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延巳唯一入选《宋词三百首》的词,语言清丽流转,感情含蓄细腻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文学史上,词以宋称,是因为词的发展在宋朝达到顶峰。

其实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在唐亡到宋朝建立之间五代十国乱世之期,倚声填词早已蔚然成风。

在这期间,填词风气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称后蜀,次称南唐。

西蜀花间词人中,以韦庄的成就最高;而南唐词人中则以一帝一相最为出色。

“帝”是南唐后主李煜,“相”则是冯延巳。

冯延巳,字正中,扬州人,早在南唐开国时,就任职南唐秘书郎,被南唐烈祖李昪看中,安排他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李璟交游。

李璟也是诗词发烧友,和冯延巳志同道合,经常诗词唱和。李璟登基后,对冯延巳始终信任不疑,三次拔擢拜相。

冯延巳本人多才多艺也是受李璟信任的原因之一。据记载,冯延巳善文章,诙谐幽默,文采在当时很出众,其词成就最高。

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既富主观直接感发之力量,又不为外表事件所拘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说道:“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就是说他在“花间词”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其词作的思想内涵和境界,对北宋词人有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冯延巳最著名的一首词,也是他唯一一首被《宋词三百首》选入的作品。词意沧桑消沉,结尾却十分治愈,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

这首词就是冯延巳的代表作品《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一词。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南唐·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词意简译】

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年春天来到,心中还是和往常一样忧愁。我为了消除这种闲愁,只能天天在花前痛饮美酒,常常让自己大醉酩酊,不惜身体消瘦,就算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也无悔。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谁道闲情抛掷久”,词起笔是一个反问句,七个字让读者感觉疑惑,对作者内心心情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感情能让他有种欲抛不得矛盾挣扎的痛苦。

到词的第二句,词人就给出了答案。“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原来是春来惆怅,愁的是春天的短暂。

伤春悲秋之情历来有之,当春天百花在东风中摧残,在有心人眼里,自然会想到美好事物的消失,联想到青春年华的流逝,内心自有悲戚惆怅之感。“每”、“还”字,更是表明这种惆怅并不是一时,而是经常存在。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正是心里经常有那么多的惆怅,所以我经常要借酒浇愁,常常醉倒在花前。

小酌怡情,大醉伤身,酒不解真愁但能伤身,但自己全然不顾,这惆怅之深,可想而知。

下阕作者的笔下已经从家中庭院到了外面,景色依旧是十分美好的。但是这就更加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悲凉,

在家里待不住了。冯延巳从院子中出来,去到了近郊的一座小桥上。

“河畔青芜堤上柳”,这一句写景,河岸春草青青;堤上绿柳垂阴,都在这春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在作者眼里,只不过是感情的衬托而已,更能衬托自己内心的惆怅。

所以他不禁“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为什么?为什么每年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愁绪涌进来,萦绕在我的心头呢?

独立小桥风满袖,这问题很难想得明白,所以他独自伫立在小桥上,任春风钻进宽大的衣袖,从白天想到晚上,还是没有结果,于是只能慢慢地踱步回家。

平林新月人归后,背后是一轮新月从如烟朦胧的林中升起,映出自己长长的影子,也照耀在自己曾伫立思考的小桥上。

“为谁风露立中宵”,能够一个人在寒风冷露待这么久,词人心绪惆怅、心情之寂寞凄苦也就跃然纸上。

这首词创作时间我们不是特别清楚,但结合冯延巳生活时代环境,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他写这首词的惆怅是什么。

冯延巳仕于南唐,但北方赵宋势大逼人,南唐三千里江山正笼罩在飘摇的风雨之中,国破家亡的危险始终存在,那这种惆怅也会萦绕在南唐上下,冯延巳也不能避免。

这首词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冯延巳用细腻、敏锐的笔触将自己的惆怅化入自然之中,含蓄地写尽了那难以排解“愁”字,您喜欢这首词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