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理学三书随扎 《大学》

 新用户4541Ay47 2022-10-12 发布于上海

(一)

朱子曰:“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故为学要先识其外面规模如此之大,而内用工夫以实之。”今按:程朱表章四书,其义在此。如《大学》一篇,明明德亲民以止于至善,此即其规模之大也。然尽在外面。至于舍此而仅求独善其身,则本末内外先后大小之辨,便已失之。近人疑程朱理学偏重内,可于此知其非矣。朱子又曰:“吾儒必读书,逐一就事物上穷理。异端之学,一切扫去,空空寂寂,然乃谓事已了。若将些子事付之,便都没奈何。”则谓程朱内究心性,看轻外面事物实用处,必误无疑。若以当前中西学术相比,则可谓西学重外,中学重内。中学内究心性,而西学不之及。此又所从言之各异,当加明辨。

(二)

朱子曰:“虚灵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于中,无少欠阙,便是性。禅家则但以虚灵不昧者为性,而无具众理以下之事。”今按:中国传统文化可称为人本文化,以其一切以人为本。人间众事,是非得失,不衡量以人心,则何由而判。故曰,虚灵不昧,此理具足。万物各有理,岂能具足于人心。西方科学家各就物处求理,尽可与人无关。如生物学研究一切生物之理,钻寻无微不至,然与人生之理,则有相距甚远、渺不相关者。人生当何去何从,生物学家转置一旁,不加理会。亦可谓有得于物性,却无得于人性,此与禅家有何不同。

朱子曰:“人只一心为本,存得此心,于事物方知有脉络贯通处。”今按:人生以己之一心为本,此语无可怀疑。人心与外面事物之脉络相通处,中国人即谓之理。若略去人心,必从客观来外求物理,则原子弹可以多杀人,亦是物理。但人理中决不许其如此。今日西方文明多从物理来,但不求人理。原子弹发明,特其后起之一项而已。其他机械,有害人理者,多可类推。兹不详论。

(三)

朱子曰:“悚然一念,自觉其非,便是明之之端。”今按:可见《大学》言明明德,乃指明人道,非是明物理。

又曰:“明德统言在己之德,本无瑕垢。至善指言理之极致,随事而在。”又曰:“善字轻,至字重。”今按:科学发明亦可谓是人之明德,亦未尝不有善。但不得谓其皆是至善。今日之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皆赖科学发明,其事岂尽属至善乎?中国人非反科学,但科学亦须止于至善始得耳。

(四)

朱子曰:“静是就心上言,安是就身上言。静安颇相似,安盖深于静也。”今按:是心静了,还求能身安,则身之安更进于心之静。何得谓宋儒重言心,轻言身。理学家语语必归落到实际人生上,亦岂空作哲理高论,便算能事已尽。

又曰:“公但能守得块然黑底虚静,不曾守得那白底虚静,须将那黑底打成个白底,使其中东西南北玲珑透彻,虚明显敞,如此方是虚静。若但守得黑底虚静何用。”今按:朱子此处分别黑的虚静与白的虚静,可谓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道家好言虚静,庄子书中并屡引颜渊为说。周濂溪言,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颜子之学,先有外面一套规模。庄老道家亦不得谓其非有外面一套规模,则其言虚静亦应是白底非黑底。孔门四子言志,孔子有吾与点也之叹。亦因三子志于外,而曾点则有一番虚静之意。但曾点心中决不能如颜子般白。宋明儒中亦多重视与点一叹者,不先存黑白之辨,则终有病。西方人绝少言虚静,此亦中西文化一相异。

又曰:“定静安,是未有事时胸次洒然。虑是正与事接处对同勘合也。”今按:西方人只注意与事接处,事后乃觅一段休闲娱乐时间。然仍与事接,特转换一对象耳。不似中国人要一胸次洒然时。

