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字威彦,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人,他父亲士赐在汉桓帝时期任日南太守。 士燮年轻时,是颍川学者刘陶的学生,痴迷于《左氏春秋》,被推举为孝廉,任职尚书郎,由于政见不合,被免职,直到他父亲去世后,士燮才再次出仕,任职巫县县令。 公元187年,士燮升任交趾太守。 交州的最·高行政掌管是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长是朱符,这个人仗着山高皇帝远,贪·污·腐·败,苛征重税,百姓受不了,奋起反抗,将他诛杀了。 一时间,交州陷入混乱,中央的影响力大为削弱。 没有了交州刺史,交州七郡群龙无首,只有士燮名望最·高,成了众望所归的地方实力派,在交州呼风唤雨。 他请求朝廷升任他弟弟士壹为合浦郡守,二弟士䵋为九真郡守,兼任徐闻县县令,士䵋弟弟士武则为南海郡守,加上整个岭南官场的裙带关系,士燮实际上成了交州王。 他表面上,依然效忠于汉朝,职位是“交趾太守”。 士燮 士燮是儒家学子,不过当时的儒家可不是后来的儒家,当时的儒家实际上是道家的一种,他玩的就是道家的政治哲学——审时度势。 有了大儒的名号,很多中原人士都来投奔,尤其是三国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著·名的儒者有,袁徽、薛综、程秉等。士燮沉迷于古书《春秋》,还亲自为春秋注解,他的注解成了后世解读《春秋》的重要参考。 袁徽跟尚书令荀彧多有来往,在信中说:“交趾郡守士燮为人宽厚,学识渊博,有政才,身处乱世,却能保全一郡之地,二十年无战乱灾荒,他对《尚书》《左氏春秋》理解透彻,还做了注解,实在是难得的人才!” 交州七郡山高皇帝远,士燮又家天下,全家族掌控岭南,所以生活上极为拉风。 他们出入要钟鸣响罄,笳箫鼓吹,坐着“轿车”,就是有轮子的轿子,能遮风挡雨,护卫前拥后簇,比皇帝还威风。更奇葩的是,中间还有和尚做法开道,一路烧着檀香。 有时候还带着妻儿等家眷,个个坐着“轿车”,车兵跟着步兵,步兵跟着骑兵,拖着长长的队伍。 士燮家族震慑岭南,威震各民族,其影响力不亚于南越王赵佗。 交州刺史朱符死后,荆州牧刘表和曹操都在争取交州,刘表又是派出刺史又是派出苍梧太守,曹操则挟天子以令诸侯,直接给士燮封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 权力虽然没变,却从地下王变成了明面王,士燮笑呵呵的接受,古人是最讲究名正言顺的。 三国混战时期,岭南一片安宁,士燮还派人给朝廷送宝物,什么玛瑙,琉璃,玳瑁,象牙,荔枝,香蕉……南方有什么就送什么,由于路途兵荒马乱,赶赴京城十分不容易,朝廷特意下诏,又封了士燮一个安远将军,爵位为龙度亭侯。 公元210年,刘表派出的刺史赖恭与苍梧太守吴巨爆发冲突,吴巨赶走了交州刺史赖恭,东吴趁虚而入,派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家族归附东吴,士燮封左将军。 苍梧太守吴巨是荆州牧刘表派出的,不愿归附,被步骘派人斩杀。 公元495-公元220年,士燮派儿子到东吴做人质,孙权封士燮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的几个儿子都被封为中郎将。士燮不仅率土归附东吴,还在吴属冲突中,站队吴国,引诱益州豪族雍闿叛离蜀国,加入吴国,又封了个卫将军,爵位为龙编侯。 之前朝贡朝廷的宝物换了主人,每年都有各种岭南宝物送达东吴朝廷。龙眼、香蕉、荔枝、椰子、菠萝不再话下,象牙、犀牛角、玳瑁、翡翠、明珠、大贝之类珍奇不断。 士燮还创造了日喃字,以汉字为形,当地语为音,吸收了大量的汉字书面语,日喃字曾经一度作为越南的文字,对越南影响深远,所以士燮不但进了越南的帝王庙,还进了越南的文庙。 士燮很会养生,活到了九十岁,以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这算是高寿中的高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