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人弥漫型胶质瘤 | 放射科医生必须知道的基因组学

 昵称57396017 2022-10-12 发布于广东

前言

弥漫性胶质瘤是指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尤其是星型细胞瘤的主要生长方式,可导致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无法手术完整切除,易复发和恶性变等,因此 MR 图像(T1WI、T2WI、FLAIR)仅仅看到的是肿瘤的 「 冰山一角 」,MR 图像表现正常的区域其实早就存在弥漫胶质瘤的浸润,只有在病理切片才能看到。

Image
Image

P3 和 P4 为 T2WI 所显示的弥漫胶质瘤区域,P1 和 P2 T2WI 表现为正常,实际上早就存在肿瘤细胞存在于正常脑实质中,这也是导致弥漫胶质瘤切不干净的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比

2007 年、2016 年、2021 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对比:

Image

1)2007 年第四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按照起源分类的,比如星形细胞来源的肿瘤包括:II 和 III 级星形细胞瘤、IV 级胶质母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来源的肿瘤包括:II 和 III 级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和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包括:II 和 III 级少突星形细胞瘤。

2)2016 年第四版修正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不再按照肿瘤起源分类,引入了分子病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说虽然肿瘤起源细胞不一致,但是预后可能大致相仿,抛弃了 2007 年按照起源分类的原则,分为弥漫型胶质瘤:II 和 III 级星形细胞瘤(IDH 野生型和 IDH 突变型)、IV 级胶质母细胞瘤(IDH 野生型和 IDH 突变型)、II 和 III 级少突胶质细胞瘤(IDH 突变型);其他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3)我们看到的是不管是 2007 还是 2016 年分类,肿瘤的种类都是繁多的,那么在 2021 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就简化了,将弥漫型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之前公众号讲过,可以翻阅之前的)。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只有 3 种:星形细胞瘤 IDH 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IDH 突变和 1p/19q 共缺失、胶质母细胞瘤 IDH 野生型。

注意:2016 版和 2021 版对比 2007 版最大的变化是:过去是将起源于星形或少突细胞肿瘤归于一类,而新分类将所有弥漫浸润性胶质瘤(无论是星形细胞还是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归于一类,大大减少了肿瘤分类对形态学特征的依赖。

Image

可以看出的是 2016 版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分类还是比较多的,2021 年只分为 3 种

Image

Image

成人型弥漫胶质瘤只有 3 种:星形细胞瘤 IDH 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IDH 突变和 1p/19q 共缺失、胶质母细胞瘤 IDH 野生型。不同类型的胶质瘤的生存率有很大差异,低级别胶质瘤的 5 年生存率高达 80%,而高级别胶质瘤的 5 年生存率低于 5%。

肿瘤标记物

成人弥漫型胶质瘤常见分子标记物:

1)异柠檬酸脱氢酶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三羧酸循环过程重要的催化酶,分为 3 个亚型(IDH1/2/3)。肿瘤细胞中 IDH 突变会导致其正常功能缺失,并将 α-KG 转化为致癌代谢物 2-羟基戊二酸 (2 HG),2 HG 在突变的肿瘤细胞中累积,导致 DNA 或组蛋白过甲基化。IDH 对于成人弥漫型胶质瘤生存的预后,预测治疗的反映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检测 IDH1R132 H,-代表未突变,+代表突变

Image

目前仅仅发现 IDH1 和 IDH2 突变,其中以 IDH1 尤为常见(蓝色柱),在 IDH1 中以 IDH1 R132 H 位点最为常见,可以看出对于之前的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IDH 突变型(红色)预后均好于 IDH 野生型 (蓝色)

2)ATRX 基因一种解螺旋酶,维持 DNA 复制时染色体的稳定性,与脑发育相关,见于 2 和 3 级 IDH 突变星形细胞瘤(71%),免疫组化的方法可以检测,无突变-阳性表达、突变-阴性表达

