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朱参军记

 悟事人非 2022-10-08 发布于北京

  +

+

编者按

继本号7月15日推发军嫂“清河”的纪实散文《莱阳,也思也念的小城》两个多月后,今日再推出她的新作《小朱参军记》。

通读全文,小编被她对军队的热爱、对军人的深情、对军装的情结而深深打动,曾为军人的丈夫、曾是军嫂的她、曾经稔熟的军营生活,一直流淌的爱国爱军热血,都是她送子参军入伍的理由。

可喜可贺的是,小朱终于接过了父亲的枪。青出于蓝胜于蓝,老朱和“清河”是好样的,小朱是好样的!当送行小朱从军的老朱孤独地回到家中时,共和国的钢铁洪流、强大阵容里,便有了小朱闪光大写的姓名!

我想,小朱离开南京的那一刻,南京城巍巍的紫金山和奔流不息的长江水,还有栖霞山的云缕和松风,一定会以光荣作背景,同我们的军队一起,向送子参军的伟大父母亲致敬!

的确,小朱的父母是自豪的。自豪他们家族中有了第二代军人,自豪他们养育出了保家卫国的好男儿!“清河”写出儿子从军的这篇故事,融进了她的无比激动、无尽情感和无限期待!我相信,儿子在部队的岁月,儿子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将会牵动着她和老朱缕缕情丝,镶进他们生活的每一天,伴他们度过即将到来的严冬,迎接一个个希望的明天!

——田兆广

97年老朱和我在莱阳26军结婚,98年暑假我在军部大院怀孕,99年4月26军移防潍坊后,我在潍坊中医院生下儿子,2001年老朱结束12年军旅生涯转业回到江宁工作,至此一家人团圆生活在一起。在部队大院生活的短暂时光给我留下深深的怀念,心中默默许愿:希望小小朱长大后也能参军入伍,为娘也还有机会再一次步入军营,再一次聆听嘹亮的军号声,再一次看到我们最可爱的军人。

儿子小的时候长得非常可爱,很聪明,人见人爱。但自从上学后问题就层出不穷,不爱学习,会偷懒,很多小毛病,着实让人头疼。为娘身为教师,不甘落后,拿出看家本领,不怕艰难,不辞辛苦,披荆斩棘,斗智斗勇,不负众望,陪伴读书十六载,一路过关斩将,儿子顺利大学毕业。儿子不听话生气的时候,恨不得把他送人,不要了。可惜那个年代不能生二胎,否则早就随他自由发展了。正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忍辱负重也要好好培养教育。

大学毕业后出路在哪?首选考研。但由于两年疫情的影响,考研人数爆增,儿子所学专业又是天坑专业——材料学,再加上学业不精,考研自然失败。进而转战考编考试,原本计划下面几年都在备考之中,希望他能考出一条生路。

3月报名,4月考试。谁知4月江宁疫情突发,考试延期,何时考,未知。但有一点可知,理科生考编不占优势,但不管怎样都要努力去争取、去尝试。我劝儿子考过再说,先不要急着找工作,儿子就在家复习备考。

在无奈的备考中,我听闻征兵政策有所变化,儿子还有最后一次报名参军入伍的机会。知子莫若母,我知道用高大上的态度去谈估计没戏,说不定怼我两句,我就没办法回答。所以我放松心情,轻描淡写,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去谈才有希望。随即我故作轻松,聊天当中和儿子说:“按照以往的政策你是没有机会参军入伍的,现在政策放宽了,你还有最后一次机会报名参军入伍的机会,你看要不要报个名试试看?本着不浪费机会的原则,还可以免费体检,也借此机会表达爱国、爱军的情怀。”他自己想了想也对,没说话,自己一个小时就报好名了。报过名后,复习备考仍是主要工作,家里没人就这个问题深入探讨,都忘了这件事,生活依旧。

