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味精几乎是家家必备的提味“神器”,炒菜放一点儿味精,味道就能提高不止一个档次。 然而,现在却很少再有人肯用味精,有些家庭的厨房里甚至从未出现过味精。 味精 大部分人放弃味精调味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听说了吃味精有害的说法。 比如吃味精会脱发、吃味精会致癌、吃味精会减少寿命……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说法,味精也就被冠以了“害人精”的称谓。 味精 而后来鸡精的出现则顺势取代了味精曾经的地位,成为了家家必备的新提味“神器”。 不过在这里,大川要告诉你的是。 如果你肯对比鸡精和味精的成分表来看,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鸡精和味精的主要成分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谷氨酸钠。 鸡精配料表 那么,难不成鸡精和味精一样都是“害人精”,都不能吃了? 味精是如何产生的?最早发明出味精的人是一个日本人,池田菊苗。 池田菊苗 他先是在海带汤里提取出了一种名为谷氨酸的晶体。 这种晶体可以溶于水。 溶于水后,在食盐的作用下,会让特殊的鲜味迅速扩散开来。 即便是溶于3000倍的水中,鲜味仍然能被分辨出来。 谷氨酸 由此,池田菊苗深受启发,于是开始了对谷氨酸的研究。 最终,成功从产量较高的农作物小麦中,提取出了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 随即,池田菊苗申请技术专利,创立了味之素公司,一家专门生产味精的公司。 池田菊苗与味之素 在最初的时候,由于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40吨小麦只能生产出1吨味精。 因此在当时,味精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普通人家就算买得起,一般也不会舍得用。 如今的味精是“工业产物”?截止到今天为止。 虽然味精的生产工艺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这种物质却也并没有发展成所谓的“工业产物”。 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如今制作味精的原材料依然包括小麦。 当然,除了小麦这样的富含植物蛋白的农作物外,味精还可以用富含糖分的作物,比如甘蔗、甜菜等制作而成。 味精 虽然改变生产原料后,味精的产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但归根结底来说,味精依然是从作物中提取而来的,并非是用化学物质通过工业手段合成的“工业产物”。 味精是“害人精”?从味精的生产工艺来看,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 而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从化学性质上来讲,也同样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化学物质。 味精 因为谷氨酸本身就在人体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而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是会释放出谷氨酸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的,不仅不会危害到人体健康,它还能帮助促进氧化,对肝脏、脑神经等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因此,关于味精是“害人精”的说法,实则是一些人以讹传讹,传出来的谣言。 鸡精跟味精有何区别?这里再来说一下鸡精。 如果你肯观察鸡精的配料表你就会发现,鸡精的配料表中一定会赫然写着味精,或是谷氨酸钠。 鸡精配料表 其实,说白了鸡精就是经过了“再加工”的味精。 市面上大部分鸡精的生产工艺过程,往往都是简单地将包括味精在内的配料混合,然后经过造粒、烘干等流程,生产出来的就是成品鸡精了。 鸡精生产工艺过程 有人可能会说,用鸡精做出来的饭菜,比用味精的味道会更好,就算是清炖出来的汤,鸡精也更胜一筹。 关于这点,大川并不否认。 因为说起来,鸡精在生产方面其实使了一个“巧劲儿”。 炒菜放入鸡精 基于谷氨酸钠的特殊化学性质,在烧菜的时候必须要与食盐并存,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鲜味。 没有食盐的菜肴里,就算用了味精,也尝不出该有的鲜味。 鸡精配料表 但是鸡精就不一样了。 因为鸡精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就加入了食盐,谷氨酸钠跟食盐在鸡精里相辅相成,就算食物里没放盐,鸡精照样也能给它提鲜…… 写在最后最后,相信大家应该都对味精和鸡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味精和鸡精 以后炒菜的时候,其实是可以酌情放上少量味精或是鸡精的,不仅能够给菜品提鲜,而且还有益身体健康。 至于网上那些谣言,大家可千万不要再相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