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拉伯文化的西传途径:西班牙和西西里岛

 西一里2l6sluho 2022-10-14 发布于上海

阿拉伯文化主要通过西班牙、西西里岛传入欧洲。11至13世纪十字军东征期间,形成阿拉伯文化西传的高潮。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为基督教禁锢下的欧洲打开了知识大门。

阿拉伯哲学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阿拉伯文学作品传入欧洲,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阿拉伯数学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计算数学的进步;阿拉伯天文学传入欧洲,对欧洲天文学的迅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阿拉伯医学传入欧洲,丰富了中世纪欧洲的病理学、眼科学和外科学,为欧洲近代医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伊斯兰文明主要通过西班牙、西西里岛和十字军东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一)西班牙

公元711年,北非阿拉伯人总督穆萨·本·努塞尔属下的柏柏尔将领塔利格率军攻占直布罗陀(意即“塔利格山”)、卡尔提亚和阿尔赫西拉斯,尔后进入内陆,攻击西哥德人的军队,占领科尔瓦多和托莱多。次年,穆萨亲自率领由一万多人组成的阿拉伯大军进入西班牙,并相继夺取了塞维利亚和梅里达。此后,阿拉伯大军在西班牙境内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到公元718年已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此时的西班牙被阿拉伯人称作“安达鲁斯”,成为伍麦叶王朝的一个行省。

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最初的几十年里,由于内部不和,阿拉伯人占领区处于各霸一方的分裂状态。公元755年,伍麦叶家族的后代伍麦叶王朝第十任哈里发希沙木(公元724~743年在位)的孙子阿卜杜拉·拉赫曼·本·穆阿维叶来到西班牙。他在本族人的支持下,逐渐削弱割据势力,于公元756年统一安达鲁斯,建立了以科尔多瓦为首都的后伍麦叶王朝(公元756~1031年)。

后伍麦叶王朝衰亡后,在西班牙先后出现了20多个阿拉伯小王国,如以托莱多为中心的祖农国(公元1032~1085年)、萨拉戈萨的胡德国(公元1039~1141年)等,以及后来在格拉纳达兴起的奈斯尔王朝(公元1232~1492年)。

阿拉伯人统治西班牙的700多年间(公元711~1492年),重视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使西班牙在公元9、10世纪成为欧洲工业、农业、商业和文化、科学、教育最发达的地区。在工业方面,阿拉伯人将大马士革的金属镶嵌工艺、制革工艺、玻璃制造工艺技术带到西班牙,并将中国的造纸术、养蚕知识等传入西班牙。在农业方面,阿拉伯人在带领西班牙居民开凿运河,兴修水利的同时,把水稻、棉花、柠檬、桑树、椰枣树、杏子、桃子、石榴、桔子、葡萄、西瓜、番红花等农作物、水果和植物引进西班牙,丰富了西班牙的作物品种,提高了西班牙的农业水平。此外,阿拉伯人还从东方传入了马和马利诺种羊,加速了西班牙畜牧业的发展。

    在商业方面,阿拉伯人充分发挥其经商才能,使西班牙同欧洲国家、拜占庭和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商业联系。活跃的国内外贸易,使西班牙市场得以繁荣。

在市政建设和文化教育方面,阿拉伯人治理下的西班牙也走在同期欧洲的前列。西班牙的都市整洁,街道宽阔,清真寺壮丽巍峨。科尔多瓦、托莱多、塞维利亚、马拉加和格拉纳达等城市,均设有大学和规模不一的图书馆,学者云集。仅科尔多瓦市就有大学和学校27所及70所图书馆。穆罕默德一世(公元852~880年在位)创建的科尔多瓦图书馆,到哈克木二世(公元961~976年在位)执政时,该馆图书已达40万册。哈克木二世不仅派人四处收购图书,还把自己珍藏的图书赠给了这所图书馆。西班牙阿拉伯人的学术活动活跃而持久,即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也很少间断。他们在哲学、文学、史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果,相继涌现出文学大师伊本·阿卜德·拉比(公元864~940年)、医学大师艾布·卡西木·扎赫拉维(公元976~1013年)、地理学大师白克里(卒于公元1099年)和哲学大师伊本·鲁西德(公元1126~1198年)等。

阿拉伯人在治理西班牙期间,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不少西班牙人改奉伊斯兰教。他们学习和研究阿拉伯语言和文化,为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阿拉伯人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为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许多西班牙学者负笈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地。与此同时,一些著名东方学者被聘请到西班牙讲学。教育质量高、学术空气浓厚的西班牙著名大学,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欧洲学子们向往的圣地。来自欧洲各地的学子们学成后回国,继而将阿拉伯文化传播四方。

11世纪初,西班牙人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并陆继收复一些失地。一些阿拉伯学者和阿拉伯化的犹太人,为躲避战祸而迁居法国南部和西欧其他一些地方,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和当地文化的交流。

