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宝妈教女儿不要「懂事」,让孩子未来有无限可能,这样做就对了┃青楠

 丄学号 2022-10-08 发布于广东

作者┃青楠   朗读┃大云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在《敞开心扉的少年》第二集中,教育专家张雅莲老师问蹦蹦,有没有让他印象深刻的,让他觉得有点难过的事情。

蹦蹦回答道:“没有”。

这时,妈妈开口了,“蹦蹦,你想好了,今天是给你机会说,以后爸爸妈妈就不会为教育你的事情吵架了”。

老师也引导道:“你说了以后 ,爸妈两个就会变得更好,下次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发生。”

蹦蹦犹豫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说了句,不喜欢爸爸在批评他时讽刺的口气,这让他很不舒服。

嘉宾周峻伟追问道,“因为你不会关煤气灶,爸爸扇了你一巴掌。如果妈妈没有问,你会不会主动跟妈妈说?”

蹦蹦摇摇头,“我就憋着呗,憋着憋着,就过去了。”

而之所以不想说,是因为他太在意爸爸妈妈的感受,不想他们为此吵架。

老师说道,“越是在意别人感受的孩子,内心反而更超乎寻常的渴望被别人关注和关心。但往往他的外在表现是什么都不在意,很懂事。懂事的孩子内心承载了太多。”

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懂事”,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01

懂事的孩子背后

是「不懂事」的家长

在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因为母亲早逝,父亲沉迷牌桌,大哥乔守成,小小年纪,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年幼弟妹的责任。

妹妹晚上发烧,爸爸沉迷牌桌,不管不顾,他只能独自背着妹妹,上医院看病。

弟弟要开家长会,爸爸却要去逛新开的澡堂,他硬着头皮去学校,班主任却说,“让你爸妈来”,无奈之下,他只好说出,妈妈早已过逝的经历。

街坊邻居都说,守成懂事,会照顾弟妹。却不曾想,他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他本该像同龄人一样,玩耍打闹,却不得不在家做饭,照顾弟妹。

只因有个不靠谱的爸爸。

《敞开心扉的少年》的节目中,蹦蹦的爸爸因为沉迷手机游戏,而忽视了对蹦蹦的关注。

妈妈让他关厨房灶火,他却不想放下手机,让蹦蹦去关闭。结果蹦蹦没关闭好,还被爸爸打了一巴掌。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关于“懂事”的调查显示:55.9%的受访者直言,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长。

这些家长只图自己省心,压抑了孩子天性,忽视了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声音。

02

越懂事的孩子

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

前段时间,明星马思纯在沉寂了半年之后,重新出现在镜头前,并首次公开自己得抑郁症的经历。

原来消失在观众面前的这段时间,她一直饱尝抑郁症的折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经常睡到一两个小时就要醒来一次。

严重缺乏睡眠,使得她在3天内瘦了7斤!又却因为要控制病,服用激素类药物,在3天内又胖了8斤。

短短时间内,体重骤降骤升,使得她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无法再继续工作。

而她患病的原因,与原生家庭的教育不无关系。

从小,她就被家人灌输“你要懂事,要听话,要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小到吃穿用度,大到专业选择,马思纯都按照父母的要求一一照做。

她还把这种“懂事”变成了一种习惯,扩展到身边的其他人。

她事事替别人着想,“怕别人生气,怕别人难过,怕别人不喜欢她。”

有次在高速公路上,她想上厕所,却因为怕麻烦司机,而一直憋着。

直到自己得了抑郁症,她才知道这种“懂事”会让自己生病。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小时候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

“懂事”的孩子,为了使自己达到父母眼中的期望值,压抑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有委屈,也只能自我消化,久而久之,心理怎么不会出现问题?

03

让「懂事」的孩子有糖吃

邓亚萍说,懂事的孩子习惯了妥协和牺牲,很可能就会变得敏感,胆小,缺乏自信,难以获得幸福。

懂事不应成为顺从,忍让的代名词。

那么,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获得幸福呢?

尊重孩子的天性。

女儿的同学小芸,学习成绩好,人也很乖巧,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平时家长们交流时,小芸妈妈总是夸女儿“懂事”,放学后从不吵着出去玩,在家乖乖地做自己布置的各项练习。

可她却没有注意到,小芸那稚嫩的脸庞上鲜少有笑容,像是心里藏了太多心事。

当看到伙伴们在愉快地玩耍时,她的眼里满是掩饰不了的羡慕。

7岁,正是爱玩的年纪。如果不是为了迎合妈妈的夸奖,小芸又怎会愿意独自在家,做那写不完的习题?

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尊重和呵护孩子应有的天性,不要“拔苗助长”,误了孩子一生。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

心理学有一种症状,叫“配角综合“,是指在群体中的社会角色分配中,有些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的配角”。

在2016年,中国青年报针对2000人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

53.9%的受访者认为,孩子从小接受“乖孩子”理念不去争取,是导致“配角综合”的主因。

要想孩子成为一个不人云亦云,敢想敢冲的人,父母就要从小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勇往直前。

鼓励孩子说“不”。

明星马伊俐曾对女儿爱马教育非常严厉,虽然人人都夸赞她懂事,但她却连拒绝别人都不会。

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她不愿意扮演大家分配给她的角色,但却不敢说出口。

这时马伊俐才意识到,爱玛的过份懂事,已经让她连说“不”的勇气都没有。

她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与女儿沟通疏导,总算让爱马说出了内心的那句“我不愿意”。

育儿教科书《爱弥尔》中写到,“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让孩子勇敢地说不,表达真实的自己,不过分顾忌别人的感受,拒绝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勇于拒绝别人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04

不要让「懂事」局限了孩子的未来

在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二女儿德善被夹在姐姐和弟弟当中,被迫成为了那个“要体谅父母”的懂事孩子。

明明喜欢吃煎鸡蛋,却只能装做更喜欢黑豆,把仅有的两个鸡蛋让给姐姐和弟弟。

为了给家里省钱,每年生日只能和相隔三天的姐姐一起过,分享同一个蛋糕。

当自己的要求再一次被父母忽视后,她压抑已久的委屈终于爆发。她哭诉道,

为什么自己吃的永远是腌豆子而不是鸡蛋?

为什么自己的生日永远跟姐姐同一天过?

看了真让人心疼。

心理老师武志红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孩子的一生有无限可能,不要让“懂事”局限了他的未来。


赞赏归作者


山伯教育指导┃郭新爱

郭新爱,深圳市某小学校长,一级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宝安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曾担任德育处主任,从事教育34年,热爱书法和文学创作,作品屡获各级各类书法文学比赛大奖,关注青少年成长、心理教育和亲子养育综合素质教育。

点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