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乡吾路|西河那个地方

 新用户20563a3r 2022-10-12 发布于广东

有些人,漫不经心向我诠释着人性的复杂;

有些事,悄无声息向我传递出生活的温暖……

                        ——覃炜明

      

吾乡吾路|西河那个地方

 文|覃炜明

朋友发来照片,西河风景如画

西河那个地方,即使我只是在那里呆了十来天,而且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几年,现在我依然对曾经发生在那里的一些事情记忆犹新。

前边是滔滔浔江,江水刚刚从龙潭峡流出来,卷起一股一股的漩涡。对面的岩石从江边斜斜的山上突然凸起,状如一头猛虎,对着江的这边虎视眈眈,那就是浔江龙潭峡上有名的老虎头。

而西河这一边河边,江水抛起一堆黄沙,黄沙上边搭盖了几间供我们这些修建电站的民工居住的茅草棚,走出茅棚可以看到山脚下有两三家农家小屋,小屋旁边有竹林、芭蕉、龙眼树、黄皮树……貌似宁静的风光,和后边壁立的山峰形成反差。

据说西河这个地方曾经是土匪最活跃的地方,母亲曾经经历坐船经过龙潭峡遭遇土匪,据说是因为船上有解放军,土匪没有得手,但是子弹扫在岸边的竹林,一阵一阵哗哗之声,让人提心吊胆。可以想象土屋后边的高山,肯定就是当时的土匪窝。

我来到西河这个地方安营扎寨的时候,大约只有十四五岁。公社在西河修水电站,生产队派出社员来这里做民工。我们住在江边的茅草棚里,没有饭堂,干活回来要自己做饭,烧水洗澡。那时候正是洪水季节,江水浑浊,打上来的江水根本不能够煮饭,要放在星铁桶里,加上明矾,从早上沉淀到中午,用口盅轻轻把上边的清水舀起来做饭,经常桶子下边是厚厚的一层泥浆。

那时候工地为每个生产队都分配有一辆板车,供大家拉水泥。每天大家用这个板车从西河口的仓库运载满满一车水泥到大约一公里的坝区去。到了坝区,大家按分工,有人打炮眼,有人开石头,有人用钢筋把石头一块一块往大坝撬,用热火朝天形容工地的情景实在再恰当不过。

那时候在工地的工种,有轻有重。像打炮眼,撬石头这样的重活,一般都是体力强壮的劳动力干。我这样的少年“新花儿”,只能够做用沙石混水泥开水泥浆或者挑水泥浆这样的活儿。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拉动那架没有装载什么东西的板车,居然一不小心趴倒在地上,一个我们叫他“白头陈”的工地头目,看到我跌倒很吃惊:“那个细路仔做咩也?”平日里对民工呵呵喝喝的头上有一簇莫名其妙的白发的白头陈,这个时候在我眼中显示了他非常温情的一面。“白头陈”在文革中曾经组织批斗过不少干部,后来“处遗”据说被降了职。

那时候有一个外号叫“旗能扛”的男人,来自我们大队的古和村。由于他有剪发的手艺,在工地里他不用参加打石运石这样的劳动。他在工地旁边的大树下,摆了一张凳子,为我们这些民工剪头发。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旗能扛”剪发是不是要收钱了,但是记得有一次他为一个女民工剪头发,那个女民工是一个水亮水亮的姑娘,“旗能扛”剪着剪着被姑娘的青春气息逗得浑身发痒,这个时候他叫那个姑娘站起来,“站起来好剪,站起来好剪”,他一边说一边把已经硬邦邦的下身往姑娘身上蹭。姑娘满面通红,但又不敢声张,把身体往旁边一躲再躲,“旗能扛”一边说:“是个酒瓶,酒瓶!”一边仍然往女子身上压。据说是头白陈发现了“旗能扛”的所作所为,大叫一声:“旗能扛,你耍什么流氓!”旗能扛一惊,那个女子把剪发的蓝布一甩,脸红得像红旗一样,跑去工地开灰浆了。

如果按现在,像“旗能扛”这样的行为,女子完全可以告他猥亵,而按“白头陈”做人喜欢搞新意思的态度分析,大家估计“旗能扛”一定会被批斗一场。但是非常奇怪,白头陈没有追究“旗能扛“的任何过失。后来我们知道,原来“旗能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贫农。在那样的时代,贫农的身份就是一道护身符。

西河这个地方,我呆了十几天就回来了,从此一直没有踏足,即使我曾经在附近的一间学校做了两年多的老师。大约是三年前,看到有一个网站有几位网友骑单车去过西河,他们说到了那里的电站,还拍了几张照片,效果不算好,但是一池碧水,几株水草,勾起了我本来就没有完全尘封的记忆。人生如寄,西河算是我曾经“寄托”过少年岁月的其中一站。

