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哲学角度来讲,人为什么要努力?

 思明居士 2022-10-12 发布于河北

很多人读《毛选》,动机可能是想通过学习教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阅读世界,进而去探索事物发展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事物的表面现象在时刻发生变化,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其底层逻辑是基本没怎么变的。

文章图片1

就像几千年的世界历史,表面上看变化多端,但本质上就是一段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毛选第四卷: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一旦学会用阶级的眼光去看历史,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如果掌握了阅读底层逻辑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绝大多数人看得更远更透,思考问题更成熟理智,从而更客观地掌握世界运行的一般规律。

上述内容,可以称之为“认识世界”。

正确的认识世界,并不意味着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认识世界,仅仅只是改造世界的第一步。

就像1845年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了一篇经典作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结尾处,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写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其实说得有点大,对普通人来说,其实质就是改造自己和自己身边的客观事物。

事实证明,要干成一件事,要解决一个棘手问题,不仅需要掌握客观规律,还需要付出大量的主观努力。

有的努力是短时间、阶段性的集中努力,有的努力则需要完全调动主观能动性,需要长时间经年累月的艰苦奋斗。

就拿咱们建设小康社会来说吧。

邓公在70年代末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首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

过了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确立。

又过了20年,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才终于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从提出构想到确立目标,最后实现目标,花了近40年时间。

这40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互联网经济泡沫、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98年特大洪水、汶川地震………没有哪一件可以轻松应付!

如果仅仅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人不付出艰苦卓绝的主观努力,能实现这个目标吗?恐怕再等一百年都实现不了!

对个人而言,同样如此。

日常生活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大道理谁都懂”,这个所谓的“大道理”其实就带有规律性和本质性。

不可否认,世界运行的一般规律其实并不复杂,干事成事的方法论,绝大多数人也都知道,曾国藩的“笨功夫”,格拉德威尔的“10000小时定律”,都很管用。

但真正成功的,只是极少数,那是因为“知道”和“得到”之间还差了一个“做到”。

要做到,要让客观规律发挥威力,就意味着要牺牲大量的休息,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要能忍受孤独,承受挫折,而这些,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著名党史专家、国防大学金一南少将对“主观努力”也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他说: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完全是两码事,自然规律没有人的主观努力也能够周而复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大海的湖起潮落;但社会规律离开人的主观努力就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上述,便是我理解的“人为什么要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