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茂林之家 2022-10-08 发布于湖南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苏东坡传》,本书中文版约有28万字,我会用5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5期。

苏东坡在皇太后的支持下,一时政治得势,但他为百姓疾苦发声,单枪匹马只身奋斗,免除老百姓因王安石新政导致的债务,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仗义执言、无畏强权的性格,却使朝廷奸臣小人极度害怕。他们利用他的作品无事生非,不断地弹劾他,且他越恳求外放,他们越觉得情势严重。

元佑八年秋天,当政的皇太后,苏东坡失去了他的守护神,随即得到外放,开始了他没落的仕途之旅。

01

新上任的哲宗皇帝轻率鲁莽,脾气暴躁,好色昏庸,颇容易被老奸巨猾的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国家陷于无可救药的混乱,已可未卜先知了。

年轻的皇帝在奸臣的蛊惑下,立刻将神宗的新政和新经济政策重新恢复。对所有反对新政的政党,都挂上了破坏先王德政的罪名而遭贬谪、罢黜、监禁、外放。惩处大臣人数之众,为往古所未有。被流放人在流放中时,官位还继续贬低,而且还随处调动,苦不堪言。

比起第一次王安石在位时对异己的迫害,这二度迫害更加有过之无不及。在这种情势下,苏东坡这个奸臣的眼中钉,被迫害反而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苏东坡成为了被贬谪到广东高山大疫岭以南的第一个人。

自中国的北部到中国的南部,一千五百里。他突然明白,他一生注定要到处奔波,一站一站地往前走,而现在只是在他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这旅程是他呱呱落地时已由神灵决定。五十七岁的他,已饱历命运的荣枯盛衰,现在命运的转变,在他也不足为奇了。

况且与政治断绝关系,过常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他的宿愿。他现在继续向前行进,心中一片宁静。

哲宗绍圣元年十月,苏东坡到了惠州。惠州很美,当地居民也对他很好,没过多久,就“鸡犬识东坡”了。

他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所有邻近地区的官员都利用此难得的机会,来与这位杰出的诗人相结交。惠州五县的太守,不断给他送酒送食物,太守詹范和博罗县令林杯变成了他最亲密的朋友。其他至交如杭州僧人参寥、常州的钱世雄,不断派人带礼品药物、书信来探望,使他可以和家庭保持联络。

现在的他喜欢闭门静坐,点上檀香,细闻香味,思想往日过错。有时窗外凉风徐来,他下午酣睡,等屋顶一个乌鸦把他唤醒,忽然觉得自己已然无官一身轻。

他开始品尝桂酒,写了好几篇酒赋,还自己造酒喝。但在做酒方面,他只是个外行中的内行,而不是个真正内行。他的儿子说起苏东坡的酒时,说尝来犹如屠苏酒。

这时的他,虽然没有官职,但依然不影响他做个热心公益的国民。他关心着惠州城的诸种改善革新事宜,将对邻人和当地百姓的福利,视为己任。他翻凭借与当地官员的关系,修桥梁、建放生池、建医院、引泉水进城,颇有建树。

在惠州的日子里,他失去了挚爱。苏东坡一生的几个女人之中,朝云最称知己。朝云去世后,苏东坡一直鳏居未娶。

正在苏东坡以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际,命运之轮又一次不合时宜地运动起来,他又被贬谪出中国本土之外去了。

这次的贬谪,据说又是因为他的诗。他曾写了两行诗,描写在春风中酣美的午睡,一边听房后寺院的钟声。章惇,也就是那个他年轻时的朋友,现在为当朝宰相,看到那两句诗后,说:“噢!原来苏东坡过得蛮舒服!”于是颁发了新贬谪的命令。

02

绍圣四年,苏东坡到达海南。由中国人看来,海南岛根本不适于人居住。

在夏天极其潮湿、气闷;冬天雾气很重,秋雨连绵,一切东西无不发霉。岛内居住的黎族,与内陆的移民相处得并不融洽,而且教化落后。

在岛上可以说要什么没有什么,来到这里,就真的是被流放了。他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唯有一幸,无甚瘴也。”

