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萍再相会》演后谈:它值不值花30块钱来看?|来自观众与协作者的争论

 吕杨鹏 2022-10-1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9月17日与18日,牛始埔姐妹们的戏剧《浮萍再相会》在高北十六创意园上演。两天的演出,吸引了许多观众前往。

图片

演出结束后,我们设置了“演后谈”环节,观众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有一位观众发来长长的感想,以下是TA的建议与协作者加闵的回应。

以下对谈仅代表观众与协作者个人立场

@不知名网友

我来之前没想到场地这么小,更没想到会这么爆满。志愿者们找椅子凳子坐垫,观众们在场地外严严实实又围了好几层。

 

戏剧一开场,全场就安静下来。因为安静,所以即使偌大会场,即使现场一二百观众,每一句台词也都格外清晰。

 

戏剧表演完,在场的观众大多非常激动,一个接一个,滔滔不绝地表达这样一部戏剧给她们带来的震撼,让她们想到了自己母亲、姐姐或其他女性长辈,让她们真切地感到女性的不易与伟大,让她们不由落泪。

 

只有丁当,在这些心潮澎湃地溢美之词之外,艰难地穿插表述一些她关于女性的观点:女性可以不伟大,可以不需要牺牲,可以跳出母亲的身份……

 

我这么说话可能有些冒犯,对于某些人来说(例如我),整场戏剧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丁当在演后谈说的那寥寥数语。而女工们的表演,除了让她们展示自己,倾诉自己,赚了一波眼泪,让募捐的口号不至于苍白,我看不到其他价值。

 

当然有很多借口和理由的:女工们没有时间排练,完整的剧本演出当天早晨才出来,女工们都是业余选手……

 

可是对于花钱购票的人来说,这样一场戏剧,实在太不尊重。即使原谅因为女工们业余和工作的忙碌而带来的表演的粗糙,也实在难以原谅整个剧本设计的说教和无聊。

 

如果我想知道母亲、阿姨那一辈的艰难过往,我想知道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下的农村女性的悲惨命运,我回家听我妈唠嗑,跟我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聊聊天就可以,甚至只需要从记忆的抽屉里,翻出来耳闻目睹过乃至亲身经历过的那些事件就可以。

 

我为什么需要花一个晚上这么宝贵的时间,看一些比我年长一些的女性念着不熟练的台词,说一些陈词滥调?听一些一时同情心泛滥的人高谈阔论,听她们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过于旺盛的情感?

 

我来观看这个戏剧,是想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是想听到一些不同凡响的话一一这些话可以让麻木的人在那些耳闻目睹,那些司空见惯里感知到不对劲,去反思为什么不对劲,这样的不对劲该怎样去改变,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这样一部戏剧,如果本身就只是想把一些生活一些命运粗糙地不经加工地照搬,那可能导演对于观众们的视力做了错误的估计。因为我环顾现场,并没有看到视障人士。

 

如果是想让我们“看见”,也还请明示想让我们看见什么。至少是看见一些我们本来看不见,或者是视而不见的东西吧。

 

否则,效果就是一些没见过悲惨世界的姑娘们,因为突然看到了和自己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命运,掉几滴眼泪,回去之后可能还要和闺蜜们感慨唏嘘几句,也仅止于此而已。

 

丁当后面那些被溢美之词淹没的话语,是有力量的。但也只如昙花一现。而且如果一个演出需要通过演后谈的方式来赋予演出一些价值和意义,那这个演出多少有些失败。

 

当然,这不是演员的失败,是导演的失败。我甚至怀疑导演自己是盲人,所以听到一些“悲惨故事”就大惊小怪,觉得搬到舞台上一定能震撼人心。他自己都没有看见,那就只能让观众们看一些陈词滥调了,不要想着他能挖掘出一些除了能让人们除了胡乱感动之外,更能启发人心更能振聋发聩的声音。

 

原谅我话语里的冷酷无情。

 

我也是留守儿童,是重男轻女家庭里的长女,父母做着这个社会上最脏最累的活。

 

