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低自己(此文无价)

 激流一舟 2022-10-1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修身

欲高反下,欲取发与...

放低自己(此文无价)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无论你实力如何超群,但一山又比一山高,总有人技高一筹、棋高一着。

人生适时放低自己,心怀谦卑,虚怀若谷,向来是成熟的表现。

要知道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必能放低自己,收敛锋芒,从静谧处获利。

这样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敬和称赞,成就高贵的人生。

最好的修养,是谦卑

有位哲人曾说:“你如何对待世界,世界就如何对待你。”

其实就是在说,谦卑待人,好运自来。

《鹖冠子》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你家三兄弟,谁最精于医术?”

扁鹊虽做为当世医圣,却也谦虚作答:“兄长最善,二兄次之,扁鹊最下。”

即使在慧眼识珠的魏文王面前,扁鹊也谦让未遑,毫不抬高自己。

谦卑待人,不仅是一种豁达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智慧的做人之道。

当你以谦卑的方式对待世界时,你会发现生活不再是一地鸡毛,世界也会待你温柔以待。

民国时期,北大校门口,有一位学者,每每进入学校的门,都会脱帽向校友鞠躬致敬。

这位学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

蔡元培上任之时,正值改革之际,唯才是举,听说老战友陈独秀来京,几乎天天上门探访。

有一次到得早,陈独秀还没起床,见屋外飘起大雪,就拿个凳子,手捧一杯热水,静静坐在门口等候,还再三叮嘱茶房不要吵醒他。

蔡元培年长陈独秀十几岁,还是北大的校长,却没有任何架子。

陈独秀深感于此,便接受了邀请,任职了北大的文科学长,为此还位文坛留下了一段“三顾茅庐”的佳话。

蔡元培先生谦恭下士,君子之风,令人心悦诚服。

甚至连一代狂儒辜鸿鸣,也对蔡元培先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鬼谷子》中讲:“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发与。”

其实也就是说,披怀虚己,否极泰来,越高贵的人,越懂得放低自己。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谦卑待人,自能拥有一方天地。

越谦卑,越有福

《易经》有64卦,每一卦都有凶有吉,唯独“谦”卦,无凶有吉。

古人有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可见古人对谦卑的推崇。

人生在世,无论如何,只要心存谦卑,上天才会给予回报。

《史记》有这样一个故事:

信陵君在和门客交谈时,无意听闻侯赢的大名,便想让其招揽为门客,不料遭到侯赢的拒绝。

信陵君某天宴请宾客,又想起了侯赢,便准备了厚礼,亲自驾着车去侯赢家中接他。

侯赢坐上了车,却指着信陵君给他驾车,半路又看到了朱亥,又下车和他聊了很久。

看着等待多时的信陵君毫无愤懑之色,侯赢便把朱亥介绍给了他,并说:

“我这朋友虽是个屠夫,但却是个贤人,一般人不了解他,因此被埋没于屠夫之间。”

不久,秦国攻打赵国,信陵君领兵抗敌。

正此为难之际,侯赢献上窃符救赵之计,朱亥主动冲锋陷阵,领军打赢了战争。

信陵君的谦卑,不仅赢得了种宾客的认同,更成就了他“战国四公子”的美名。

一个人无论拥有多高的地位,对待身边的人都应谦和。

所谓:凡自高者,必降为低;凡自低者,必升为高。

谦卑自重的人,自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谦卑的人生最高贵

知乎上有人提问:“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高贵?”

一高赞回答说:“谦卑含容即是贵相。”

谦卑待人,含容处事,这样的人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安宁,也更容易成功。

在清末民初,有这样一句话十分流传:“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当时的曾国藩一度成为官场的楷模,毛主席也曾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无论是胡雪岩,还是曾国藩,他们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他们身上谦卑的特质密不可分。

就比如曾国藩,他在考取功名之后,职位高于当时的考官,

但他却当即拜见当时的考官穆彰阿,并感谢他的指点和提携。

无论曾国藩的职位有多高,对待穆彰阿,都极其恭敬谦卑。

穆彰阿外出离京,曾国藩会亲自相送,路上碰到穆彰阿,会停下轿子,口喊“恩师”。

平日学习,每有心得体会,便上府问安,交流所得。

即使在穆彰阿遭到了贬低之后,他依然对其毕恭毕敬,从不曾有半点的逾越。

这在从来都捧高踩低的官场上,着实难能可贵。

凭借着曾国藩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余年一直安然无事,甚至还节节攀升。

《论语》有云:“谦者,德之柄也。”

谦卑之人,身处高位能不自傲,身处低处也能不卑不亢,始终能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用更广阔的心胸来对待他人。

你有多谦卑,就有多高贵,人生守得住“谦卑”,才能成就更好的人生。

司马迁曾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赞扬孔子的品行才学。

可孔子却常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也不过是世间的沧海一粟罢了。”

圣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平常人呢?

所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人生若想有所成,适时低头,心存谦卑,才是一个人灵魂高贵的真正体现!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老子道德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