苏东坡一次对他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像以前在黄州一样,他与身份高身份低的各色人、读书人、农夫等相交往。

闲谈时,他常是席地而坐。他以闲谈为乐,愿听别人说话。他带着一条海南种的大狗“乌嘴”,随意到处游逛。和村民在槟榔树下一坐,就畅谈起来。

甚至于在如此地远天偏的地方,那群政敌小人依然不让他安静消停。

他们派下属过海,察看苏东坡的情形。那个官员发现苏东坡住在官舍里,颇受太守张中优待, 随将苏东坡被从官舍逐出。当地的居民,尤其是那些穷读书人的子弟,亲自动手帮他盖了几间房子。

之后两年半的时间,他过得倒是轻松自在,只是一贫如洗而已。

夏天的热带海岛上,因为潮湿的缘故,人是很受煎熬。苏东坡只有静坐在椰子林中,一天一天地数,直到秋季来临为止。秋季多雨,因为风雨太多,自广州福建来的船只都已停航。食粮不继,连稻米都不可得。在哲宗元符元年冬天,没有一点食物的接济,父子二人经常饥饿难忍。

实际上,苏东坡似乎也不必挨饿,他的好朋友好邻居也不会让他挨饿,他似乎是过得蛮轻松。

据说,有一天,他在头上顶着一个大西瓜,在田地里边唱边走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向他说:“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此后苏东坡就称她“春梦婆”。

他有时在朋友家遇到下雨,就借邻家的斗笠蓑衣木屐,在泥水路上溅泥蹚水而归。狗见而吠,邻人大笑吼叫。

有时他和儿子到六里以外西北海边,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像一个和尚面海而望。那块岩石下面,长了许多荔枝橘子树。在那里正好摘水果吃。但是倘若有人打算摘得吃不了,要带着走,立刻就风涛大作。

有时他倚在躺椅上,听儿子诵读经书,偶尔会指出某些古代文人生平的相似细节,而评论之。有如此高明的父亲指导,苏过也变成了有相当地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至今还广为流传。

他还在儿子的帮助下,整理杂记文稿,成了《东坡志林》。在黄州谪居时,他已经注完《易经》和《论语》。现在在海南,他注完了《尚书》。

03

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去世,弟弟徽宗继位。而在前半年,由新皇太后摄政,她下令将所有元老臣一律赦罪。

苏东坡也接到特赦令,调到雷州半岛西边的一县。他又要漂泊无定了,从海南一中向北。

他渡海到了雷州以后,刚到了一个月,他接到命令要他去住在永州。在永州的半途中,他终于接到了可以随意到处居住的命令。

在每一个他所经的城市,都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款待,到每一个地方,都有朋友和仰慕他的人包围着他,引他去游山游庙,请他题字。

这时的他决定去与弟弟结邻而居,他知道常州地濒太湖,风光甚美,并且他在常州也有田产,是为生活之资。

在回常州的路上,苏东坡染上了痢疾,病情时好时坏。回到常州后,他的病还是缠绵不愈。一直没有胃口,一个月光景,始终倒在床上,他预感大去之期已不远。

他把在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三书的注解稿本,托与好友钱世雄妥为收藏。

苏东坡最初与最后的喜悦,都是在写作上。精神好些时,他把在南方所写的诗文拿出来,给钱世雄看,两目炯炯有神,似乎忘了一切。有时,他还能写些小文札记。

之后,病情急剧恶化,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病重辞世,一颗文坛巨星就此陨落。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从当年才华横溢的少年,到后来乐天之命的老人,苏东坡的一生经历过辉煌,经过过苦难,有喜悦,也有悲伤。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命运如何转换,他那一颗济世救国和不屈不挠的心从没有变过。

他从苦难中,不断地走向成熟,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作品,而这一切造就了一个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苏东坡,一个伟大而不朽的人。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