我曾倚着门框念叨着“外公外婆杀了大罗罗,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咯……”,也曾带着妹妹独自生活,住在低矮阴暗狭小的出租房,洗衣做饭,买两块钱的豆腐一块钱的豆芽,因为生不起火无法燃起煤球做饭赶不上上学而崩溃痛哭,曾因为农村人的身份被排挤被殴打,也曾不因为任何原因,被父母突然劈头盖脸地拳打脚踢。我父亲通过下水道,那是类似掏粪工的活,通一次40块钱。我妈妈曾在医院当保洁员,一个月1500元,她攒着医院的输液瓶,卖了能给我们三姊妹买一块五一斤的梨。当然,也能给她唯一的儿子买一碗三块钱的馄饨,他的姐姐们如果幸运,能在眼巴巴看了一早上之后,吃到他那碗馄饨的一些残渣。

 

我不需要你教我看见那些社会底层的悲惨,我从小叛逆敢于反抗,但我想让那种凭着本能的无意识的反抗变得有意识,有章法。我想看见到底哪里不对劲,想看见出路,而那些被生活搓磨而麻木的女性,我想让她们听……

图片

@加闵

谢谢你的批评和意见。为方便回应,我简要概括一下:一个多小时“陈词滥调”的演出,一个多小时“旺盛的情感”的演后谈,“业余而粗糙”的表演,导演失败或眼瞎的“说教和无聊”,“不尊重”花了30元买票的观众,浪费了“宝贵的一晚上”,看年长女性的艰难过往不如自己回家和妈妈唠嗑不如翻看自己的过往经历,女工们只是在“展示自己倾诉自己”,没能“启发人心”没能“振聋发聩”没能指明“出路”,没让“麻木的人”在司空见惯里感知到不对劲……罗列完之后,第一感觉是你在真诚地展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充盈着你一再强调要“振聋发聩“的道理和情感。从我的角度,直接地说,这里面有一种司空见惯的傲慢和启蒙指导的姿态。

 

首先,借视障人士的盲来讽喻导演的“盲人“视角,显得很不合适,不如直接说导演能力有限,只会拿苦难说事,要不然好像视障人士是某一种贬抑称呼。不过,我并不想从字眼上来争辩,而想说,这样的说法暗含了社会中常常自恃有能力的人对弱势群体的想象:没有能力感知周遭,无法表述自身。

 

这里,我先做一些有关剧场形态的说明。从创作到排演,我们没有过多划分导演、编剧等角色,剧本内容在参演姐妹的集体讲述和个人创作中产出,剧本结构在剧场协作者的集体讨论中成形,剧本在排演中逐步完成。当然,这样说不是为逃避责任,实际的排演主要是我承担,内容取舍和表演形态在这个过程中确认。

 

你说“为什么……看一些比我年长一些的女性念着不熟练的台词,说一些陈词滥调?”这里想做一点确认,其中一些参演姐妹应该比你不止年长一些,可能要年长二十岁或三十岁。说这个不是为“不熟练”开脱,因为这一点在第二天的演出里改善很多,如果有更多的演出机会,讨论点可能会更关注“陈词滥调”。不过,我不太清楚你说的“陈词滥调”具体指什么?姐妹的故事是你说的“社会底层的悲惨”?姐妹的生活选择是你认为“无意识无章法的”?我能想到的是,这里面有一种态度,与一种不承认。态度是,“我”曾是这样,“我父母”曾是这样,“我”已经很清楚种种艰难过往。不承认是,“我”不需要听这些,“我”想看见像“我”那样的成长和反抗。殊不知,这是一种很个人励志式的说法,再直接一点,这不是当下很多成功人士或自诩有能力者的陈词滥调吗?你说的那些话很像出自社会上一些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人,“为什么她们要出来讲这些”,“为什么她们要让人胡乱感动”,“去反思为什么不对劲”,“那些被生活搓磨而麻木的女性”。

 