Image

无突变-阳性表达                     突变-阴性表达

3)TP53:是一种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 53kDa 的蛋白质,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从细胞分裂初始这个蛋白就起着决定性作用

4)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B):调节细胞周期的因子,CDNK2A/B 纯合缺失进一步促进了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分级,CDNK2A/B 纯合缺失的 IDH 突变型星型细胞预后更差。对于 CDKN2A/B 纯合性缺失,可采用 FISH、qPCR 或原文所采用的甲基化芯片技术进行检测

Image

CDKN2A/B 野生               CDKN2A/B 纯合缺失

Image

CDKN2A/B 野生               CDKN2A/B 纯合缺失

Image

CDNK2A/B 纯合缺失的 IDH 突变型星型细胞生存期更短

5)1p/19q 共缺失是一种染色体变异,指 1 号染色体短臂和 19 号染色体长臂同时缺失,1 号染色体短臂末端集中了高密度的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目前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于杂合性缺失分析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和二代测序(NGS)

Image

1p/19q 共缺失

6)TERT: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聚合酶;TERT 启动子突变在多癌种中存在,可导致肿瘤细胞端粒酶的高表达,是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常见的驱动基因。TERT 启动子单独突变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突变频率约为 82%,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胶质瘤,并且携带 TERT 启动子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Image

TERT 启动子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7)EGFR 扩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对于胶质瘤的生长、恶性变起重要作用,在胶质母细胞瘤中 EGFR 扩增率为 40%-50%,提示 EGFR 的激活可能是肿瘤细胞向胶质母细胞瘤转化的原因。胶质瘤中 EGFR 扩增的生物学作用尚未阐明,但它可能在促血管的新生化作用、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或者抵抗细胞的死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Image

A-B:胶质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弥漫浸润生长;C:肿瘤细胞表现出高水平的 EGFR 扩增;D:肿瘤细胞表现出低水平的 EGFR 扩增;E:没有 EGFR 扩增的肿瘤细胞

8)染色体 7+/10-: 是指伴有整个 7 号染色体的获得和整个 10 号染色体的丢失,临床中常用于检测整个 7 号染色体的获得和整个 10 号染色体的丢失技术是 FISH。+7/-10 组合特征在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临床预后差的特点

9)MGMT 甲基化:O6-甲基鸟嘌呤 DNA 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是一种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都存在的独特的 DNA 修复蛋白;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 MGMT 具有保护正常组织免受烷化剂的损伤,而在肿瘤组织中则表现为对烷化剂类化疗药物的抗药性,因此当 MGMT 启动子甲基化是肿瘤组织就失去了对化疗药的抗药性,有利于药物的作用

星形细胞瘤 IDH 突变型

星形细胞瘤 IDH 突变型:分为 WHO 2 级、WHO 3 级、WHO 4 级。组织学特点:

Image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2 级,A:多形性肿瘤细胞组成的浸润性胶质肿瘤,微血管增生、坏死和有丝分裂活性不明显;B: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 IDHR132 H;C:ATRX 表达缺失;D:肿瘤细胞中 p53 免疫组化呈阳性

Image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3 级,A:灶状和弥漫性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细胞密度增高,呈多形性、核异形及有核分裂象;B: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 IDHR132 H;C:ATRX 表达缺失;D:Ki-67 指数增高

分子病理:CDKN2A/B 纯合性缺失的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肿瘤预后最差,因此将星形细胞瘤 IDH 突变型中发现 CDKN2A/B 纯合缺失直接归入 WHO 4 级,不管组织学是否存在坏死。肿瘤有坏死但没有 CDKN2A/B 纯合性缺失时,预后相对较好,故归入 WHO 3 级,肿瘤既没有坏死又没有 CDKN2A/B 纯合性缺失的病例归入 WHO 2 级。

注意:2016 年的 IDH 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已经被删除,分别归入到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WHO 2-3 级。

