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仁存肿瘤临证带教实录——“内虚”是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

 虚竹怀远 2022-10-17 发布于湖北

“内虚”是肿瘤发病的根本原因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克其形”。郁仁存关于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指出,外邪、饮食、七情等均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而脏腑亏虚则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谓“内虚”是指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脏腑亏虚,或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引起的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由于机体长期处于“内虚”的紊乱功能状态,导致气血不生、饮食不化、正气失充,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抵御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不化之食、不去之湿日久演变成积聚、痰浊。而气虚不摄血、不运血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病机,由于痰浊、瘀血内生,久而不去,交阻搏击日久,可演变为肿块恶肉,肿瘤即成,阻滞经脉,耗损气血,使各脏腑功能失调,正气日趋不足,即“内虚”日渐加重。由此而认为“内虚”与肿瘤互为因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从现代肿瘤病因学的观点看,虽然已确定了多种致癌因素,如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但它们对机体致癌的作用方式,最终必须引起机体本身的变化和反应。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肿瘤特异基因,所以许多学者认为肿瘤潜在基因是肿瘤发生的基础。各种肿瘤的共同特点就是细胞异常增生造成全身性的消耗。这种细胞的异常增生是由于个体本身有潜在的肿瘤基因,当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时,使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生。

       从上述观点分析,以外因论为主的观点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外界环境条件大致相同、接触的致癌物质的作用也大致相同的人群中,有人患癌,有人不患癌;另外,在一些病例中可见到二重癌,甚至三重癌。说明决定的因素还是在于机体的内在环境和因素,即使外界存在致癌因子,如果机体内环境稳定且正常,则不易发生癌症。正如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郁仁存从中西医病因学角度提出了肿瘤发病学的“内虚学说”。

“内虚”的关键是脾肾不足

       古代医家有关肿瘤病因病机的论述较多,如《景岳全书》说“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说明脏腑虚损、气血亏虚或先天禀赋不足是产生肿瘤的内在因素。郁仁存“内虚学说”即指肿瘤的发生是由于脏腑的虚损,而脏腑虚损,尤以脾肾不足为主。中医学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脏之中,脾胃功能尤为重要,对其他四脏起滋养作用,脾胃强健则四脏皆健,机体功能活动维持正常;脾胃衰败则四脏亦衰,百病由生。由此,郁仁存指出脾虚在肿瘤发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则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另外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日久,发为癌瘤。肾气虚弱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年龄在肿瘤发病中有较大影响,年龄越大,癌的发病率越高。明·申斗垣在《外科启玄》“论癌发”中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明·赵养葵在论噎膈时指出:“惟男子高年者有之”。张景岳指出:“少年少见此症,而惟中年丧耗伤者多有之”。郁仁存认为,人过中年以后肾气逐渐衰弱,机体开始出现衰老过程,这时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机体处于“内虚”状态,容易受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发病。脾与肾,生理上相互资助与促进。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脾肾两虚,抗邪无力,邪气亢盛,久居体内,积聚成形而发为癌肿,特别是癌症晚期患者,脾肾两虚表现尤为明显。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