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中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应当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aobaodingding 2022-10-11 发布于四川

桂林遇到一个神秘船夫,他给我解释庄子的“大知小知大言小言”的真意。说的水面泛波心神旷怡!!

有一年我在桂林阳朔旅游,去到漓江边上,潺潺流水和两旁小山非常清秀,我在那想要坐船游玩一下两岸风景,一看,正好有个小竹排船在旁边停泊。

船上坐着一个船夫,六七十左右的年纪,正在那看书,我觉得这画面挺有意思,过去问他做不做生意,他说,好啊。你上来啊。

我便坐上船去。他便开始撑船。

我问他:大爷你在这专门接游人的吗?

他说:是啊,平日里像这样的淡季没事就停在这,看看书,日子过得也舒服惬意。

我说:你看什么书呢?

他说:《庄子》

我惊呼:这么深奥啊。看来大哥你很有文化啊。

他说:我以前是这里的小学老师,刚退休了,就来这撑船,要说文化就没有,识得几个字而已。

我说:哦,原来是老师,那我正好问问你一句话吧,我也看庄子,看到其中一句很不理解。问一下你或者知道。

他说:哪一句?

我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他说:我反正就乱说啊,说错了你别怪我啊。

我说:你但说无妨。


他说:大知的知字,可以通智慧的智字,也可以理解为知见。大的智慧,大的知见,闲闲,是啥意思呢?就是通达无碍的意思。

说这个大智慧的人啊,看问题做事情,非常通达,他一览众山小,总是看到事情的本质和关键,所以他通达,一般不执著在哪一个节点去纠结。

我说:这个大智闲闲,不是说广阔豁达吗?

他说:也可以这样说,但他其实是要表达一个人通达无碍的意思。闲闲就是无碍逍遥的意思。好像我们现在坐着这个船啊,往下游一直走,没有遇到什么阻碍,有礁石我们都顺利避开了。

所以你坐在这里看两边的景色,很顺,但是它不让你停留在哪一处,景色从两旁倏忽而过,你一看而过,不住在这风景上,所以一直在欣赏下一个风景。

可是这个坐船的你,却没有离开船。这就是闲闲。你在这种自在逍遥的感觉里,畅通无碍,无有一样东西可以阻碍你粘住你。

我说:你这样一比喻,我就感受到了。

他说:大智闲闲,其实这个里头,是道家清静的内涵。闲闲这两个字,你可以好好去体悟那个感觉,是不是内心清静,才能做得到。


小至间间呢,就是说啊,还有一种聪明是世俗的聪明,这样的人以为自己很聪明,了解世间的事情,他们很喜欢把世事分门别类,条条框框,插上标签,搞的好像很清晰,但是其实都是陷在思辨里头了。这样很辛苦,进去了出不来的。

你看世界上的聪明人,精明的人,看什么东西,马上就了解地清清楚楚,拿捏的死死地。哦,这个啊,这个不就是那个啥吗?我知道我知道。哦,那个啊,那个不就是因为这样那样吗?我懂我懂。

定义世间的一切。这种聪明确实很厉害,但这种聪明和大智不一样,它来自大脑思辨。来自社会经验。这就是间间,间间就是分别,辨别定义,爱憎取舍。对我好的我就拿,损害我的我就丢,就推给别人。间间的人,虽然聪明,却很烦恼,甚至痛苦。

因为爱憎取舍,一定是会有很多不满足,求不得,舍不得的烦扰的。人活得就不自在。当然逍遥不了。


我问:为何大脑思辨,就不如大智慧好呢?

他说:人的通达无碍,来自于心的开阔,来自于心对万事万物的知见转变。你只要不再间间,就能慢慢闲闲。

间间习惯了,就越来越间间,遇事就粘上,说什么也不放手,一定要把那个是非黑白利益人我分得清清楚楚,最后纷乱躁动,变成他后面说的“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抅,日以心斗。”

睡觉也不安稳,乱做梦,做噩梦,醒来精气神很难聚焦,疲惫不堪,整天为了眼前名利营碌钻营,勾心斗角,耗心劳心。这种情况是周而复始不断折腾永无止境的。所以也称之为间间。

这都是惯于用思辨分别心活着的后果。

我说:可是我们大部分人不正是这样活着的吗?