说真的,当你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父母的辛劳时,这些故事让人刺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和脆弱。你讲的过程没有掩饰,这里面有一种勇敢,一种温暖,一种凛冽,如同参演姐妹在讲述、创作、演出中所展现的。可能,你觉得女工的演出只是在展示自己倾诉自己,当然,我们做这样的演出就是要讲自己的故事,而且是大写的自己,复数的自己。今天的社会环境里很少有女工姐妹言说的空间,她们出现的时候常常是在报告、论文、调研、数字、新闻、夸张故事、影像、议论里,她们的生命成为一些人的材料,拼进各种叙事,形成各样印象。而她们的琐碎日常,她们的波澜平淡,这些过去好像成为今天的春风细雨,自然而然。说到底,她们站上舞台表演就是要创造一个临时的言说空间,一个年长打工女性与年轻人交换经验的空间。在短暂的现场,她们用身体勾绘历史,讲述似乎人皆可知的故事,好像不值一提的面对。事实上,当她们以身体在场的方式进行讲述和表演,具体的细节得以具体,真实的个体得以真实,难以理解的生活得以表述。

 

这是我所理解剧场的重要性,它不在于花了30元来消费是否被尊重,不在于一晚上的时间是否宝贵,不在于启发人心是否看见出路。而且,还在于它创造了情感流动的时刻,看向自身的契机,和生活继续的想象。

 

如果说,你觉得这样的分享显得“说教和无聊”,可能关乎今天的社会情状,很多人急于表达,急于判断,急于自我实现,丢了与人耐心的时间和心境。或者说,今天的社会差异如此巨大,大得让人惶恐急于寻求认同,却不想面对个人的无知和脆弱,不愿承认对差异的不理解。

 

姐妹们站上舞台的过程,一直在做收束的努力,煽情少一点,苦情少一点,喜乐多一点,坦然多一点。如果它还是让人“胡乱感动”,这样的结果源自姐妹的生命底纹。如果你想看见出路,那我说,请辞掉你的工作,来城中村,干每月远低于这个城市平均工资的工作,和姐妹们生活在一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茧出一样的底纹,你相信,你愿意吗?生活有很多说辞,现实就很直接。我不是想为难你,一个出路被给予并要求贯彻执行,如此情形不就是多少年来社会运转的逻辑吗?一种声音,一种进路,一种想象……

 

最后,再次谢谢你的观后评论。这样的交流带来很多思考,你提出的质疑是一种提醒,你的观感也说明一二。这样的提醒在先前的创作排演中也一直抱有,希望不要太过情绪、刻板以致说教。戏不会停滞,姐妹在变化,生活在继续。如果下次有时间,欢迎你再来看戏。浮萍再相会!

@不知名网友

素昧平生,无意冒犯。

我从头到尾,都不否认,“姐妹们”有倾诉和展示的权利,以及倾诉和展示这件事本身有一定的意义。

我手上因为劳作产生的茧纹和皮肤上酷烈太阳留下的颜色可能不会比您的更浅,我在底层农村和城中村生活的时间也可能不比您短。

就是现在,我也只是和大部分深圳底层打工人一样,挣扎求生,不过比一部分人幸运,有一份听起来似乎光鲜的工作。

那些为了体面见当事人前涂抹厚厚粉底液和体面着装都无法掩盖的农村底层人的痕迹,如同那些“姐妹们”的讲述(或者按照您说的,是勾绘的历史)一样,并没让我看到出路。

那些“姐妹们”也活在底层那么久了,我从她们的表演里,也没看到她们想出了什么出路。该混沌的依然混沌,该懵懂的依然懵懂。

照搬生活多容易啊,简单的复刻比深刻的思考容易多了。由于复刻的还是底层人民的苦难,又以艺术之名,所以即便有人有微词,有批评,也是可以说“你这是不让底层的姐妹们表达”“你这是浮躁”“你这是高高在上的说教”,来堵人的嘴。实在不行了,还有一句“你自己去经历一遍”来等着。

但,为什么不能既真实又有思考呢?难道“姐妹们”展示,姐妹们倾诉,与更深层次的思考,相矛盾吗?

