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喜根 | 糖炒栗子

 丁中广祥 2022-10-15 发布于江苏

糖炒栗子
王喜根

作者王喜根先生:江都人,资深记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原副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遗产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特写集《耐读人生》、民俗文化读本《扬州古巷风情》《江南老行当》《寻访中国古村镇》《探访中国古村镇》等。

如果将刚从树上采下、满身带刺的毛栗子放在面前,你根本想象不出它就是香甜味美的栗子,剥开球形的壳斗,两三粒红褐色的果实便滚了出来,色泽鲜亮,十分诱人。

每当秋季来临,当你在街头漫步,便可闻到一阵阵香甜的气息,顺着香气走过去,十有八九会看到一口大铁锅,一位大汉赤裸着上身挥动着大铁铲,深棕色的栗子和黑乎乎的砂子在铁锅中上下翻动,炉火熊熊,黑砂哗哗,栗爆噼啪,香气四溢,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入夜,“良乡板栗”招牌斗大的字十分醒目,旁边挂有一盏油灯。“街头炒栗一灯明,榾拙烟消火焰生。八个大钱称四两,未尝其味早闻声”, 清代《竹枝词》描绘的就是这种情景。

良乡板栗壳薄,炒熟之后易剥、果肉细、糯性大,含糖量高,所以,卖炒板栗者多打良乡板栗招牌。其实市面上没有几家是正宗的天津良乡货!

栗子又名板栗,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初夏开花,秋分成熟,果肉金黄,味道甜香,果实中糖和淀粉的含量高达70%,是一种木本粮食,素有“干果之王” 之美称。

板栗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二三千年,栗子自古作为珍贵的果品,成为干果之中的佼佼者。目前我国栗子品种至少在300个以上,主产区在河北、湖北、陕西、浙江、山东,但卖糖炒栗子的老板普遍门槛精,不管是山东货还是或浙江货,一律挂名“良乡板栗”招徕顾客。


相传慈禧太后不仅爱吃糖炒栗子,还爱吃栗子面窝头。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皇帝逃难,逃到怀来县某地,饥肠辘辘,手下太监向山民买了几个玉米面窝头,慈禧平日吃山珍海味,突然换换口味,感到香甜无比。战乱平定后,慈禧回到北京皇宫,提出要吃窝窝头,御厨无奈只好找来玉米粉蒸好送给慈禧,谁知她咬了一口便大发雷霆,大骂御厨手艺不精。御厨心里明白,玉米面太粗,如果不是太后肚子饿,这种粗粮她怎能吃得下?也算御厨聪明,赶紧将风干的栗子磨成细粉,加糖做成窝窝头呈上来,慈融禧一尝凤颜大悦,说当时吃的就是这种窝窝头。因玉米粉和栗子粉颜色相相差无几,总算骗过了太后。从此,栗子面窝头成了慈禧爱吃的点心。

慈禧爱吃,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年轻时也爱吃。某次上早朝见皇帝,竟用栗子代替饭食。他在《夜食炒栗有感》诗中写道: “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爆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华梦,和宁门外早朝来。”

栗子可以入药,与人参、黄芪、 当归媲美。民间有句俗话:“腰酸腿软缺肾气,栗子稀饭赛补剂”。中医认为,板栗可以养胃健脾,壮腰补肾,活血止血,被称为“肾之果”,是做药膳的上等原料。扬州有一道时令菜:毛栗烧小公鸡。鸡肉细嫩,滋味鲜美,栗子富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滋补功效,不仅能补脾胃,而且强筋健骨,套用一句流行词:不要太补哟!
【延伸】王喜根说扬州民俗之老行当99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