他说:庄子并非诟病这样的活着,而是提出来,还有另一个可能。怎样活着,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这个选择的权利啊,谁都有,可是很多人不愿意去选,觉得,大家都是这样活着,我也这样吧,不这样行吗?

他们想不通,也不知道选择了另一种活法的快乐到底有多大。

我说:你的意思,是庄子提出这个另外选择的可能性。

他说:是的,无论庄子还是老子还是释迦牟尼,都是在提出另一个可能性,生命的另一个可能性,有些人忽然之间可能在间间的昏沉蒙昧中,豁然觉得,要停下来,我要重新活过,我要找到生命的真正正确打开方式。这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我问:那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呢?是不是像一般解释那样,是说合于大道的言论总是气焰胜人的,拘泥智巧的言论总是琐琐碎碎,没完没了。

他说:我个人觉得啊,大言炎炎,不能说是气焰盛人。炎炎的意思,是朗照、光耀,醍醐灌顶,心光独耀的意思。他没有要去用气焰盛人的动机。

炎炎,就是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每一句话都是发光的,为啥呢,因为圆融,每一句话都在道上。都能灵光炯耀。

这就是大言,大言者,说出来的话,直透纸背,为啥?那个力量很大,光芒很强。打个比方老子的道德经,五千字句句都是大言,拎出来都是耀眼的炎炎的字句。智慧的力量都蕴含在里面,简单明了,却直击要害。

小言呢。就是缺乏智慧的话语,基本上都是啰里啰嗦,好像我现在和你说的话一样,繁琐没有重点,肤浅而表面,没有连贯性和逻辑连接,互相不能映衬,互相也不能遥相呼应,更不用说互通互证。

我说:这是为什么?

他说:这是因为小言,都是盯着一件事情所说,为某个事情的现象而说,现象本来就是纷纷扰扰的变化着,时刻不停地在变化,当你只能跟随这些变化去说,说出来的,自然都是詹詹之言。

虽然听上去似乎很聪明,很机巧,可是却浮华不定,一掠而过。好像水波里夕阳照着泛起波光,看上去挺好看,波光粼粼,可是靠不住,没有根基。那个波光粼粼的感觉,就是詹詹。

大言则不同,他不是盯着变化去说的,是凌驾于变化之上说的,叫做总揽之言,就像大太阳照着万物,一切很明白。这种话,说到尽头可以不说都行,无言以对,是为大言,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这是最大的言,可是这不可说三个字的光芒,却是炎炎的。

就像唐三藏取经,如来给他一堆无字经书,这是真正的真经,可是他不识货,非要去换有字的。无字的经书,要靠自己悟,悟出来的,就是炎炎之言。什么是炎炎之言,自然之声,天地之言。天地好像不说话,但他把话都说完了。

所以庄子提出人籁,地籁,天籁,天籁,没有限制,就像自然之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它不需要刻意表达什么,可是又说全了说尽了说透了。


所以庄子这句话,用释迦牟尼的一句话类比很贴切,他说:止止止,我法妙难思!

止什么?止思啊,停下大脑思辨思维,这真谛啊,靠人的思维去想,去研究,去考古去计划去钻研,门都没有啊!所以间间,詹詹,都是陷在有限的思维里,无法企及的。

古人很懂这个道理,所以读书要孩子先不乱思考,不去想为什么这句话这样讲,你先背诵,记住了,放在心里了。以后慢慢长大,遇到事情了,有感悟了,自然明白读过的书是啥意思。

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童蒙教育体系的奥妙,在于从小不过度开发你所谓的思维思辨,而是让你先在血液里融进去学问的种子,以后你自然要发芽长大。

不过我们不懂,看过去好像摇头晃脑呆子一样,因为我们喜欢聪明喜欢间间的感觉,吹捧詹詹的效果,其实真正的大聪明,比如厉害的科学家啊,有才能的人啊,都是不显摆小聪明,能静下心来学习和沉淀的人。

说着说着,天色已晚,竹排船已经到了目的地,我给了大爷钱,上岸后给他鞠躬,刚一抬头,他已经撑着船,游走在漓江远处了,只见一盏渔火独耀,在幽暗的漓江水面,闪烁着一团温和美丽的光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