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运动改善健康?可是运动员并不长寿啊!

 芙蓉营养师 2022-10-17 发布于北京

关于运动的好处,之前文章已经写过太多了,我本人也是长期坚持运动的受益者,外在的改变和健康的改善是其次,更重要发现自己意志力更强大了,更能享受独处了,也更能抗住压力了。其实说坚持都过分了,因为运动根本就是享受,享受的事情,不应该用“坚持”这种略带苦逼氛围的字眼。

群里有妹纸私下问我,老师你经常鼓励我们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下去,我是真的不爱动,有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是运动员因为长期过量运动大都短寿,而乌龟因为不爱动而长寿,我更纠结了,到底要不要运动啊?我想瘦想美,还想健康长寿。

要回答妹纸这个问题,我还专门去搜了乌龟的相关资料,关于乌龟长寿的解释,找到了比较详细客观的几条,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下:

一、为啥乌龟长寿?

(一)乌龟的身躯包涵在骨质甲壳内,甲壳的表面又被覆角质片。不管外界有多大的机械压力和多么凶恶的敌害,乌龟只要将头趾一缩,准得平安无事。因此,尽管人们不愿做缩头乌龟,但乌龟缩头却是保护自己的极好办法,也难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呢。

(二)乌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特别强,且分布广泛。在我国,除了东北、西北各省区和西藏自治区未见报道外,全国其他各省都有分布。无论是陆地、江河、高山、平原、沙漠、淤泥,都有它的踪迹。这是因为乌龟具有贮水囊(附膀胱)和辅助呼吸器(咽喉部辅助呼吸器和泄殖腔两侧的呼吸囊) 

(三)乌龟食性广,且耐饥饿。乌龟的食谱有:鱼类、肉类、蚯蚓、螺蚌、动物血块、动物肝脏、瓜菜、昆虫等。不管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乌龟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除此之外,乌龟还能不吃不喝达数年甚至数百年之久。有人发现,乌龟的腹甲是有贮存食物的作用。

(四)乌龟不好活动,易进入休眠状态。当外界出现危险时,一般动物准会仓皇逃窜,乌龟则不然。它只是不慌不忙地缩一下头。当外界环境恶化时,特别是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乌龟就进入休眠。乌龟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行为减少了能量消耗,并避免了某些意外性的死亡。 

(五)乌龟极少生病。目前只发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技术不过关而使乌龟患的几种病。在野外,乌龟很少生病。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乌龟有晒太阳的习性,能杀死一些可能致病的病原;二是乌龟的淋巴系统特别发达,免疫能力极强。

说完了乌龟,再说回运动员这个话题。只想对这位妹纸说,你的运动量,真的只是人家的九牛一毛,根本还不必有这个层面的担心。一般的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时间都有起码5-6个小时,而且是高强度。

飞鱼菲利普斯在备赛的关键期,他每周能游80公里,相当于足足1600个奥运泳池的距离!除此之外,他每周还要进行至少3次的力量训练。

而我们普通人,能做到每天跑10km大概就已经是周围人里的王者了,因为大多数人每天的运动量,也就是下楼取个快递,吃晚饭上公园遛个弯。

二、运动员真的都短寿吗?

其实还真不是,运动员英年早逝的概率并没有高于普通人。只是人们潜意识里认为运动员长期运动,应该更加健康长寿。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运动员其实挺长寿的。

2012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里,研究人员搜集了来自于9个国家的15174名奥运会运动员的信息。这些运动员均曾在1896-2010年的奥运会上获得过奖牌。
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普通人群)相比,这些运动员在获胜30年后的存活率更高,平均寿命比对照组长2.8年。而且,金牌、银牌和铜牌获得者情况相似。
但是有一些运动项目除外,比如一些需要运动员大体重的项目,举重、掷铁饼、柔道等,体重越大,越有利于成绩,还有日本的相扑运动员也大都短寿。
2017年,科学家对336名奥运会运动员的寿命进行了比较:
229名男子运动员(55名马拉松,56100米短跑, 58名跳高, 60名掷铁饼)107名女子运动员(54100米短跑, 25名跳高, 28名掷铁饼)其中,掷铁饼运动员体重最重,马拉松运动员体重最轻,年龄也最大。

得出结论:不同类型的奥运运动员的长期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原因在于体重不同。如果运动员能控制体重,控制慢性病发展,对长寿是有利的。


三、长期过量运动,你的身体会遭受些什么?

我们经常说的老化,其实是机体细胞被氧化的过程。运动员由于超负荷的活动,需要大量氧气供应,同时也加快了脏器和细胞的消耗。

另外,由于自由基高度的活性与极强的氧化反应能力,能通过氧化作用来攻击其所遇到的任何分子,使机体内大分子物质产生过氧化变性,交联或断裂,从而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导致机体组织损害和器官退行性变化。
再有,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太强,运动员不仅要承受超负荷的训练,而且心理压力也特别大。所以绝大数运动员都是一身伤病,还有很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身体长期处在压力激素爆满的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功能亢进,过强的应激反应会损害机体本身,导致免疫异常和疾病。

还有证据显示,极度疲乏时消化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行,而消化不良是多种疾病的根源。所以很多运动员都有消化系统的疾病。过多的身体锻炼,还会让呼吸系统受感染的几率增加,增加受伤和慢性疼痛的几率,并加速身体老化。

德国和瑞典的科研人员对4.5万人经过十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大量运动的人可能死于心脏病或中风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跑步过量会使心脏产生过多的血小板,这些血小板会堵塞冠状动脉,使得血管堵塞,产生血液回流,造成一部分心肌坏死,增加了发生心脏病的可能。

挪威学者发现,过度健身的女性出现生育问题的可能性是适当健身女性的3倍。法国学者发现,女子每周平均跑动30英里以上者,月经周期和排卵的规律就要发生变化,会降低受孕机会。

对男性而言,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都很高的项目可能会损害精子质量。男性大脑、脑下垂体和睾丸相互作用,一起控制生殖能力,而过度运动则会干扰这个系统的正常功能。骑车等运动还会对阴囊、前列腺等生殖器官产生挤压,导致阴囊散热不良、前列腺充血,会影响正常精子的产生。

看到这里,很多想要开始运动的宝宝是不是犹豫了,您可真的别想多了啊,长期不动的人更应该担心的是久坐对身体的危害。凡事有过不及,适当运动改善健康是一定的。

均匀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的心态是构成健康的四大基石,对于普通人,一周5次运动,每次1个小时左右,强度和运动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循序渐进调整。最好能同时包含有氧,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

别问我什么运动最好?减肥最有效果?什么时间运动最好?没有标准答案,你自己真正喜欢的,能坚持的,就是最好的运动。再厉害的减肥运动,你坚持不下去,甚至抗拒或者讨厌,也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什么时候运动好?同样没有同一的答案,根据你自己的生活节奏去尝试各个时间段,不影响学习工作和睡眠质量就是最好的时间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