又曰:“定静安虑得五字,是功效次第,不是工夫节目。定静安三字须分节次,其实知止后皆容易进。能虑能得最是难进处。多是至安处住了。能虑去能得地位虽甚近,然只是难进。挽弓到临满时,分外难开。”今按:近人好言进步,实是要先知止,始能进。否则今日进了,若见为昨日之未进,即是退。明日进了,又见为今日之未进,仍是退。岂不永求未来之进步即见为以往之退步,进退漫无标准而永无止境乎。又功效与工夫不同。朱子又说:“工夫全在知止,能字盖滔滔而去,自然如此者。”又说:“知止只是先知得事理如此。”今按:此处却是中国文化传统义利一大辨所在。所谓事理,乃指其事该如此。所谓得,乃指此事达到该如此地位,亦即所谓义。非是其事要达到我所欲的地位,此则为利。为父当知止于慈,为子当知止于孝。知一止处,自能定,能静,能安,能虑,而后能得。所得仍是此慈孝止处。而对如何慈如何孝的功效次第,则逐步有进了。此与近代西方科学进步的观念大不同。

(五)

朱子曰:“譬如百寻之木,根本枝叶,生意无不在焉。但知所先后则近道耳。岂曰专用其本而直弃其末哉。”今按:今日号称为知识爆破时代。朱子则曰:“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亦无一事非吾之所当为。”则知识爆破,亦非一害。但恨无人知其本末,审所先后,人各专家,惟我为是,则大病丛生矣。中国人言体统,能成体,斯有统。随时随地,各为所利,寻求知识,斯已失其大本,无体统可言,此则其病也。

又曰:“瑟僴赫喧,若有主于中,而不能发于外,不是至善。务饰于外,而无主于中,亦不是至善。”程明道言:“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今按:道家每多重内轻外。墨家兼爱,则饰于外,无主于中。明道之内外两忘,非主无内外,乃主不偏执一端以相争。如西方人,则专务外而忘内。

(六)

朱子曰:“理不是在面前别为一物,即在吾心。人须是体察得此物诚实在我,方可。譬如修养家所谓铅汞龙虎,皆是我身内之物,非在外也。”今按:此说非忘内外,乃是合内外。心与理一即如此。然亦非谓心即理。

问:“物之无情者,亦有理否?”朱子曰:“如舟只可行之水,车只可行之于陆。天不曾生个笔,人把兔毫来做笔。才有笔,便有理。”今按:此处说有理不必兼有情,舟车与笔皆人做出。许多理不尽自天生,尽有由人做出。西方科学发明了许多物,即是发明了许多理。今人争,有了飞机才始有飞机之理。抑是先有了飞机之理,始有飞机。如朱子此条,是主有了飞机,始有飞机之理的。但须因于其他理,才发明出飞机之理来。不能违逆了其他理,来发明出飞机之理。则仍是理在先,物在后。天在先,人在后。近代科学家乃欲凭发明来反抗自然,征服自然,此恐与朱子此条义不同。而亦引生出种种意外,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之类。此亦自然之表示反抗也。但究竟将来自然征服了人生,抑又人生征服了自然,则有待科学家之继续发明。

又说:“表便是那外面,里便是就自家身上至亲至切,至隐至密,贴骨贴肉处。”今按:此条亦可来说科学发明。如创制出一飞机许多理,他人都知。但有些处,是发明家内心独运,他人知不到。中国古圣先贤发明许多人文至善处,亦如此。如父慈子孝,举世人心莫不皆然。又说:“颜渊说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我以文,是要四面八方都见得周匝无遗,是之谓表。至于约我以礼,又要逼向身己上来,无一毫之不尽,是之谓里。”今按: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此乃大体言人类平等,彼可为我亦可为之意。但人类终有大慈至孝,非人所及者。科学只待专家去做,但亦有能与不能。朱子又说:“粗是那大纲,精是那里面曲折处。”其实科学亦只是外面大纲粗处,故可逐步推进。则科学亦等如博我以文。至要是在里面曲折处。须待人人时时地地去推极到至善处,乃是约我以礼。却无法说进步。如周公之孝,岂能说比舜之孝进步了。闵子骞之孝,又岂能说比周公又进步了。止于至善,是在精处,却不宜言进步。今人谓古人已过时,不及今人,是只知博文,未知约礼。但未细读《论语》,则于博文处仍为有憾。

(七)

