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雅课堂实录】细节的力量——《秋天的怀念》

 行人呓语 2022-10-10 发布于重庆

【行人呓语】

老师:母亲进来了,为什么要挡在窗前呢?

学生1:因为史铁生独自坐在屋里,看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担心史铁生见景生情,产生轻生的念头。

老师:很好。能够联系上文理解母亲的这个行为细节。萧瑟的秋天,万物凋零。树叶的殒落可能会触发史铁生对自我生命不好的联想,母亲想阻截儿子的轻生之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当时史铁生的自述之语。

学生齐:“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老师:同学们读完这句话之后,你认为母亲“挡在窗前”的行为有没有必要?会不会是母亲过于小心谨慎了?

学生2:当然有必要。“又”字,说明史铁生不是一次独自坐在屋里,他拒绝了所有的关心,自我封闭,前面说他“狠命地捶打“自己瘫痪的双腿,冲着母亲喊道,“我可活什么劲儿!”可见他不太想活下去。

老师:说得真棒,注意到“独自”前面加了一个“又”字,强调史铁生在求生与求死中痛苦地徘徊。前面我们介绍史铁生时,他的自述之语,同学们还记得吗?他说:“我的职业是…”

学生齐: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老师:对!一个人,终身的职业是生病,这种加诸于肉体的痛苦,是正常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史铁生不仅承受住了这些身体上的痛苦,还创造出了普通人所不能达到的文学成就,他创造了生命的奇景。想一想,所有的生命,都有希望的春天,蓬勃的夏天,惟独史铁生的生命,从来都浸润在凄苦萧瑟的秋天里煎熬。想一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你认为,他创造生命奇景的力量,是谁给予的?

学生:母亲。

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3:母亲坚持让史铁生去北海看菊花。

老师:看菊花的意义何在?

学生4:去散散心,放松一下心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去看到生活的美好。

学生5:秋风肃杀,百花凋零,惟有菊花灿烂绽放。母亲希望史铁生能够从菊花身上吸取到生命的力量。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看来都是在生活中很能理解母亲的好孩子!同学们,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史铁生没有写到母亲推他去看春天的迎春花,生命希望的象征,而是坚持让他去看秋天的菊花。也许在母亲深沉的心思里,就是想着,即便生命到了如此肃杀的秋境,也要学着菊花那样,努力地绽放自我!

【课后小记】

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七上二单元的《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做成大单元教学,也努力地想创设出一些情境来。但文本的分析后,只能做部分的打通,实在有点勉强。我也不耐烦去苦思冥想。
后来想到学生们上交的作文还没有来得及作第三次处理,打开电子文档一看,《离家的那一天》这个命题作文里,不是包含着亲情的叙述与描写么?学生需要修改的地方实在很多,《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学生阅读与理解并不存在多大的障碍,反而在它写作方面呈现出了很大的价值,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景物的描写,比如人物的细节描写,比如平淡叙述下面潜伏的情感爆发,而这些正是我的学生所需要的。于是,我高高兴兴地就做出两节阅读写作链接课:一节为细节的力量;一节是叙述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