老师:对, 这就根据个人。 如果你觉得个人比较散乱, 那你可以躺着观,如果你个人觉得比较昏沉, 那你就坐着观。 一切的方法都是为了治病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实证之前先对自己有一个判断, 你的性格特征, 你的体质特征等等。 这些情况都需要判断,判断之后然后再选择所缘。 有针对性的去打坐。 打坐是为了对治思维的问题的, 而不是为了练出什么怪物的, 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一点。

:上坐后一般4-5 分钟后气机就升起, 进入了一种身体似乎被一层膜包围的境界。

清凉月老师:这个说明打坐有一定基础, 基础非常好。首先气和意是一体的, 心物一体。气这种状态和意的这种思维状态是一一对应的。意有动和静两种状态, 也就是说当你体验到体内气机的这种变化的时候, 你是处于意的静的状态。 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但修行第一大忌就是静, 因为静是我们这种思维状态的一个特征,如果你始终处于这种状态,那么你就无法处理现在这种思维状态, 最终无法解决生死问题。 但静也是一个基础, 是必须做到的, 如果连这一步都做不到, 那是不可能实证的。 所以当做到这一步的时候要及时判断,自己基础已经达到了这时候就没必要再在身体上用功了。 跳出去在心上用功, 直接在思维上下功夫。 尽快的入定。 让心提高到一个层次, 也就是能够利用另外的思维状态。至于将来, 你想去证得意生身什么的, 你可以返回来再这样观, 再从身体上走。 因为意生身的证得可以直接从身上走, 也可以干脆就不管它, 等待它自然的变化, 因为心物是一体的,思维只要你能准确的把握一个一个的层面, 意生身可以轻而易举的证得。如果你把握不了,那就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 那就是不稳定, 很容易出问题的。 所以到现在这种程度,就是你以入定作为主要的方向, 不在从身体上走, 从身体外设置一个观察点进行观察。

:但这时我的专注(观)会自动毫无痕迹的切换到腹内的气机上。 并随着气机在腹内的缓慢游动而游动。很舒适祥和。我体会了一下, 这个气机它有的时候是和呼吸同步的,大多数的时候不是同步的。

清凉月老师:那就是在观呼吸的时候, 你和呼吸的规律性是一致的。

:这时候我该怎么观?

清凉月老师:这时候就放弃身体, 不再观身体。

:是专注的观腹部呼吸?

清凉月老师:如果刻意的专注,你将导致一个干涉, 干涉呼吸而不是观呼吸。 观代表着一种客观的观,咱们平时的呼吸是干涉呼吸而不是观呼吸的。

:我感觉坐深入之后再去观腹部呼吸很难抓住。

清凉月老师:这可能是你坐的过程中住于一定的静意,住于其它的境界, 内守幽静,这时候再去观是不容易的。

:强制去观容易升起做意。

清凉月老师:对! 就是这样,因为强制,就把那个静打破了,打破之后就出现散乱, 也不容易观。

:顺势而为, 把游动的气机作为观的对象。

清凉月老师:这个也可以, 这个用的方法就是调整物质状态从而达到调整思维状态的的目的。物质状态的调整, 粗的方面是从肌肉群的放松, 也就是一开始, 一般打坐的人没有任何经验,上来他要放松身体, 通过放松肌肉群改变这种物质状态达到改变思维状态。那么功夫做的好一点, 就是气机开始出现反应, 身体出现暖了或者气机的反应, 通过调整这种暖或者气机的反应, 因为这种暖和气机的反应是一个一个层次的, 通过调整,达到调整思维状态。 物质达到一种状态, 思维自然达到一种状态。 那么对这种物质状态的调整, 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沿着乐 的道路去调整, 因为你调整这种暖和调整气机变化,它都有一个乐受和苦受, 如果你感到是苦受的话, 那么一定是问题。 因为我们越向高级状态走的话, 乐受越明显, 也就是说, 我们在改变物质状态的过程中, 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一定要沿着乐受的路去走, 沿着乐受的路去调整。 如果你感觉调整物质状态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乐受, 那你就马上改变。 向着乐受体验那种乐受, 然后就一步一步达到一个高的境界。但是无论你多么高的境界, 只要你在物质状态走, 你始终还是不会得到根本突破的。 所以物质状态走到一定程度, 一定转向思维, 一定转向观心。 通过观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看老师以前的课件, 讲到不要迷恋气机的美好享受。 我分不清这个往气机上的转换是属于迷恋, 还是属于正确的观所缘。

清凉月老师:正确与否在于一个阶段, 也就是在欲界定之前这个阶段,沿着气机走,一步一步走,这个是正确的。 但是欲界定本身是一个低层次, 如果没有跳出这个阶段, 你始终处在这个阶段以内做, 无论功夫多么好, 始终是一个低层次。 所以, 一定要对整体的状况有一个把握,整体和准确的把握, 知道哪个阶段该怎样做。

:另外, 我虽然是观腹部呼吸, 但双手总是先于腹部升起浓浓的气机。

清凉月老师:这个也是刚开始的时候,应该体验为什么先升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心情不会非常放松,观腹部时,腹式呼吸的建立,咱们说的腹式呼吸和社会上说的腹式是不一样的。咱们说的腹式呼吸的建立,它必须建立在静,专注的静。达到一个高程度,然后才可以的。才能够形成的。而观手只是在一般的状态就可以观的。所以观手不需要静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那么刚开始的时候。心情不会非常平静。那么自然手部与手部先相应,心物一体。你的气没法放松的时候。整个气机上,它是在上的,所以就出现上部的这些反应。所以刚开始自然就出现手部气机的变化,随着你的放松。逐渐一坐,慢慢的腹部的气机将会形成。然后自然就会转向腹部。观腹部观一段时间,然后就是接下来说的。

:然后这种气机和腹部的气机融为一体,分不清手和腹部了。到了约30分钟后, 脚心脚背小腿大腿都升起暖意,后背也升起暖意,手和右小臂和右胳膊肘的部位也会升起暖意。但是腹部却一直没有暖意升起,更不用说气团了, 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对?

清凉月老师:这个地方就是放松做的不对,没有达到很稳定的程度。你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位置不固定的,游走型的这种暖的感觉,瞬间的升灭,出现这种升灭的状态,一会觉得暖意升起很美好。一会又消失了。它是在一个界面处,苦受和乐受的界面处。这样摇摆不定的,它代表一点,就是你的专注的静达不到一个层次。也是就没达到稳定的层次,不过在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必然的状态。因为你是在意上用功,在气上用功,那么这个状态就有一个客观的规律,那就是静极生动,动极生静。静到一定程度了一定会动的。因此它始终处于界面处,来来回回的摇摆,就像那个欲界定开天目的人,都不稳定的, 开天目之后看到境界,稍稍一高兴, 一下子就没有了。 这就是一个它建立的基础客观的决定了它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所以, 一定要从理论上了解, 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定要准确的分析,准确的把握, 然后及时的调整。 所以对实证来说, 理论上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 要不然就像有的人,一辈子在一个地方摇摇摆摆,无法突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