7月底儿子接到体检通知,8月1号体检。早上空腹去体检,一直到中午12点半才回来,回来气鼓鼓地说:在医院折腾了一上午,人很多,检查乱七八糟的,饭也没吃,还抱怨我出馊主意。我问他体检通过了吗?他说不知道,看样子不想去当兵,既然不想去就算了,我也没有过多问,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未曾想,过了几天社区通知说体检过了,问到底去不去,如果去的话就要开始走政审程序了。随即全家召开紧急会议,探讨到底去不去?权衡利弊,又分析了他学业上的问题,一番思想工作后,儿子同意去参军入伍了。就这样全家动员起来,各自分工准备材料。我负责三所学校的政审材料,老朱负责单位材料和派出所材料,儿子负责学信网上的材料和档案材料,还到派出所当面谈话记录。大大小小的材料很多,每一项材料都不能出错,否则就不能通过政审,这可是非常严肃的事,必须认真对待。经过十几天的准备,所有材料上报区人武部审核,后期又补了一些材料。政审通过后,接着就是役前训练。役前训练是最近几年才有的,目的一是淘汰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人,二是提前适应部队的管理。在等待审核的过程中,我和儿子在网上了解了一些役前训练的要求和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物品和心理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8月底政审通过,到街道领取役前训练的被子和衣服,9月3号中午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大客车把训练的孩子们送到役前训练点。在哪训练?不知道;训练多长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不知道。一切都不知道,没人通知,也不知道找谁问,也不敢问,就指望孩子打电话说了。下午2点半,儿子发了一条消息说安全到达。随后儿子就消失了,音信全无,犹如断线的风筝一样无影无踪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此时我深刻理解了这句话。前期在家也没有督促儿子跑跑步,做一点力量练习,担心儿子坚持不下来,会不会和教官顶嘴,衣服能不能洗干净,吃怎么样,走的时候忘了带牛奶了,训练那么累营养要跟上……此时我还是有点后悔,没有提前准备充分,这不比上大学,上大学是非常宽松的,几天下来就可以和同学们熟悉了,生活自然就放心了。后来一想没有电话说明儿子在里面还在训练呢,有电话说明就有问题了,这样自我安慰一下。为娘相信儿子一定能坚持下来,不会给当过兵的老爸丢脸,一定能坚持到最后,坚持就是胜利,我默默地给儿子加油!

我在家翻翻日历,数数儿子走了几天,10号是八月十五,我猜有可能会放假一天给儿子回家过节,也顺便和家人告别。结果没有接到儿子的电话,想去看儿子都不知道到哪去看,过了一个寂寞的八月十五,心中不免失落很多。手机一定上交了,没发,所以没办法和家里联系,只能等待,再等待。过了十几天,儿子打了一次电话,说是挺好的,能坚持下来,没问题。问在哪,不告诉,下面什么时间结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不知道。看到儿子黑了,也结实了,状态很好,我们这才放心。没说几分钟手机又上交了,又断联了,又开始漫长的等待。

终于等到15号晚上儿子和我们联系,说是17号走兵,方向大连,但是不给家长见面,怕疫情影响。我一想到两年见不到儿子,瞬间崩溃,怎么也要想办法见一面。我马上和老朱商量对策,到火车站去等,提前去总能看到的。去火车站必须先做核酸,买最近的车票才能进站。所以第二天做核酸,买车票,做好准备,给儿子带的东西装包,随时出发。我想好了,哪怕远远地看到儿子也行,把准备好的包给他,嘱咐他到部队好好干。

谁知到了16号晚上10点多,儿子又联系我们说:让我们到役前训练点拿前面在街道领的被子和衣服,拿回家清洗还要上交,中午12点的火车,9点出发。我叫他发定位给我,当我看到他训练点的位置时,惊奇地发现训练点和我们老家隔河相望,绕一点路开车不过半小时。早知儿子在那训练,我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去看看儿子。儿子始终没说,说明他听从教官的话,当然也没有时间说,这一点表现非常好,相信儿子到了部队也会听从指挥的。

17号早上我们开车出发,顺便带了老朱的战友杨俊,一起去送儿子。因为昨晚联系太晚了,其他的战友就没有打扰了,人去多了怕批评,影响不好,没有组织纪律原则。7点半就到了训练点,打电话给儿子,儿子出来把包给他,话也没来得及说又进去了。我不甘心,想着9点走,总还能在门口再见一面,所以我们就在外面等。

