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菌方:世界抗癌日-走出癌痛治疗的常见误区

 汀澜书院 2022-10-09 发布于重庆

癌痛即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而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是一种躯体上或情绪上的感受。癌痛发生率非常高,1/4新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1/3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3/4晚期患者都存在癌痛。而规范地止痛可以使90%的癌痛得到有效缓解、75%以上的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得以解除。

造成癌痛缓解不佳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关于癌痛的一些不正确认识是主要的一个障碍。其中比较常见的误区如下:

第一,癌痛就是肿瘤导致的疼痛。

其实癌痛原因分为三类:1、肿瘤相关的疼痛,如肺癌侵犯胸膜、颅内肿瘤转移引起颅高压等,占60~80%;2、治疗相关的疼痛,如手术相关神经损伤等引起的疼痛,占20~25%;3、与肿瘤无关的疼痛,如慢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等相关的疼痛,占3-10%。只要患者被诊断恶性肿瘤,且存在疼痛,那么就可以诊断癌痛。绝大部分癌痛为慢性疼痛,即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或者三个月。

第二,癌痛不可避免,先“忍一忍、扛一扛”。

实际上,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会出现癌痛,癌痛也不是肿瘤晚期的标志。而长期存在或严重的疼痛其实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力,甚至会造成焦虑、抑郁、厌世的情绪等。对于急性或突发的疼痛,应该尽早就诊,而不是“忍”或“止”。慢性疼痛则应该“止”,不能“忍”。某些患者或家属认为随着疾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若一开始就使用强效止痛药,到了末期就没有其他止痛药可用。事实上,及时使用止痛药物更安全有效,且所需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而且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利,出现癌痛,应尽早就医。

第三,癌痛治疗=口服止痛药片。

癌痛治疗的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具体采用方法是根据癌痛原因来选择应用的,有时会采取多种方法联合。不是所有的癌痛患者都应该口服药物,比如肺癌术后胸壁疼痛,可能选择肋间神经毁损等介入治疗;脑转移造成的疼痛,可能选择放疗联合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药物;肠梗阻的患者可能选择经皮肤吸收的芬太尼头皮贴。但是应该尽量选择无创途径,如口服、喷剂、贴剂,其中口服止痛药物是最常用的给药治疗方式,因为具有简单、易于操作、方便调整等优势。

第四,不疼不用药,疼了再用药。

其实这就是一个为什么必须“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的问题。“按时给药”即对于慢性癌痛患者,无论患者是否疼痛,均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多瑞吉头皮贴每隔72小时更换,羟考酮缓释片每隔12小时服用。因为癌痛一般不会短期缓解,除非把病因完全去除。而镇痛药物的疗效取决于血药浓度的水平,受血流变学的影响,“按时给药”可以保证血液中药物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从而达到疼痛的连续缓解。如果患者等出现癌痛或者癌痛加剧时再用药,因为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往往不能满意地控制疼痛。

第五,“去痛片、布洛芬”等非处方止痛药物更安全。

非处方止痛药主要指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芬必得、扶他林、西乐葆等。研究已经证实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对心脏、消化道、肾功能的危害大,存在消化道溃疡以及心脏病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而且这一类药物都存在“天花板效应”,即用药存在最大限制剂量,超过这个剂量,止痛效果不会增强但不良反应会增加。

第六,不要轻易使用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容易“成瘾”。

“成瘾”的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目的不是为了镇痛,而是为了达到“欣快感”,这种对药物的渴求行为导致药物的滥用。不规范地或不是以止痛为目的地反复静脉注射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成瘾”,但这属于药物滥用、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癌症患者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其目的是消除疼痛,是不会产生欣快感和依赖性的,发生“成瘾”是比较罕见的,目前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低于万分之四。此外,阿片类药物没有极量或者封顶的限制,只要规范化应用,逐渐增加剂量,是安全的。

第七,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一旦使用,就得终生使用,无法停药。

临床实践证明,只要癌痛的病因得到控制,患者都可以逐渐减药至最终停止使用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物。而且当吗啡日用量为30mg~ 60mg时,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不适症状。但是对于长期大剂量用药患者,应该逐渐减量停药,否则可能出现流泪、流涕、嗜睡、头晕等“戒断症状”。

第八,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副反应太大,一旦出现就要停药或换药。

阿片类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其次比较少见的还有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等。而这其中除了便秘外,大多数是暂时性的 ,也是可以耐受的。例如恶心、呕吐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 ,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因此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立即停药或换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积极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如调整饮食结构或使用通便药物积极预防便秘,服用止吐药物预防呕吐等,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或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第九,杜冷丁是最强的止痛药物。

事实上,杜冷丁的止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1/8,镇痛持续时间仅为吗啡的1/2~2/3,而且哌替啶的代谢物为去甲哌替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有毒性作用,肌肉注射具有潜在神经毒性。此外,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杜冷丁止痛,患者容易“成瘾”。因此WHO并不推荐给癌痛患者肌肉注射杜冷丁。

疼痛是一种疾病,疼痛需要规范地治疗,疼痛不是“不治之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