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奠边府战役,武元甲夜不能寐:去请韦同志,有急事商量!

 兵说 2022-10-08 发布于云南

作者:我看行历史

1954年1月5日,越南国防部长兼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刚从奠边府前线回来,越军副总参谋长黄文泰少将,就将一份“速战速决”奠边府的作战方案递了过来。

这次为了攻打奠边府,越军厉兵秣马,好不容易集结了4个步兵师,1个炮兵师,1个独立团累计4.5万人;另有3.4万人担任民工负责后勤运输,但运力仍旧严重不足,原计划储备3600吨粮食,由于敌人增兵奠边府的缘故,先是猛增到6000吨,然后是一增再增。

根据黄文泰的汇报,此时越军兵力充足,又有高射炮和重炮助阵;如不尽早对奠边府发动总攻,不但要错失良机,久居山林的官兵体力和斗志慢慢松懈;而且由于前线部队每天消耗50吨到90吨大米,造成后勤补给压力将会更大。

想不到,黄文泰的这一句话“大家求战心切”如紧箍咒一般,搞得武元甲开始焦虑了起来,一连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从内心来说,武元甲对这个作战方案,抱有很大的怀疑。

武元甲认为,此时奠边府北部,法军的阵地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加强,构筑了非常牢固的防线,万一自己的部队攻坚不克,遭到重大损失怎么办?

为了让更多人支持自己的看法,武元甲决定先找韦国清商量一下对策。

【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将军】

在越南战场,中国军事顾问团该如何正确、有效指导越军作战呢?这对当时并不了解越军的我军将领来说,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难题。

尽管韦国清指挥打仗出色,还参加过谈判小组,又是广西人,到越南工作比较方便;各方面都属于王牌顾问团长的角色,但在帮助武元甲指挥部队,谋划进攻奠边府这样艰巨的战斗,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仍然充满了挑战。

作为先期入越,指挥越军取得首胜的陈赓,更是坦言道“要当好参谋,出好主意,很不容易”。

【粟裕大将与陈赓大将】

对于武元甲提出的“没去前线时,我与你都曾预计奠边府战役采用逐步歼敌的战法,需要45天时间,现在先遣组要求早打、快打,这一方案不妥”的观点时,韦国清却说:“干部们看法一致,我们还没有反对他们所提方案的根据,如不早打很可能贻误战机。”

对此,武元甲也觉得完全否定这个提案,论据不足,他既不能写信,也不能发电报与上级联系,只好于14日召开作战会议,确定总攻奠边府日子定在1月20日,后又因故推迟到1月22日、1月26日。就在武元甲签署作战命令当天,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越军重炮团,在开往奠边府前线途中遭遇困境;将越南炮兵开往前线不光要动用部队拉炮,还要动用大量妇女作为民工边走边修公路,劳动强度之大超乎想象的艰苦劳作摆到了台面上。

本来,越南的工兵和个头小、体力弱的民工抢时间修了一条15公里长,3米宽的简易公路;但是根本无法让全重2258.91公斤的105毫米榴弹炮顺利通过。无奈之下,武元甲只能下令312师与炮兵一起拉炮,走山间公路进入预设离奠边府10余公里远的阵地。

为了让重炮尽快进入阵地,每百名越军士兵拉一门炮,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崎岖不平倾斜度达到60度;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的山路上拼命拉炮。没想到,忙碌了整整一夜,只向前推进了500米到1000米。

此时的武元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312师拉炮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居然还没有进入阵地;反而传来一名士兵被俘的消息。很显然,守卫奠边府的敌人,很可能已经观察到越军准备进攻奠边府的动向。

心急如焚的武元甲,不由得想起了战前胡志明的叮嘱,“如果发起进攻,必须胜利;如若不能,就不要贸然进攻。”

等到了1月26日这一天早晨,离当天下午就要发动进攻只剩几个小时了,已经彻夜失眠头上贴满了艾灸武元甲,忽然找来了自己的翻译黄明芳大校。

黄大校一进门,吃惊地说:“总司令头疼吧?怎么贴了这么多艾灸?”

武元甲根本顾不上这些,焦急地说:“你赶紧去请韦同志来,我有急事同他商量。”

同样忙着指导越军作战搞得整晚失眠的韦国清,找到武元甲:“战斗就要打响,请武总告知最新情况怎么样?”

武元甲则开门见山地说:“这正是我要同你交换意见的问题。”然后,他不仅列举越军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认定按原定计划进攻必然失败的可能;还指出:“经过八年战争,越军才组建了这六个主力师,现在都参与这一战役;因而只能打胜不能打败,打败了就折了本。”

韦国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说问道:“按武总的意见怎么办?”

武元甲斩钉截铁地说:“推迟今天下午的进攻,把部队撤回出发地域,按稳扎稳打的方针另做准备。”

据黄明芳事后回忆,武元甲话音刚落,韦国清当即表示;“我赞同武总的意见,我去打通顾问团干部的思想,武总去打通越南干部的思想。”

问题来了,原本支持早打、快打奠边府的韦国清,为什么态度突然来个180度大转弯,改变之前的主意呢?

【武元甲与韦国清】

原来,眼见越军重炮部队短时间内无法进入阵地,韦国清一边与武元甲一起焦急催促炮兵加快行军速度,一再推迟总攻奠边府日期的同时;另一边,他与梅嘉生商量后,专门给国内发电报请示上级领导,要求变更原定攻打奠边府作战方案。

而接到电报的彭德怀马上作出了重要批示,不但同意韦国清的请求,还进一步提醒说:“不要四面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分割包围的办法一股一股地歼灭敌人,要细心组织火力,切不可把阵地攻坚战当作运动战来打。”

身为顾问团团长的韦国清对于武元甲,完全没有颐指气使的架子;当武元甲找他之前,他已经主动请示国内上级领导,要求改变原定作战方案变更战役部署;更是达到争分夺秒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他还得做通顾问团其他干部的思想。

经常为指导越军作战而忙得废寝忘食的韦国清,简直是顶着顾问团长的头衔,却干着最累的工作。

结果,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尽管不少越军干部,对于武元甲取消原定作战方案的决定,一百个不满意;但最终,武元甲还是给总攻奠边府的行动按下了暂停键,时间定格在1954年1月26日上午11点。

事后证明,正是韦国清在关键时刻,对于武元甲要求改变之前作战方案的想法,不仅没有半点脾气;还反过来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为避免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为后来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越军作战局原副局长陈文光上校回忆此事时,不无感慨:“武元甲将军在改变奠边府战役决心的问题上,他的贡献至关重要;我不知道在这件事上他与韦国清将军是怎样商量的,但是他在做出如此重要决定时候,一定要征取韦国清将军的意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