你这一次展示这些姐妹的历史,那下一次还继续展示另外几个姐妹的历史吗?哦,也是,毕竟劳苦群众千千万,这个讲完了还有那个来换。劳苦群众的故事是讲不完的。

再滴水见海,再轻飘飘一句勾绘历史,从个体上升到历史,宏大叙事的升华也轻易完成了。

自得于方寸间那些风光容易,开疆拓土却很难。照搬生活是记录,高于生活是艺术。可能你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记录吧。

不过虽然人各有志,也请你摸着良心告诉我,这部您导演的戏剧,它值不值当让人花30块钱来看?还是30元门票钱和人们耐着性子坐在那里花的两个小时一样,都具有捐赠性质?

@加闵

再次谢谢你的批评,以及建议。感觉主要在两点,一是关于出路的理解,二是关于剧场创作。

 

上次回应里面,我想了一个出路,辞掉工作来城中村做工,做什么工就发挥自己的想象。这回,我又想了一个,“每天工作之余走在街上走在公园里走在小巷里……唱歌跳舞”,不知道你会相信这样的出路吗。上回的说法让你感觉在质疑你的生命经历,或比拼生活经验,那可能是词不达意。只是想说,如果在剧场里面能确切提出某种出路或答案,那我们的生活境地也太过容易,不需要讨论了。这样的说法可能让问题滑过去了,我也可以具体谈一谈。

 

谈之前,再说明一下我们的剧场工作。它不是一个个人的导演作品,是一个集体讨论共同创作的产物。总的来说,它在相互协助相互拉扯的过程中成形。舞台上能讲的是那个时刻那个当下形成的共识,过后,又是新一轮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过程。舞台演出是这样的剧场工作的一部分,剧场过程又是其中很重要的另一部分,它是不同个体交织成“我们”的过程。这样的剧场行为提供了一种对生活的想象:剧场创作和表演也许可以成为姐妹生活的一部分。剧场提供了相聚的一种形式,它创造了相对安全的场域。在其中,姐妹们相互讲述和倾听,回溯过往生活的难与重、苦与乐,并试图连接起历史现场中个体的生命印记。如果说出路,这样的过程可能是其中的一面。

 

在此基础上,姐妹们练习言说的方法,彼此激发表演的能量,在排演中,姐妹外出打工数十年的历史感逐渐浮现,有关打工与劳动、流动与发展的历史切面。当然,戏的呈现还有待努力。不过,当你提及“从个体上升到历史”、“宏大叙事的升华”,我想那不是我们要做的,做这些事的人太多了,不需要我们再去装点。恰恰是记录,如实地记录下历史过程中个体的具体,才能记录历史,不至于一些人的生命遭遇被随意篡改或抹除。

 

这样说来,我在剧场里的职责主要不在于导演,而是记录,或称纪录,而且它是一种集体在场的相互激发的纪录。再说到出路,也借你提醒,如果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历史境遇可以确切记录下来,并排演汇合,那真是微小又浩大的能量。

 

关于“深层次的思考”,好像要说出很概观很超脱的话才算,其实它常常遮掉活生生的身体经验。生命的具体行动被简化为一些概念或语词或文表,丰富有诗意的身体体悟丢失在被框定的知识生产的逻辑中。这不免想到今天常常出现的对学校对学历对证书对专业的渴望,而轻看具体的关系、经验、逻辑,以及蕴含其中的知识、体悟。说到这儿,“该混沌的依然混沌,该懵懂的依然懵懂”着实不能让人同意。从我个人和姐妹的相处中,她们的生活经验和处世方法让我获益良多。不管是具体的悲欢苦乐,还是相互扶持的精神图景,或是理解世界的精辟语言,都不断激发我对未来想象的具体扩展。

 

最后,你提到“它值不值当让人花30块钱来看”,我想这个问题不该由我来回答,而是要问现场的观众。如果不值,那是一种鞭策,戏要继续努力;如果值,那是一种鼓励,戏要做得更好。

 

最后的最后,这样的交流和讨论着实感到相互理解的难,尤其在今天快速的信息交换中,坦诚地交换意见更见变化的不易。剧场创造了交流的场域,它不提供某一确切的说法,或许,它可以为变化创造临时的想象张力。

《浮萍再相会》是一部由社区姐妹、协作者、工作人员集体创作的戏剧,如果你看了演出,或者看了本篇文章,有任何感想,欢迎留言与我们一起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