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热浪一朝离去,秋风习习,又到了收获的季节!金秋时节,宝珍堂为您带来件件珍品!晚上7点半,来宝珍微拍寻宝吧!宝珍微拍将为您展现繁星璀璨的收藏世界,也祝您收获一份幸福美满,阖家幸福,事业虎虎生风,开心捡大漏!宝珍微拍第1531期的16件拍品精美绝伦,造型独特,极具赏玩收藏价值,今晚七点半,老时间、老地方,我们不见不散! ![]() ![]() Lot 01 品名:清代铜鎏金花鸟纹文房水洗 规格:高3.8cm 长9.3cm 宽4cm 重量:188g 说明: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 这件铜鎏金花鸟纹水洗,铜鎏金工艺,制作精良。形制优雅,中间钵盂作花型,周围枝干舒展自然,花蕾含苞欲放,放发出极强的生命感,极富文雅和庄重感。枝干上雕刻两只对望的喜鹊,姿态生动可爱,雕工精湛。整器铜质精良,情趣盎然,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 Lot 02 品名:清代铜胎狮子钮香炉 尺寸:高17cm 宽11.4cm 内径7.8cm 重量:1191g 说明: 在古代,香熏炉是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制繁多的各式香熏炉成为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香文化。从文化韵底和艺术性来看,清代香炉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清代香炉独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炉成为当时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珍藏价值。 这件清代铜胎狮子钮香炉,精铜铸造,器型规整端庄,方口束颈,颈部饰回纹一圈,腹部与颈部之间饰对称耳,下承四瑞兽足。顶盖精凿狮子为钮,狮子形象逼真,怀抱绣球,一幅跃跃欲试玩耍的兴奋之情。炉身四面绘花卉瑞兽纹,纹饰清晰,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底部刻款:秀雲。整器錾刻技法高超,皮壳老辣。焚香于内,余香绕梁,凭添高雅之气,是陈设的上佳之器。 ![]() Lot 03 品名:清代铜胎莲花瓣纹香炉 规格:高16㎝ 宽13.5㎝ 重量:1781g 说明: 该铜炉以精铜为材,致密厚重,器型敦厚规整,器盖镂雕如意纹,盖面隆起,上镶和田玉佛手作钮,玉质温润细腻,雕工娴熟。炉身口沿平整,圆口,束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底部莲花瓣圈足,颈部饰莲花瓣纹一圈,线条流畅,刻划精细。器身局部洒金,韵味无穷,搭配红木底座,势如泰山。外底署“飞云阁”三字篆书铸款。“飞云阁”作为私家铜炉款,应为当时富贵人家所订制,值得珍之。 “飞云阁”铜炉作为私款铜炉,用料精,工艺好,大多为精、雅、逸、妙之佳品.此类藏品因数量稀少,往往一出现,便引得大量铜炉收藏家以及投资商看重。 ![]() Lot 04 品名:清代铜胎四方双耳香炉 规格:高9㎝ 宽24.5㎝ 重量:3108g 说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熏香活动也随之兴起,香文化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香薰炉收藏逐渐得到广大藏家的认可和关注,其收藏队伍也日渐壮大,而香薰炉收藏门类成为了一枝独秀,市场行情一片火爆,收藏前景一片看好,是值得藏友们珍藏的品种。 此件四方双耳炉,精通铸造,器型古朴,厚壁齐口,方正有力,口呈方形,平沿方唇,溜肩,下承方足,四足与炉身一气呵成,线条简括大气。腹两侧饰如意耳,线条直中带曲,更增雅致。炉底开长方框,内錾刻“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款。此炉线条平直舒展,匀净素雅,方正沉稳,铜质精良,皮壳光润,品相完好,乃清素而又庄重之物,更具年代款识,文房书斋焚香品茗,伴琴把玩上佳。 ![]() Lot 05 品名:清代铜胎竹纹双狮耳香炉 规格:高4㎝ 宽14.5㎝ 重量:931g 说明: 这件清代铜胎竹纹双狮耳香炉,取精铜铸造,扁平长方炉身,上下框竹节边沿,两侧铸狮耳,整体造型敦厚朴实,简约大气,表面覆以古铜炉特有之茶色皮。四兽足支撑平底,底部中央一下凹款减地阳刻:“留耕堂製”楷书。私家堂号章款,是一只精炼铜质精良厚实、器型周正、线条简洁、气度沉稳的青铜香炉。 此件铜炉造型严谨,铜质厚实精良、色皮柔美细腻、包浆皮壳温润浑厚、线条刚劲挺拔、刻工精湛清晰,应是清代之精美宣德式铜炉。 ![]() Lot 06 品名:清代铜点金双耳马槽炉 规格:高8.5㎝ 宽18㎝ 重量:2236g 说明: 这件清代铜点金双耳马槽炉,精炼黄铜而铸,方折口唇,腹体长方,上部略阔,下部微狭,使四壁皆倾,更具厚重之气势。腹两侧对称方戟耳,随壁而斜,耳垂近底,如生双翼。周身洒金,如绒似云,大小参差,原实如嵌。平底,四角承四矮折板足,底部「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十二字篆书刻款,字迹工整,刀笔劲健,严谨节度。其工艺为炉铸成之后,以錾凿、刀剔刻而成。 《抵京景物略》谓宣炉之后“有北铸,嘉靖初之学道,近之施家。……有南铸,苏(州)蔡家,南(京)甘家”。沈子《宣炉小志》又有“施家过厚,甘家过薄”之说。此炉极厚重。“燕台”知为北铸。“精造”知为铸家款识。“康熙年制”记时在《景物略》刊后数十年。盖施家业此者不止一代。综上所述,此炉亦可视为标准施炉。马槽炉为方正耿直之器,一般宣炉均取“天圆”,唯马槽炉则依“地方”,恰为宣炉一族添了阴阳平衡。此马槽炉之形、款、质、工艺、相品可谓全矣,尤以“两名合一法”成款,则为宣炉之中罕见之器。 ![]() Lot 07 品名:清代藏传铜鎏金长寿佛造像 规格:高29.5cm 长22cm 宽17cm 重量:5.05kg 说明: “长寿佛”是藏传佛教中对“圣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的略称,亦简称为“无量寿智如来”。无量之意为不可计数、广大无边,主司众生所畏惧之魔障、死神,除短命夭折之难,并增延寿命。目前普遍认为阿弥陀佛是法身佛,长寿佛是阿弥陀佛的报身显现。因为阿弥陀佛的梵文原意是“无量光”和“无量寿”两 种意思,具有空间和时间两种性质。 长寿佛又名无量寿佛,此尊无量寿佛头戴天冠,双眼目视前方,眉间白毫显现,神情庄严。身着菩萨装束,上身袒露,衣纹简洁,自然流畅。胸部饰璎珞,手足饰钏镯点缀。镶嵌绿松石,置脐下结禅定印,结全跏趺端坐于仰覆莲台之上,莲瓣做工精细,圆润饱满,磨损自然,供奉收藏佳器! ![]() Lot 08 品名:清代藏传铜鎏金光明佛母造像 规格:高27cm 长17cm 宽11cm 重量:2.20kg 说明: 藏名译音伟瑟间玛,梵名为摩利支,或摩利支提婆,译作阳焰或威光,汉译为积光天母。光明佛母常随从日天,在其前面疾走如矢,遍巡四天下,专当护国安民之事业,有隐形自在之神通力。猪,那是摩利支女神广为人知的坐骑。 此尊清代藏传铜鎏金光明佛母造像,以精铜鏨刻,开脸完美,通体鎏金,金水泽泽。佛母造型生动,头戴花冠、顶结高发髻。胸前饰项圈长链,下身着贴身长裙。右手置右腿,左手在胸前,骑坐猪背上。猪趴在单层覆莲座上,张嘴竖目形象逼真。佛像金水纯厚,细部特征刻画细腻生动,保存状态良好,包浆古朴,收藏价值高。 ![]() Lot 09 品名:清代铜鎏银安居乐业玉壶春瓶 规格:高19㎝ 腹宽10.5㎝ 重量:1051g 说明: 玉壶春瓶与梅瓶、赏瓶并称为“瓶中三宝”,是瓷器美学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之一。许多瓶类都是以这三种造型为母本延伸创作出的。玉壶春瓶清新挺俊的身姿、曼妙的曲线犹如女性的丰满与纤细。 这件清代铜鎏银安居乐业玉壶春瓶,造型秀美,精铜所制,壶身錾刻鹌鹑一对,并鎏银,熠熠发光,鹌鹑憨态可掬,生机勃勃,它在传统花鸟画中,常常成双出现,又因为与“安”谐音,意为“安居”,是画里的常客。鹌鹑的生活习性喜抱窝恋家,所以又有家和团聚的含义。鹌鹑是宫廷常用的图案和器物造型,含有平安之意。 ![]() Lot 10 品名:明以前铜错金银兽耳盖瓶 规格:高21.5㎝ 腹宽17.5㎝ 重量:1973g 说明:这件明以前铜错金银兽耳盖瓶,战汉风格,直口短颈,鼓腹渐收,底部圈足,顶部带盖,两侧有双兽面,应有活环(已失),瓶身通体錾刻文字及图案,古老而神秘,文字错金,盖上有一桥形提钮,肩部一周纹饰错银,这件铜瓶,器型大气优美,端庄厚重,纹饰古朴神秘,繁复而华贵,不仅体现了错金银铜器制作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准,更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之作,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 Lot 11 品名:明以前铜错金银飞禽走兽纹矛 规格:长68㎝ 宽7.9㎝ 重量:1472g 说明: 矛作为青铜时代的重要兵器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及作战方式的重要实物。从商代到战国时期,一直使用青铜制成的矛头,但其形状发生了变化。从商代的阔叶铜矛到战国时期的窄叶铜矛,其锋芒更加锐利,穿透力得到增强。战国晚期开始出现钢矛头。 这件明以前铜错金银飞禽走兽纹矛,通体宽扁且直,中部起脊,直刃前聚锋,椭圆筒形骸,制作规整。刃锋锐利,矛体花饰精美对称,矛身满刻飞禽走兽纹饰,通体错金银,应系王侯专用兵器。有凸起穿孔以便绳索栓固矛杆。整体冶铸精良,反映了当时精良的错金银铜器制造工艺。 ![]() Lot 12 品名:明以前铜错金银龙凤纹乘弓器 规格:长20㎝ 宽5.5㎝ 重量:513g 说明: 承弓器为战车上承托弓架的器具。前端向上弯曲作长颈兽头状,后端为长方筒状器,口部有固定用的穿孔,一般为成对使用。在刘胜墓发掘之前,对它的用途一直有争论,刘胜墓的开掘才解开了这个谜团。 这件铜错金银龙凤纹乘弓器,十分精致,可以用奢华来形容,整器为凤首龙身,通体错金银纹饰,保存十分完好,雕刻纹饰细致繁复,曲线抽象优美,如果单单从外表很难相信这是一件历经沙场战阵的古物,使用级别很高,为今晚的封面拍品,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 Lot 13 品名:明以前青铜措金银小骰子一颗 规格:直径2.25cm 重量:56g 说明:这件明以前青铜措金银小骰子,汉代风格,错金银镶嵌酒骰共18个削面,分别用篆书错写“一”到“十六”以及“酒来”“骄”字。在各面的孔隙内,用金丝错出三角纹饰,中心镶嵌绿松石。能把直径仅有2.2厘米的铜珠表面切割成规则的18面,足见汉代工匠的数学水平。锈斑明显、保存完整,汉代酒文化盛行,时至今日这件饮酒用具仍显得绕有趣味,具有极高的收藏研究价值。 ![]() Lot 14 品名:明以前饕餮纹青铜圆鼎 规格:高18.3㎝ 宽13.5㎝ 重量:1241g 说明: 青铜鼎,是由红铜和锡等金属铸造而成的一种炊器,是古代一些地方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这件明以前饕餮纹青铜圆鼎,撇口顶部带双朝天耳,颈部饰带状兽面纹,圆腹,底带三锥形足,整器保存完好,锈迹自然,此鼎造型雄浑凝重,气韵高古,纹饰简洁古朴,整体造型略显厚重而颇具威严感,代表着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度水准。 ![]() Lot 15 品名:明以前四方青铜镜 规格:高26.8㎝ 重量:3.5kg 说明:这件青铜镜,方形,圆钮。凸起的方框脊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人乘马各据一角,周满布花卉纹,浮雕层次较马稍浅。外区缠枝花卉纹饰,一片生机盎然。高缘。此镜光泽熠熠,方正形制,纹饰精美生动,华丽典雅。铸造细致且保存完好,状态极佳,皮壳一流,镜体干净,铜质精良,繁缛富丽,华贵典雅,莹质良工,纹饰暴凸,版模极佳,细腻处尽显工艺之精湛,实为当时铜镜艺术顶峰期的精诚之作,极美品。方形的制式较为罕见,常见者多为圆形,对此,收藏圈更有“一方抵百圆”之说,而稀见形制有如此保存状态的则更加难得。 ![]() Lot 16 品名:明以前青铜镜两个 规格:单个直径9cm 厚1cm 重量:重239g 总重490g 说明: 铜镜作为从古至今必备的一种生活用品,兼具观赏和实用价值,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如今铜镜又增加了收藏投资价值,越来越受古董收藏拍卖市场的关注。 这对明以前青铜镜一对,圆形,圆钮,内外双弦纹,表面无饰,古朴自然,当是取平安无事之美好寓意,历经久远岁月,铜锈自然,成对保存完好,收藏佳品,喜欢铜镜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