8点50,远远地看到三个穿迷彩服、佩戴红绶带和大红花的人出来了,戴着口罩,看不出来是谁了。我还在想会不会是儿子?时间到了,应该是儿子出来了?一个干事安排三个人在“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牌子下面拍照,口罩摘下来了,离得有点远,看不太清,我赶快喊老朱过来看看是不是儿子。我们还在发愣呢,干事照完相就安排三个人上车了,儿子早就看到我们了,上车前他和干事说想和家里人打个招呼,干事回头也看到我们了,就同意了。看到儿子跑过来,我确信就是儿子,等儿子到了我们面前,先拍了几张照片,不敢耽误时间,送兵的车还在等着呢,话也来不及说,哭也来不及,拥抱一下也来不及,前后3分钟,儿子跑回去上车就走了。儿子走后,我们站在原地好半天没缓过神来,感觉儿子还没有出来呢,还想再等等看。说心里话既为儿子顺利参军入伍高兴,也为两年看不到儿子而伤感。

△新兵小朱换上新军装后,同老兵父亲老朱的合影

事后我们才知道,我们还见了一面,很多家长都没有见到孩子。疫情原因,要求家长不要跟孩子接触见面,出了问题就是这一批兵都要退回隔离,这一点必须要服从要求。听说前两年都是这样走兵的,都没有和家长见面就送到部队了。火车站更不容易见到,几百号人都穿同样的迷彩服,戴口罩,排队,根本没办法认出来,幸好及时赶到役前训练点送儿子,总算见到儿子一面。

第二天中午儿子打电话报平安,说当天晚上10点到达大连,一个小时后到达部队,太晚了就直接休息了,简单地问了一下情况手机又关机上交了,再次断联。此时的儿子好像一颗小星星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中,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这也许是今后两年的常态了,看样子以后要习惯断联才行。

△新兵连的小朱和战友们在一起

儿行千里母担忧,为娘担忧的太多了,役前训练才十几天,心一横,咬咬牙就能挺过去,到了部队就是常态化了,做不好要批评的,甚至罚做,不讲情面,言语很重,能不能接受?不比在家,为娘还要看你的脸色说话,好言相劝,在部队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没人听你为自己解释了,服从是天职。吃住会不会习惯?生病了怎么办?手机上交了,又不能及时联系了,不能及时了解你的情况,为娘甚是担忧,但也无济于事。

儿子走后,我把他的房间收拾一下,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很不适应。想儿子的时候就躺在他的床上,抱着他的抱枕,闻着他存留的气息,泪水不禁潸然而下,心中悲喜交加。喜是儿子还是非常优秀的,没有给父母丢脸;悲的是儿子不在身边,不放心,不能时刻见到儿子。儿子在家不听话的时候母子俩人剑拔弩张,真正离开了又万分不舍,恨不得马上到部队去看看才放心。看着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感慨时光的流逝,不知不觉20多年了,当年在潍坊出生的小小朱长成了一米八的帅小伙,如今子承父业,参军入伍。希望你能继承军人的优良作风,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锻炼自己的毅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部队刻苦训练,钻研技术,明年能评上“四有”优秀军人!

好儿子,安心服役,加油努力干,为娘相信你不负众望,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

+

后记

事后了解,役前训练去了200多人,第一天有9人自动放弃,第二天有5人自动放弃,后期复检不合格也走了一些人。在校生不给定兵,每个人根据各自的情况打分排名,根据排名来定兵。最后还有十几个人没有定兵,只能等待下一年度再来了。由于老朱是退役军人加了10分,儿子又是本科毕业生,所以分数靠前,他自己选择了海军。

儿子走后,老朱把拍的照片发给一些战友看,战友们这才知道儿子参军入伍了。一传十,十传百,战友们纷纷打电话祝贺,都批评老朱没有提前说,没有给儿子好好祝贺一下,老朱只能一遍遍地解释,解释到最后老朱都没劲说了。都是这该死的疫情影响,否则儿子参军入伍是多么高兴的事,战友们一起来欢送,场面一定非常热闹!遥想当年自己参军入伍的情形,历历在目,时光荏苒,下一代都参军入伍了,自己还是老了,不能不承认了。

作者简介:

清河,教师,“悟事人非”热心读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