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传》:转瞬即逝的爱情和大起大落的晚年贝多芬的命运尾声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2-10-11 发布于黑龙江

一、爱与音乐

1、第一段爱情

1800年,贝多芬陷入了一段让他刻骨铭心的恋情,对象是他的学生,16岁的伯爵小姐朱莉。

后来贝多芬向朱莉求婚了,但是被朱莉的父母拒绝了。贝多芬备受打击。最终由于身份悬殊,他们劳燕分飞。悲伤中,贝多芬写下《月光奏鸣曲》。


2、革命的破灭

1804年布拿破仑称帝,对贝多芬来说,他的英雄轰然倒塌了。

1806年出版时,贝多芬出版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拟定的标题。不仅是英雄之死,这首交响曲也标志着革命梦想的终结。

3、第二段爱情

1806年,他和一位名叫丹兰士的匈牙利公爵小姐相爱并订了婚。丹兰士也曾是贝多芬的学生,她说自己从贝多芬刚来维也纳时就爱上了他。

在平静、幸福的生活中,贝多芬写下了《第四交响曲》。

这首曲子蕴藏着贝多芬一生比较平静日子的香味。爱情的妥协精神让他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然而这段感情还是没能长久。1810年,这对情侣最终还是因为财富和地位等问题没能在一起,但他们至死都爱着对方。

后来,贝多芬又经历了几段与贵族学生的感情,他一生情路坎坷,终身未婚。爱情的冲动带给他更多的是音乐作品的灵感,比如他大名鼎鼎的《致爱丽丝》,就是他在年近40的时候为了追求一位贵族小姐特蕾莎所写的。

1867年,在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粗心的出版商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该作品便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二、贝多芬晚年的大起大落与死亡的降临。

1812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失败,欧洲各国联合起来,英国的威灵顿将军率领英国远征军大破法军,加速了拿破仑独裁统治的灭亡。

贝多芬的创作灵感被威灵顿将军的胜利所激发。他心潮澎湃地开始了新的音乐交响乐创作。

音乐:《战争交响乐——威灵顿的胜利》

当时贝多芬的其他类型的作品都不景气,唯独这些应时的爱国作品成了名曲,一时间名声大噪。他不仅因此获得了民众的尊重,还与许多王公贵族建立了友情,被称作“欧洲的光荣”。

然而在光荣和名声之后,接踵而来的却是人生的谷底。

19世纪的最初十年间,因为战争和拿破仑的惩罚性赔款要求,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这对依赖固定收入的贝多芬而言是毁灭性的。


雪上加霜的是,从1814年维也纳会议起,人们的音乐口味也变了,当时的时尚所趋变为了意大利歌剧,而贝多芬则开始被喜新厌旧的维也纳人视为迂腐。

贝多芬在维也纳失去了名声、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稳定的年金,在恐怖的通货膨胀下,他开始为生计担忧,沦落到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创作。

在这样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依旧在讴歌欢乐。

这首《第九交响乐》取得了空前成功,被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也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1826年的寒冷12月,他因感冒引发了胸膜炎,为此经历了四次手术。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57岁。

三、贝多芬的成就

他这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他对古典音乐的变革有着重大贡献,尤其是对奏鸣曲和交响曲的结构和内容的创新,因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首先,他对当时的古典奏鸣曲进行了颠覆性改革。

其次在创作中他还喜欢用不和协音。

音乐:《C大调第一交响曲》引子开头部分一开始就是F不和协弦

此外,他作曲时还会即兴加无数的延音,无数的休止。这种作风不但加浓了诗歌的成分,抑且加强了戏剧性。

总之,由于基调和主题的自由的选择,由于发展形式的改变,贝多芬把当时硬性的奏鸣曲化为了表白情绪的灵活的工具。

罗曼罗兰用这样一段话总结了贝多芬的一生: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