                 (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

其实西河龙潭峡这个地方现在比较适合赛龙舟。


 

    

    作者简介:覃炜明,笔名微明、微鸣、丹顶鹤、何求,一九五七年生于广西苍梧县,现居广东顺德。已公开发表散文、小说、杂文、评论180万字。最近出版乡土散文集《活在吾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登“开卷”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51位。


往期文章:   

          倒水镇,往事如花开不谢……

          忆长发,留下美好,留下风情万种……

          弯弯路,慢慢走——最忆是贺州

          戎圩忆旧——深深的话只能浅浅地说

           在品冲

           逝者朝声

           阿乖,死在六一儿童节在这个夏天,我仍然回望一个叫冬回的地方

          天气好热,突然记起那些曾经野泳的岁月

           桃子·桃子

            回首岁月,真如吃了一堆梅子,连牙齿也是酸酸的

             美图·美文|回不去的童年 回不去的长沙河

             草木记忆·之五——人生苦短,最不能错过这粒米籽李

             读书散忆:陪伴过我走过青春岁月的那些书

             古树吐翠绿,乡音话《吾乡》

              活动预告|在吾乡,讲吾乡——《活在吾乡》作者即将回武界村与村民分享吾乡故事

            吾乡吾路|榕荫下的岁月

             那年那月,那山那水,那个且惊且险的童年(金雪插图)

             大翁的墙头,我的九月九……

             卑微如你,传递的却是吾乡温暖……

            老郭,其人,其命……

            家福其人

           吴国霖|用良知的叙述去抚慰心灵

            活在吾乡|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您尚建在;我发这篇文字的时候,您已作古

            亚马逊电子书新品排行  《活在吾乡》列94位

           《活在吾乡》:用文字呈现二十世纪中叶的南方农村生活

            四兄颂声

           吾乡速递|《活在吾乡》登上权威的图书销量排行榜, 排名位列多位国内名家作品之前

           吾乡游记|重上泗化洲

           吾乡评论|原生态,还原生活的真实

           华西都市报:力透纸背的人性之美——读《活在吾乡》

           《湖北日报》发表书评:《活在吾乡》是对乡土最温润的回望

           旧文+新图|走进不田村

           这个村,旧故事,新照片新图+旧文,说说古娜村

           旧文+新图|七旬老人家中读毛著,百岁寿星路边看美女

          小河那边,那些房子,那些曾经……

           过年了过年了,挖挖那些拜山拜水的记忆……

             莫背村,那些人,那些事……

             白鸡村:一个小村庄的七十年代纪事

            邻家评论|惟其真实  所以感人

           也许是我没有看到过他离世的情景,所以现在想起这个老人,我始终是记得他乐哈哈的样子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人物连载|“鸡乸”七嫂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人物连载|阿娘名叫黄淑贞

         远去的贺村,已经渐行渐远的那些牵挂……

         重磅|写到沧桑语便工 ——《活在吾乡》的艺术特色

        《活在吾乡》图文|前厅,旧事……

        冬天田野里那些稻草人,也挂满了我永远挥之不去的童年回忆……

         图文| 幽幽拾杨第  娓娓解密码

        曾经一起住油毛毡房,一起打边炉清水碌猪大肠

        武界村的魅力

        百年拾杨弟里读《活在吾乡》

        图文见证|写给故乡的传,暖了都市人心

        梦回故园 往事依稀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你一生的甜酸苦辣,我都永远无法了解了

       《活在吾乡》人物之十一:我的阿德哥

      《活在吾乡》:小人物的点点滴滴,呈现的是别样的历史

      吾祖吾亲|母亲这个闺蜜

     吾乡评论|武界村的文界精彩

     《活在吾乡》作品连载之九:姨丈李彪

    《活在吾乡》人物连载之八:六姨惠英

    《活在吾乡》作品连载之七:二叔,我的“养饭爷”

    《活在吾乡》人物连载之六:九舅若萍

      《活在吾乡》作品连载之五:六舅典陶

    《活在吾乡》:妈妈说舅父本来可以做将军.是她的一封信让舅父走向了平庸

     《活在吾乡》:评论的温暖与书法的美感

    《活在吾乡》:关于外婆的遭遇,我一直连了解的勇气都没有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作品连载(2):妈妈,苦命的妈妈

    《活在吾乡》(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作品连载之一|父亲的名字叫建中

    我为什么要写《活在吾乡》,这个自序会详细告诉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