Image

(a):入组病例基于 2016 CNS WHO 分类的生存分析。(b):相同病例加入 CDKN2A/B 纯合性缺失状态后的生存分析,可以看出 CDKN2A/B 纯合性缺失情况是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最重要的预后参数

注意:2016 版所说的 IDH 野生型星形细胞瘤因为与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极为相似,在 2021 版将 IDH 野生型星形细胞瘤直接归入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换句话说已经没有 IDH 野生型星形细胞瘤的概念了。

少突胶质细胞 IDH 突变

少突胶质细胞 IDH 突变伴 1p/19q 共缺失:分为 WHO 2 级、WHO 3 级。组织学特点:

Image

少突胶质细胞瘤 IDH 突变型和 1p/19q 共缺失,WHO2 级。A:显示弥漫性浸润性胶质肿瘤,其特征是细胞核圆居中,大小一致,胞浆透亮,核分裂象无;B: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 IDHR132 H;C:基因检测显示 1p/19q 共缺失

Image

少突胶质细胞瘤 IDH 突变型和 1p/19q 共缺失,WHO3 级。A:显示一个细胞密度增加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伴有明显的肾小球样微血管增生;B:有丝分裂活性很明显

分子病理:IDH 突变和 1p/19q 共缺失是诊断少突胶质细胞的必要条件,与同一病理类型的无缺失患者相比,1p/19q 联合缺失的患者对化疗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长生存期,部分患者仅采用化疗也能达到同放化疗一样的效果

Image

文献报道,通过常规 MR 可以较好的预测 1p/19q 是否存在共缺失。A: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2 级,瘤灶在 MR 上与正常脑组织分界较清晰,提示 1p/19q 无共缺失;B:IDH 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2 级,瘤灶在 MR 上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提示 1p/19q 共缺失

Image

相似的,A-B:IDH 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2 级,瘤灶在 MR 上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提示 1p/19q 共缺失;C-D: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2 级,瘤灶在 MR 上与正常脑组织分界较清晰,提示 1p/19q 无共缺失

胶质母细胞瘤 IDH 野生型

胶质母细胞瘤 IDH 野生型,WHO 4 级。2016 年胶质母细胞瘤分为 IDH 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和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但是 2021 年取消了 IDH 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概念,将其归入到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WHO  4 级;2021 年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包含了 2016 年的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和 IDH 野生型星形细胞瘤。组织学特点:

Image

A:组织学复杂细胞胞质十分丰富,细胞多形性肿瘤伴微血管增生;B:非典型有丝分裂象突出。C:明显的核多形性和巨细胞特征,以及假栅栏状坏死(D)。

分子病理:2021 年重新定义了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1)如果组织学符合弥漫性胶质瘤同时分子病理发现 IDH 野生,组织学另外发现微血管增生/坏死,直接归类为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不需要其他分子标记物;2)如果组织学符合弥漫性胶质瘤同时分子病理发现 IDH 野生,即使在 2 级或 3 级组织病理学的背景下,只要 TERT 启动子突变、EGFR 扩增、染色体 7+/10-中的任何一项发生,直接定义为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而不再考虑组织学是否出现微血管增生/坏死。MGMT 启动子甲基化的评估是常规用于治疗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唯一有效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当 MGMT 启动子甲基化提示肿瘤对放化疗还是比较敏感的。

Image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 TERT 启动子突变、EGFR 扩增的比例

Image

TERT 启动子突变的胶质母细胞瘤(蓝线)生存期要比 TERT 启动子野生的胶质母细胞瘤(红线)生存期短

Image

EGFR 扩增的胶质母细胞瘤(蓝线)生存期要比 EGFR 未扩增的胶质母细胞瘤(红线)生存期短

Image

IDH 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

小结

看懂这张图你就懂成人弥漫型胶质瘤了

Image
Image
Image

作者 | 影像shine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