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教育: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五)

 杞乡青年 2022-10-12 发布于宁夏
图片

他们将见我们未见的世界,他们将写我们未写的诗篇,所以每一位教师要有面向未来的教育情怀,呵护生命的教育艺术,培育新人的教育智慧。

——向阳居士


六月底的一天,五(2)班的子颐同学早上在校门口跟我相约,想找我谈谈。会谈的地点就在校长室。子颐用非常恳切、也非常坚决的语气,对我提出了要求,希望六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还是白勤丰老师。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正是我们城南实验小学的培养目标。我也感到十分荣幸,因为学校老师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所以我非常肯定地答应了子颐。



确实,白老师是一位受到学生喜爱的好教师。她曾经的学生、现《人民日报》记者吴珊,回忆白老师时说:“想起她,我们感到舒适。”并且进一步指出,舒适需要很多的元素来支撑,例如耐心、柔软、阳光、爱笑、可靠、可信……。可以说,这些元素,立体构画了白老师的特征,阐明了学生喜欢老师的理由,也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毋庸置疑,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把教育的价值定位在“打好基础”,当然是个不错的答案,但此间,我们还需回答“打什么样的基础?”或者说“打基础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关涉着教师的职业心态,更反应着教师的专业生长和事业觉悟。


那么,小学教育需要打什么样的基础?华师大叶澜教授提出了“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这三个“基础”之要义,也隐含了对基础教育教师育人素养的寄意。“未来性”,要求小学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状态”,更要关注他们的“潜在状态”。“生命性”,需要教师时刻关切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存在,用“爱”散播,正如斐斯泰洛齐所说的那样:“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社会性”主要指向时代新人的培养,需要教师把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教育现场精准落地,以使学生有能力去担当他们以后将要面临的各种挑战。简言之,面向未来的教育情怀,呵护生命的教育艺术,培育新人的教育智慧,该是教师被学生喜欢的必备素养,也是过去的学生对白勤丰教师依依不舍、感怀于心的根本原因。





我眼中的白老师是一位知性优雅的老师,更是一位严谨负责的老师。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因材施教,教授学生的同时始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在生活中,她关爱学生、无微不至,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心情冷暖,到毕业长大后的人生之路,带过的每一届学生都被她时时牵挂在心。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素养,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处风景中学习,用积极开阔的心态面对世界,学语文的同时,也在学做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

陆家颐(全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白老师是我读小学期间,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记得刚升四年级时有一个写作任务,要求描写最喜欢的老师,虽然白老师当时不再是我们的班主任,但她还是成了班上很多同学作文的主角。儿童的喜好是直接而真实的,因为想起她,我们感到舒适。舒适,是白老师性格的关键词,这需要更多的重要元素来支撑,耐心、柔软、阳光、爱笑、可靠、可信……越是长大,越能意识到这些品质的宝贵,越是能意识到保持这些品质的不易。相比初高中、大学这些积累“硬知识”的时期,小学更多是为认识世界“打基础”,最初的老师,可能影响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影响我们感知到的生活的温度。很庆幸自己的小学,能遇到白老师,遇到很多好的老师。也期待更多的孩子,拥有美好的小学生涯。


后记


因专业发展需要,白老师新学期起到乡村学校轮岗两年,我未能兑现对子颐的承诺。学校安排了同样优秀的谈珊珊老师接任,我专门对子颐作了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