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难在哪里?难在读不懂诗歌啊!轴心事件关联法可以一试

 123xyz123 2022-10-12 发布于湖南

考情介绍

近年来,对高考诗歌题的考查始终以鉴赏评价为主,但鉴赏的前提是理解,而理解诗歌足以困扰无数考生,更勿论鉴赏。同学在独立作答时,往往对诗歌的内容一知半解,有时甚至完全读不懂。在这种情况下,纵使苦练诗歌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死记各种鉴赏术语,在实际答题中也只能是乱贴标签。


方法概述

本文为大家介绍读懂诗歌的方法为:轴心事件关联法。通过诗歌的明显标志,确定诗歌的轴心事件。基于诗句的浅层含义,将之与轴心事件建立逻辑关系,进而解开诗歌的矛盾之处,真正读懂全诗。

本方法适合分析以事件及物象为核心的诗歌,需要明确诗歌的创作背景。即景抒怀诗、说理诗等以情理为核心的诗歌,应用此方法分析可能较为困难。

钱钟书先生说,中国诗歌是一种早熟的诗歌。从诗歌诞生开始,中国诗就把抒情作为第一要义。因此,我们读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读懂诗歌中的情感

但问题来了:情感是怎么触发的?诗歌是因何产生的?

缘事而发是诗歌创作的本质。“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劳作的苦楚或欢欣,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的煎熬或得到食物的欣喜,文人墨客被贬的失意,升迁的愉悦,游子羁旅异地的惆怅,思妇独守空闺的孤独,送别友人的感伤,久别重逢的惊愕,等等,都是作者经历了某件具体事件之后情感的感性表达,把这些具体的事件按照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用来传递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诗。

轴心事件关联法

我们从诗词零散的信息里可以看到,诗人在用诗歌的方式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基于诗歌特定的审美要求,要读懂诗,就要对诗歌中记录的信息进行重组,还原诗人创作时的具体情景,读出诗人创作前所经历的事情,明确诗歌核心写作对象。而这些,就是所谓的“轴心事件”。诗歌的轴心事件一般位于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题干

轴心事件常见位置:

(一)轴心事件之标题

标题是诗作的眼睛,是诗歌内容或情感的集中反映。因此,读诗歌标题,有助于考生快速地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和情感。读诗歌标题要求考生特别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情等有效信息。

(二)轴心事件之注释

“高考试卷无闲字”,若诗作后面有注释,一定要认真阅读。注释或注明作者的相关情况,或交代诗作的创作背景缘由,有的甚至直接透露诗作的情感基调,这对考生准确把握诗作思想内容有莫大帮助。

注释是命题人对题目的必要补充。换句话说,如果不加注释,很多同学根本无法解决这道题,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三)轴心事件之题干

题干包括三大要素:指向性要素(回答什么)、解说性要素(怎么回答)、限制性要素(结合什么回答)。有的题干还会出现阐释性要素(即对诗歌内容、题材的说明或前人对诗作的解读)。考生可以抓住题干中这些暗示性的信息,尤其是指向性要素和阐释性要素,了解诗作大意,这叫“借题解文”。

2021年全国甲卷的题干,'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可见诗歌的轴心事件,甚至于每一联的诗句大意,都与出仕和归隐有关。有了这样的思路,便可进一步挖掘诗句的隐藏含义,诗歌也便容易理解了。

具体步骤

我们知道,车轮有两部分构成:车轴与车条。所有的车条必须围绕车轴转动,车轮才能正常运行。诗歌中单独的诗句,就相当于车条。而诗歌的轴心事件,就相当于车轴。如果不把具体诗句和轴心事件关联到一起,将其二者建立正确的逻辑关联。那么孤立地去看这一个诗句,对我们理解诗歌没有任何帮助。当然,诗句与其上下文同样存在逻辑关联,这种联系也不可忽略。

只有将诗句与其前后文、与整首诗的轴心事件建立起逻辑关系,通过轴心事件或上下文透露的相关信息,去合理推测具体诗句的含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全诗大意,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孤立地看轴心事件对诗歌理解无济于事,建立逻辑关系才是关键。

例题精讲

(2021·新高考Ⅱ卷)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①。

【注】①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轴心事件

结合诗歌题目,可知此诗是一首教子诗,其轴心事件为:作者对儿子的训导,内容一定积极向上,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诗句难点

1、“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学习文言文时,有一种推导实词的方法“互文见义”,在律诗中亦可借鉴。通常来说,律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对仗,那么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语,其词意一般会有所关联(相近、相同或相反)。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诗句中容易理解的词,去推测另一句相同位置不好理解的词。

如果同学们在理解“亦奚异”时遇到困难,不妨从“惟不欺”入手。“为农为士”与“事国事亲”同属做人范畴的表述,“惟不欺”是否定句,与之相对应的“亦奚异”,其实可能是否定句,亦可能是肯定句。在我们不知道“奚”字具体含义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判断?利用“轴心事件关联法”。

既然这首诗的轴心事件是:作者对儿子的训导,教他做人的道理,并且本诗被命制为高考题,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每一句诗表达的意思,一定充满正能量,一定符合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基于此,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里,“为农为士亦奚异”,务农做官到底有没有区别呢?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该联可以译为:无论务农还是做官,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服务国家,还是侍奉父母,最重要的是做到绝不欺瞒。

2、“道在六经宁有尽”

“宁有尽”是“有尽”还是“无尽”?如果同学们在考场上能想起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知道“宁”是“岂,难道”的意思,问题便迎刃而解。这句诗,句末虽无问号,却是反问语气。应译为:蕴藏于六经之中的大道岂有穷尽?

那万一不知道呢?用“轴心事件关联法”。本诗的轴心事件是作者对儿子的训导,那自然是教给儿子一些道理,向他提出一些要求。一位拥有大学问的父亲,是希望孩子把六经读完就沾沾自喜,还是希望他能穷经皓首,以谦虚之心一直探究种种大道呢?如果六经中的“道”“有尽”,孩子读完也就完了。只有“道”无尽,才值得让人一生求索。如此,才符合作为大诗人、大学问家的父亲的期待。

3、“熟读周公七月诗。”

联系轴心事件,作者要求孩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周公”与“七月诗”有何特殊之处?“周公”平叛乱,制礼乐,佐成王,堪称万世之表。读周公的诗,就希望孩子能以周公为榜样,做到效法先圣,修身立事。“七月诗”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古代以农为本,农业为国家基石,读“七月诗”,就是要求孩子要时刻心怀家国,关心社稷。

全诗翻译

我自己空耗岁月,无功无劳,这一点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你们用什么来回报这政治清明的时代呢?务农也好为官也罢,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对待国家、亲人最重要的是做到不欺瞒。六经之中,大道岂有尽头?所以要常常读书明道。百亩之田,只要勤劳耕种,生活就无饥饿之患。如今把自己最关切的事托付给你们,那就是要“熟读周公七月诗”,千万不要忘记为国效力,重整河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