公元1085年,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六世(公元1042~1109年)率领基督教徒攻陷托莱多城。公元1130年,雷蒙大主教(公元1126~1152年在位)在托莱多建立了一所正规的翻译学校,用以搜集、整理、翻译阿拉伯文化典籍和阿拉伯文书籍。该校卓有成效的翻译活动持续了一个半世纪(公元1135~1284年),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人撰写的各学科著作和译成阿拉伯文的希腊古典文献翻译成拉丁文,为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享有“智者”美称的阿方索十世(公元1252~1284年在位),于公元1269年在塞维利亚建立的用阿拉伯文和拉丁文授课和研究的学院,在传播阿拉伯文化方面也功不可没。

(二)西西里岛

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中部,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是连接北非和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

公元827年,阿拉伯大军出征西西里岛,在马尔萨登陆以后,向巴勒莫挺进。由于军中鼠疫蔓延,进军受阻,后得到来自西班牙的阿拉伯军队的增援,才于公元831年征服巴勒莫及其周围地区。公元834年攻克墨西拿,公元878年占领锡腊库扎,公元902年攻陷托尔米纳,从而完全结束了拜占庭人对西西里岛的控制,使该岛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区。

阿拉伯人占领巴勒莫不久,即开始向意大利扩张,占领了卡拉布里亚、巴里和塔兰托等城市。公元9世纪末,基督教徒把阿拉伯人赶出了意大利。公元11世纪下半叶,统治西西里岛的阿拉伯人内部闹矛盾,使政府处于分裂状态,招致诺曼人的入侵,并最终于公元1091年被罗吉尔一世(公元1031~1101年)征服。诺曼人建立的西西里王国,取代了阿拉伯人在西西里岛近200年的统治。

阿拉伯人统治西西里岛期间,把阿拉伯文化带进该岛。他们还将棉花、油橄榄、柑桔等种植技术传入西西里岛,并带领本地居民开沟挖渠打水井,发展了岛上的农业。此外,他们利用岛上的自然资源,提炼出铜、铁、银等,并扩大了该岛的对外贸易。10世纪末时,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已有清真寺300余座。文化教育也得到一定的发展。阿拉伯人播下的阿拉伯文化的种子,在诺曼人统治时大面积开花结果。

罗吉尔一世非常欣赏和重视阿拉伯文化。他保留了阿拉伯人制定的行政体制,让一些穆斯林继续担任高级官吏。他重用阿拉伯学者,使他们得以发挥其聪明才智。

罗吉尔一世的儿子罗吉尔二世(公元1130~1154年在位),更是醉心于阿拉伯文化。他穿的长袍上绣有阿拉伯文字的装饰。他在巴勒莫修建的一座教堂,天花板的圆形装饰上刻着库法体的阿拉伯铭文。他执政时期制造的钱币上也铸有阿拉伯文。罗吉尔二世喜欢和推崇阿拉伯文化,在他的影响和保护下,西西里岛学者荟萃,人才济济,其中最有名的学者是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斯(公元1100~1166年)。

伊德里斯曾在科尔多瓦大学学习,游历过埃及、希腊等地,知识渊博。他总结托勒密、花拉子密和马斯欧迪等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引用大量根据实际测量得到的新材料,用阿拉伯文编著了内容丰富的世界地理志《云游者的娱乐》,题赠罗吉尔二世。他还为罗吉尔二世制作了一个银制天球仪和一张圆盘形的世界地图。

罗吉尔二世的外孙、德国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皇帝腓特烈二世(公元1215~1250年在位)统治西西里岛时,不仅在私生活上极力仿效阿拉伯人,而且相当重视阿拉伯文化。他从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等地招聘各类学者,到他的宫廷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还从埃及聘请了几位专家,试验用太阳孵化鸵鸟蛋。他曾多次向埃及和西班牙等地的穆斯林统治者请教数学和哲学上的难题,并命人翻译了许多阿拉伯文书籍。公元1224年,腓特烈二世创办了那不勒斯大学,这所大学的图书馆收藏了大量阿拉伯图书。一些有名的欧洲学者曾在那不勒斯大学学习,如中世纪欧洲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公元1225~1274年),就毕业于该大学。

阿拉伯文化不仅在西西里岛进一步普及,还顺利传入西西里王国统治下的意大利南部地区,并由此传到欧洲其他地区。公元11~13世纪,西西里岛成为向欧洲传播阿拉伯文化的桥梁之一。另外,生活在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和北部巴黎的翻译家,也曾把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译成拉丁文等西方文字。

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末,欧洲翻译家把肯迪、法拉比、伊本·西那、安萨里、伊本·鲁世德、花拉子密、拉齐、白塔尼、贾比尔·本·哈扬、扎赫拉维、比特鲁吉等50多位阿拉伯学者的253部阿拉伯著作译成拉丁文、希伯来文、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等西方文字,并且把约200余部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希腊著作译成拉丁文等西方文字。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欧洲学者对希腊、阿拉伯学术著作的翻译和研究,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