朱子曰:“心不可有一物,外面酬酢万变,都只是随其分限应去,都不关自家心事。才系于物,心便为其所动。其所以系于物者有三,或是事未来,自家先有个期待底心。或事已应过去了,又却长留在胸中,不能忘。或正应事之时,意有偏重,便只见那边重。都是为物所系缚。到别事来到面前,应之便差了。圣人之心,莹然虚明,无纤毫形迹,一看事物之来,若小若大,四方八面,莫不随事顺应。此心元不曾有个事。”今按:此条论忿懥好乐忧患恐惧诸情绪诸事,均不可留于心中。心空无物,才能应物得当。又说:“孔子畏匡,文王囚羑里,死生在前,圣人元不动心,处之怡然。”今按: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孟子言四十不动心。此心仍须学来。

朱子又说:“有心于好名,遇着近名底事,便愈好之。有心于为利,遇着近利底事,便贪欲。”今按:这便要看此心之志。故曰志于学,曰志于道。若只要心中无一事无一物,又差了。朱子又说:“此等处须是存养体验,自做得些工夫,当自见之。难以浅识悬断。”今按:中国学问,主要便在自做工夫上,却不宜专在文字上去求。西方科学家脱离不了一间实验室,中国人文之学则以人间世为其实验室,主要实验者,即是吾此心。

又说:“圣人之心周流应变而不穷,只为在内,而外物入不得。及其出而应事接物,又不陷于彼。”今按:孔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富只是外面事变,只在物一边。遇贫当求心能乐,遇富当求心能好礼,所求都在自己心上。若贫必求富,则求在外面物上,不在自已心上,自己又如何作得主。却先把己心丢了。

又说:“忿懥之类,在心上理会。如亲爱之类,又在事上理会。心上理会者是见于念虑之偏,事上理会者是见于事为之失。”今按:西方人多用心在事上理会,却忽于心上理会。念虑偏了,事为自多失。故西方人亦多忿懥。不于心上理会,故少亲爱。中国人则多知忿懥在心上有差了,但更知亲爱在事上亦有差,此处更当学。

朱子曰:“彼之不可教,即我之不能教。可与能,彼此之辞也。”今按:人孰不亲爱其子女,但为父母者不能教,非子女之不可教。人又孰不亲爱其国,但非在下者之不可治,乃为之上者之不能治。明于此,彼此之间则无不可亲之家,无不可爱之国矣。今日国人不亲家,不爱国,而徒生忿懥,是皆不明于彼此之辨耳。孟子只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未说人皆能为尧舜,此亦彼此之辞。

朱子又曰:“能使人兴起者,圣人之心也。能遂其人之兴起者,圣人之政事也。”今按:此惟中国人有此观念。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只论下一项,再不及上一项。朱子又曰:“只我能然,而人不能然,则不平矣。”今按:西方人则只在法律前求平等,不在人与人间求平等,此又是双方文化大相差异处。

(八)

朱子曰:“吾儒唤醒此心,欲其照管许多道理。佛氏则空唤醒在此,无所作为。”今按:西方人尽忙在有所作为上。无所作为时,则不见有此心。

又曰:“圣贤说,行笃敬,执事敬。则敬字本不为默然无事时设。”今按:西方人终日忙于事,何以不言敬。此因中国人言行事,皆指在人群中与人相处,对方有人,故须言敬。如孝弟忠信,修齐治平,对方皆有人。西方人如经商,乃为牟利,非为对方。小心细心谨慎即可,不须有敬。如为政,能保持权位即可,亦不须言敬。如治学,如科学,对方尽是物,亦不须有敬。如哲学,乃从客观求真理,超一切人事上,亦不须言敬。只进教堂礼拜,对耶稣上帝须有敬,但亦对神,非对人。程子言:“写字时一心在写字上,非为要字好,只此是敬。”此乃为养此心之敬,非对字之有敬。若在西方,写字时一心在写字上,不为要字好,要写得快,勿写差,说不上敬之一字。

问:“理在气中发现处如何?”朱子曰:“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附着。”今按:普通只言理寓气中,此条言气不结聚,理亦无所附着,此义似少注意。万物亦从气之结聚生。气不结聚,物也无法生,哪来有理。心属气,心不结聚,理亦无所附着了。敬只是心气结聚,故能见理。心不结聚,理于何见。家人相处,亦须其心结聚,乃见有家有理。家人心不相结聚,家亦不见,理于何存。朱子此条义,大值发挥。西方社会群奉个人主义,人心不结聚,惟赖法律为之维持。一集团即有一集团之法律,一厂家亦有一厂家之法律,甚至一个家庭一对夫妇亦然。倘无法律,人生便分散成个人的。中国人生则重礼不重法。此又是中西文化一大异。

朱子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若刘康公所谓天地之中所谓命者,理也,非气也。所谓人受以生,所谓动作威仪之则者性也,非形也。礼运之言,其曰天地之德者,理也。其曰阴阳之交,鬼神之会者,气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所谓真者,理也。所谓精者,气也。所谓则者,性也。所谓物者,形也。上下千有余年之间,言者非一人,记者非一笔,而其说之同如合符契,非能牵联配合,而强使之齐也。此义理之原,学者不可不察。”今按:此为朱子答黄道夫书。谓其所持气与理之说,千有余年来,言者非一,如合符契。余近曾草为《质的世界与能的世界》一文,大体本朱子义,谓西方人重气重形重器重生之具,而不言理与道与性,故西方重视质世界,轻视能世界。重视具体,而不知抽象。亦可谓西方社会气不结聚。故中国人所言各项道理,在西方社会中亦无可附着。此乃双方思想体统上一大不同。不得谓凡属西方尽是进步,而中国则滞留不前。惟所言多不直引朱子语,读者试加参考。

问:“先有理后有气之说。”朱子曰:“不消如此说。气则能凝结造作,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只此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能无种,而白地生出一物,此皆气也。”今按:如此条,朱子并不坚持理先气后之说。前引余之《质世界与能世界》一文,辨质能,就近代西方发明电子,乃由质转能,明此世界一切万物皆由能来,不由质来,或更贴近。电子亦分阴阳,则理已在其中矣。此等处,或更可证成朱子此条所说。至朱子天地生物莫不有种之说,则西方生物学发明已有一规模,然亦正足证成万物之生各有其理,不能白地生出也。中国古人旧观念,当改从近代西方科学新发明另加阐申者,此则后人之责。不当专凭西方新发明来驳斥中国前人,则所失益远矣。

(九)

朱子曰:“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盖仁有流动发越之意,而其用则慈柔。义有商量从宜之义,而其用则决裂也。”今按:仁义刚柔之辨,古已有之。朱子此条极允惬。《小戴礼》言,东方之人仁,西方之人义。今日中西文化正可以此说之。惟中国人重仁,又重刚,故闻朱子说而喜。西方人重义,亦重刚,则闻扬子云仁柔义刚之说而喜矣。但不了解仁的境界,便觉义即是刚。进而了解到仁的境界,则知义仍还是柔了。故持论者,不贵有先入之见,此则学者所宜注意也。

问:“妙众理而宰万物。”朱子曰:“道理固本有,用知方发得出来。若无知,道理何从而见。所以谓之妙众理,犹言能运用众理也。运用字有病,故下妙字。宰,宰制也。无所知觉,则不足以宰制万物。”今按:此条有两要义,一言理,须知方出。言运用理,有语病。如马克思在伦敦创为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的理论,不得谓其全无理。抑且彼乃根据当时英国之工厂及劳工制度,而发此理论。果使当时英国人能知觉,能接受,把其当时之工厂劳工制度能加改进,则资本主义不致继长增高。当时英国人所以对马氏理论无知觉,不接受,则实有一甚深道理。因西方人一切重运用,其寻求发现真理,亦为要运用真理。不知真理发现,惟当依循服从,此即中国一顺字。若求运用真理,便有私意存其间,已失却了真理之真。如中国人讲孝弟忠信,此乃人生真理,惟当顺而循之。若求加以运用,便非孝弟忠信之真了。孟子义利之辨即在此。但当时英国人若因马克思言来改革其工厂劳工法则,便会失却了资本主义之运用,于是遂对马氏所言一若毫无所知,毫不接受。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为病于世界已曝露。若能因此改进,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不再起。但于帝国主义有何运用可言。于是祸因终不能革,转益加深。可见对真理不该存运用意,然后其理始见大用。朱子此条言运用字有语病,语气若甚平浅,而涵义之深,实属大可发挥。至如中国提出此理字,在西方人意识中,乃可若毫无知觉。此诚今日研讨人类文化问题者一大值注意之事件也。

朱子曰:“昔杨龟山问一学者曰,当见孺子入井时,其心怵惕恻隐,何故如此。学者曰,自然如此。龟山曰,安得只说自然了便休。须其知其所自来,则仁不远矣。此语极好。”今按:此条辨自然与所以然。自然指气,所以然则指理。朱子理先于气之说,即由此等处来。道家崇尚自然,却不好追问其所以然。故道家言天,只言其自然。而儒家言天,则必追问其所以然。老子太过崇尚自然了,凡属人文演进,老子意多鄙弃。不知人文演进亦从自然来。如老子言,“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不知原始人类本无所谓六亲之和,亦未有国之建设,六亲与国,已不是自然,早是演进之人文了。实乃是先有了孝慈,乃始有六亲之和。有了忠臣,乃始有国之建立。老子说得颠倒了。今试问人类何以有六亲之和,何以有国之建立,此在自然之中还有一所以然。孔孟高出庄老处,即能在自然之中又追问一所以然,却非不顾自然来空言一道理。惟孔孟所言道理主要是人本位的。西方人则忽视了人本位,只从非人文的自然中来寻求所以然,则又与人文不相干。耶稣从自然中寻出一上帝来,与西方希腊罗马传统不同,但亦与中国儒道观均异。今国人欲崇尚西化,却该从孔孟庄老所言指出其不是处,不该只根据西方人看法来加驳斥。

(十)

朱子曰:“人知鸟喙不可食,断然终不食。是真知之也。知不善,而犹或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者,缘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里面却未理会得十分莹净,所以有此一点墨。这不是外面理会不得,只是里面骨子有些见未破。故大学之教,使人即事即物,就外面看教周匝,又须里面理会体验,教十分精切也。”今按:阳明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朱子已先言之。但如何去求真知,朱子分外里两面言。阳明太偏从里面了,斯失之。又若撇弃人事,专从外面去求事物之理,则其理易见。若从内面心性外面事物和合求之,则其理难见。故理会这事,须兼人文自然联合理会,使得莹净。苟若弃置外面于不顾,则里面亦不得莹净矣。

又曰:“见道理分晓,便处事不错。此与偶合者,天渊不同。如私欲气禀之累,若这边分明了,那边自然容着他不得。盖观理分明,便胜得他。”今按:此言事物理会得真知,则私欲气禀不为害。与言先求私欲气禀不为害,则事物之理自会知得,两义大不同。切须明辨。

又曰:“大学之道,必以格物致知为先。而于天下之理,天下之书,无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求造其义理之极。然后因吾日用之间,常行之道,省察践履,笃志力行,而所谓孝弟之至通乎神明,忠恕之道一以贯之,乃可言耳。盖其所谓孝弟忠恕,虽只是一事,然须见得天下义理表里通透,则此孝弟忠恕方是活物。如其不然,便只是死底孝弟忠恕,虽持守终身,不致失坠,亦不免为乡曲之常人,妇女之捡押而已。何足道战。”今按:此为朱子《答曾无疑书》。《论语》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为小学之教言。朱子此书,则言大学之道。陆王之徒,似有误以小学为大学之嫌。然而不以小学建基,狂言空论大学之道,则亦非朱子所许。

又曰:“理之所存,既非一物所能专,所格亦非一端而尽。”今按:近人或以西方科学来比拟朱子格物,读此条自见有差意。西方科学分门别类,由各家分任。朱子格物须一人会通。此其异。

又曰:“讲论文字,应接事物,各各体验,渐渐推广,自然宽阔。”今按:中国传统乃主人本位,故事物重在日常所应接者。而古人著作亦须讨论,故读书亦格物中之一项。此等皆须从自己文化传统着眼。

又曰:“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今按:此条言零零碎碎凑合,却非无体统。其体统所在,即人本位是也。亦可谓之心本位己本位。故曰醒悟,亦即其一己内心之醒悟。西方知识求之外。中国人之人本位心本位己本位,又与西方个人主义大不同。此层须细参。前既说当察物理,不可专在性情上。至此又言,莫若得之于身为尤切。皆是互相发处。后人误解朱子,皆为其不知内外双方之须互相发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